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SGBCC专访|Angela De Michele教授:论HR+乳腺癌个体化治疗新策略

04月16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第19届圣加仑国际乳腺癌会议(SGBCC)于2025年3月12日至15日在奥地利维也纳盛大举行。会议期间,【肿瘤资讯】特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Angela De Michele教授接受现场采访,分享对CDK4/6抑制剂临床应用的见解,以及其团队在肿瘤休眠机制与动态监测方面的前沿研究成果,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宝贵的决策参考。

Angela M. DeMichele
教授

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教授
宾夕法尼亚大学Abramson癌症中心乳腺癌项目联合负责人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ASCO)主席
欧洲临床肿瘤学会委员
美国癌症研究协会 (AACR)委员
美国乳腺协会委员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 (NCCN)指南组成员
St.Gallen国际共识专家组成员

Q1. 在过去两年中,CDK4/6抑制剂作为HR+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辅助治疗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对于具有复发风险的HR+早期乳腺癌患者,在强化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您如何在“延长内分泌治疗”和“辅助CDK4/6抑制剂”之间做出决策?您会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Angela De Michele教授:CDK4/6抑制剂迈入辅助治疗领域后,为高复发风险HR+/HER2-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 在制定治疗决策时,首先要精准评估患者复发风险,风险评估需综合考量患者的淋巴结状态、肿瘤大小,生物学特征(分级、Ki-67指数、Oncotype DX评分)以及患者年龄因素,特别是绝经前女性的较高风险特征。

  • 明确高复发风险患者后,我们需要进一步评估CDK4/6抑制剂(如瑞波西利或阿贝西利)所能实现的获益,并权衡其潜在毒性及治疗经济成本。这不仅仅涉及治疗副作用,还包括患者在长期服用这些药物后的依从性问题。

  • 在CDK4/6抑制剂与延长内分泌治疗选择上,关键在于患者复发风险的时间分布模式。对于复发风险主要集中在前五年的患者,CDK4/6抑制剂可能更为适合;而对于存在晚期复发风险的HR+患者,则需要同时考虑辅助强化治疗与延长内分泌治疗的综合策略。

总体而言,治疗决策应基于患者的绝对风险水平、预期获益幅度、毒性耐受性及经济因素,实现真正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目前,我们也在探索针对内分泌敏感患者是否可以用内分泌治疗联合CDK4/6抑制剂替代化疗,相关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Q2. 从真正实现临床患者获益的角度来看,结合药物成本、疗效、不良反应等因素,您怎样看待对相对“中危”的II期患者或N0患者使用CDK4/6抑制剂辅助治疗的必要性?

Angela De Michele教授:这个问题涉及精准医疗的核心——风险与获益的个体化平衡。对于高复发风险患者,如≥4个阳性淋巴结的患者,CDK4/6抑制剂带来的显著临床获益是毋庸置疑的。对于中等复发风险的II期或N0患者,临床决策中需要与额外治疗引发的潜在风险进行权衡。此外,CDK4/6抑制剂相关的不良反应包括疲劳、口腔黏膜炎和皮疹等,尽管安全性总体良好,但对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能产生影响。同时,对于低复发风险患者,也需仔细评估临床获益是否足以抵消治疗相关负担,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治疗。这一复杂决策应基于患者个体情况和偏好,兼顾临床获益与治疗负担,以制定最优治疗方案。

Q3. 您能否分享下近年来您与您团队在HR+乳腺癌方面进行的探索以及取得的进展?

Angela De Michele教授:我们团队主要研究方向是寻找更精准的方法以识别具有复发风险的HR+乳腺癌患者。传统上,复发风险评估主要基于临床病理特征,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往往导致相当比例的患者接受不必要的过度治疗。针对这一挑战,我们团队专注于肿瘤休眠(dormancy)机制的研究。我们发现,许多肿瘤细胞在初始治疗后进入休眠状态,在特定条件下可被重新激活并导致临床复发。我们现已开发出能够检测骨髓中休眠肿瘤细胞和血液中循环肿瘤DNA(ctDNA)的方法,这为识别真正具有微转移或休眠病灶的高风险患者提供了全新途径。这种策略的特点是不再仅依赖于统计学风险评估,而是直接检测潜在复发的生物学基础,实现从人群风险到个体风险的转变。当前,我们正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转化卓越中心开展大规模筛查项目,寻找和研究休眠及重新激活的肿瘤细胞,并设计针对性临床试验以探索干预策略,从而预防高风险患者复发,同时避免对实际无风险患者的过度治疗。

最近公布的SERENA-6研究结果强有力地支持了这一策略。该试验动态监测HR+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期间的ctDNA变化,特别是ESR1突变,发现早期干预(即在常规影像学进展前根据ctDNA阳性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获益。

我们目前正将这一“分子靶向监测-早期干预”策略拓展至辅助治疗领域,通过系统监测ctDNA,及早识别对标准内分泌治疗产生耐药的患者,并针对性调整治疗方案。未来,我们将探索将新型抗雌激素与CDK4/6抑制剂结合,特异性靶向休眠或重新激活的肿瘤细胞。我相信,这种基于生物标志物指导的精准医学方法,代表了HR+乳腺癌辅助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


审批码KIS0043402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elv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zxy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