您好,欢迎您

Nature子刊 | EPOC1802研究:dCRT后序贯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局晚期ESCC,CR率42.1%,mOS 31个月

03月31日
整体:肿瘤资讯

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东病院Takashi Kojima教授团队在《自然·癌症》(Nature Cancer,IF 23.5)杂志发表了一项多中心、单臂、II期临床试验(EPOC1802)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针对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的不可切除局晚期食管鳞癌(ESCC)患者,探索了根治性放化疗(dCRT)后序贯使用抗PD-L1单抗阿替利珠单抗(atezolizumab)的治疗策略。结果表明,该免疫序贯治疗方案将患者的确认完全缓解(cCR)率从传统治疗的11%~25%明显提高至42.1%,初步分析的中位总生存期(mOS)达31.0个月,1年OS率65.8%,且安全性可接受。这一研究为局晚期ESCC患者提供了有前景的治疗方案,虽仍需长期生存数据进一步验证,但有望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

微信图片_20250331124346.png

根治性放化疗(dCRT)后cCR率11%~25%,亟待开发更有效的方案

食管癌是全球第七大常见恶性肿瘤,同时也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六大原因,每年造成超过50万患者死亡。依据日本食管癌综合登记数据显示,侵犯关键邻近结构如主动脉、椎体或气管(T4b)的食管鳞癌(ESCC)约占食管癌总病例的6.7%。由于T4b ESCC具有高度侵袭性且不可手术切除,目前国际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案是采用铂类化疗联合50~60Gy放疗的根治性放化疗(dCRT)。然而,尽管放化疗是此类患者的标准治疗手段,但临床数据显示这种传统方案的确认完全缓解(cCR)率偏低,仅为11%~25%,导致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仅维持在9~10个月水平。一项纳入175例不可切除局晚期ESCC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进一步证实,CR率仅为24%,而这一治疗策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本维持不变。这一现状凸显了在此领域开发更有效治疗方案的紧迫性。

EPOC1802研究:dCRT后序贯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

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包括抗CTLA-4、抗PD-1和抗PD-L1抗体,已经彻底改变了多种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格局。目前,5-FU/顺铂联合帕博利珠单抗、5-FU/顺铂联合纳武利尤单抗,以及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已成为晚期转移性ESCC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此外,对于可切除的局晚期食管腺癌和ESCC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手术切除+辅助纳武利尤单抗维持1年也已成为标准治疗。然而,dCRT后序贯ICIs治疗不可切除局晚期ESC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明确。

基础研究表明,ICIs与放疗联合使用是一种极具前景的策略,主要源于两者之间的协同效应。放疗促进ICIs活性的机制包括增加肿瘤抗原释放、激活先天免疫系统、增加T细胞浸润、增强抗原呈递并调节免疫抑制细胞。此外,化疗和放疗可介导CD8+ T细胞产生的IFN-γ释放,导致多种肿瘤细胞中PD-L1表达上调。考虑到淋巴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研究团队提出了一个重要假设:在放化疗完成后立即序贯使用抗PD-L1抗体可能会明显增强其治疗效果。这一理论基础得到了不可切除局晚期肺癌治疗中的临床验证——铂类放化疗后序贯使用抗PD-L1抗体度伐利尤单抗维持12个月,改善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OS,且这一获益不受PD-L1表达水平影响。

基于上述循证依据,日本Takashi Kojima教授团队精心设计了II期概念验证性临床试验(EPOC1802,TENERGY),旨在评估在不可切除局晚期ESCC患者中,dCRT后序贯使用抗PD-L1抗体阿替利珠单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图1)

图片1.png

图1 EPOC1802研究设计和患者生存情况(PFS、OS)

达到主要终点,cCR率提升至42.1%

该II期多中心临床研究采用单臂设计,从7家日本医疗中心招募了接受2个周期顺铂/5-FU联合60Gy放疗的不可切除局晚期ESCC患者。在完成dCRT后,患者接受阿替利珠单抗1200mg静脉输注,每3周一次,最长持续12个月(图1)。研究共纳入40例患者进入主要队列,另有10例根治性手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的ESCC患者被纳入探索性队列。主要队列患者特征显示,中位年龄为64岁,82.5%(33/40)为男性,临床分期极为晚期——95.0%(38/40)被诊断为T4期,92.5%(37/40)存在淋巴结转移,25.0%(10/40)出现区域外M1淋巴结转移。总体而言,97.5%的患者为临床IVA或IVB期ESCC

研究的主要终点为主要队列中由研究者评估的cCR率。结果令人振奋:前38例患者的cCR率达到42.1%,远超预设的20%阈值,成功达到了主要终点。主要队列和探索性队列的cCR率分别为40.0%和50.0%(表1)。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将研究之外的候选患者纳入分析,整体cCR率仍达到35.3%(18/51)。

表1 患者的cCR率和总体缓解率

图片2.png

初步分析显示mOS长达31.0个月,1年OS率达65.8%

中位随访12.5个月,主要队列的中位PFS和12个月PFS率分别为3.2个月和29.6%。在25例出现疾病进展的患者中,16例为局部复发,6例为转移性疾病,2例同时出现两种模式的进展,1例为临床疾病进展。更为关键的是,在达到cCR的患者中,中位PFS尚未达到,12个月PFS率高达67.5%

在总生存方面,主要队列的中位OS和12个月OS率分别为31.0个月和65.8%,这一结果远优于传统放化疗9~10个月的历史数据。若从dCRT开始计算,中位PFS和OS更为可观,分别达到5.5个月和33.0个月,进一步证实了该治疗策略的临床价值。

在35例可评估PD-L1肿瘤比例评分(TPS)的患者中,PD-L1 TPS<1%和≥1%的患者cCR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44.4%和41.2%。这意味着无论PD-L1表达水平如何,患者均可从该治疗方案中获益,为临床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安全性评估结果同样令人满意。尽管主要队列和探索性队列分别有5.0%和10.0%的患者出现≥3级肺炎,但主要队列中仅观察到1例(2.5%)2级肾上腺功能不全、1例(2.5%)1级甲状腺功能亢进和3例(7.5%)1-2级甲状腺功能减退。整个研究期间未观察到任何治疗相关死亡,证实了该方案良好的耐受性

综上所述,EPOC1802研究证实,在不可切除局晚期ESCC患者中,dCRT后序贯使用阿替利珠单抗可提高cCR率,有望延长患者的长期生存,且安全性良好。当然,如研究者所指出的,仍需要更长期的生存数据来进一步验证这一治疗策略的价值。


参考文献

Bando H, Kumagai S, Kotani D, et al. Atezolizumab following definitive chemoradi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locally advanced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 a multicenter phase 2 trial (EPOC1802). Nat Cancer. 2025 Feb 19.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Mari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Marie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4月03日
贾原菊
宜城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04月02日
史渊
平遥兴康医院 | 肿瘤内科
感谢分享受益匪浅
04月01日
袁素娟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 肿瘤科
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包括抗CTLA-4、抗PD-1和抗PD-L1抗体,已经彻底改变了多种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