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Leukemia: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与肿瘤中心参与撰写的儿童慢性髓系白血病国际专家共识发布

03月1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一种获得性克隆性骨髓增殖性肿瘤,主要表现为脾脏肿大、乏力、盗汗等全身症状,白细胞显著增高。儿童CML属于罕见疾病。尽管二十一世纪以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s)的研发与应用彻底改变了CML的治疗模式,患儿可通过每日口服药物即实现长期疾病控制。然而,由于儿童接受TKI治疗的时间较长,仍然面临药物选择、疗效评估、药物转换及不良反应以及停药探索等一系列问题。
 
近日,Leukemia杂志(IF= 12.8分)在线发布了一项题为“Management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in chronic phase: International pediatric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expert panel recommendations”的国际专家共识。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儿童血液与肿瘤诊疗中心杨文钰主任医师、安文彬主治医师参与了该共识的制定,并撰写部分章节。

图片17.png 
在此之前,尚无国际性的儿童CML的诊治共识发布,随着伊马替尼的广泛应用及多个新的TKIs被批准用于儿童,对儿童CML临床管理认识更加深入,亟待推出一个基于儿童循证学依据的共识。自2023年起,国际儿童CML工作组多次召开线上线下会议,来自22个国家的临床医生、诊断专家和研究人员参与会议并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共同制定了针对儿童CML慢性期共识建议。
 
共识建议据欧洲治疗与预后研究长期生存(ELTS)风险评分,选择第一代或第二代TKI作为初始治疗。定期通过BCR::ABL转录本定量评估疗效并据此调整治疗。并建议系统的临床监测,包括生长发育、药物不良反应。HSCT不再作为CML慢性期儿童的一线治疗,仅在疾病进展至加速期/急变期,或经多线TKI治疗失败后考虑。该共识规范了儿童及青少年CML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长期监测。有助于优化儿童及青少年CML慢性期的临床管理,提升长期生存与生活质量,同时减少治疗相关并发症。
 
杨文钰主任医师自2010年起开始儿童骨髓增殖性的相关临床与基础研究,建立了我国儿童CML的回顾性及前瞻性队列,并报道了我国儿童CML伊马替尼治疗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PMID: 33386594)。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与肿瘤中心多年来坚持开展针对儿童骨髓增殖性疾病的科普患教与义诊活动。目前,儿童骨髓增殖性疾病全国多中心协作组正在筹备当中。相信未来通过多中心的合作,将产出更多高水平研究成果,推动我国儿童骨髓增殖性疾病诊疗水平不断提高,并在世界舞台发出中国之声。


对此,【肿瘤资讯】特整理本专家共识的主要内容,以供大家学习。

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管理: 国际儿童慢性髓性白血病专家小组建议

CML-CP 的定义

儿童CML-CP通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高、轻度贫血以及血小板正常或升高。CML的分期(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尚未统一,且不同分类系统存在差异,例如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分类已取消加速期,并强调高危特征,包括CML-CP进展和TKI耐药性。克隆演变指 BCR::ABL1 激酶结构域内外的突变以及除费城染色体外的额外染色体异常(ACAs)。在缺乏儿童数据的情况下,对于成人CML中定义的高危ACAs(如i(17)(q10)、-7/del(7q)和3q26.2重排)的影响,目前只有复杂核型似乎显示出对TKI治疗反应不佳的趋势。由于目前ACAs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儿童CML-CP患者对治疗耐药,临床医生可选择一种CP分类方法,如基于20%原始细胞百分比截断值的最新WHO分类。此外,还需进一步研究高危ACAs对儿童患者的影响。

表1. CML分期定义的差异取决于所应用的分类系统

图片18.png

诊断时的临床评估

根据儿童CML国际登记数据,疲劳、体重减轻、发热和腹痛等症状在初诊时的发生率分别为46%、25%和23%。需评估患者的体能状态并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包括体重、身高、脾脏大小(肋下测量)以及髓外浸润情况(如淋巴结、皮肤、软组织或骨骼)。若存在组织学证实的髓外浸润,疾病可能进展为急变期。儿童和青少年CML-CP患者常表现出比成人更严重的脾大。临床检查还需排除白细胞淤滞、出血或症状性脾大等并发症。白细胞淤滞的表现包括阴茎异常勃起、呼吸或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视力或听力障碍,以及骨骺无菌性坏死的迹象。虽然血栓形成在初诊时极为罕见,但20%的儿童会出现出血表现。此外,还需进行Tanner分期(评估青春期发育)和眼科检查(包括眼底检查),尤其是对于有视觉症状的儿童。

诊断时的生物学评估

为准确诊断CML并区分慢性期和急变期,需进行全面的生物学检查,具体检查项目见表2。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并非儿童CML-CP的标准一线治疗,患者及家属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分型可在需要时再进行。虽然ASXL1等基因突变可能与儿童CML的不良预后和深部分子学反应延迟相关,但相关证据仍在不断发展,目前基因变异检测尚未纳入儿童CML的治疗方案。因此,专家小组暂不推荐将体细胞变异检测作为儿童CML的标准评估项目。

表2. 诊断时的生物学评估建议

图片19.png

预后评分

Sokal、Euro、EUTOS和ELTS等预后评分系统可基于诊断时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预测成人CML的预后,但Sokal和Hasford风险评分系统与儿童CML的治疗反应和预后相关性较低。相比之下,ELTS评分系统在预测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儿童和青少年CML-CP患者的PFS方面表现出更好的区分能力。I-CML-Ped研究显示,多数(69%)儿童根据ELTS评分系统被归为低风险组,20%为中风险组,11%为高风险组,与成人患者的分布情况相似。在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儿童患者队列中,高风险组儿童3年PFS率显著较低,表明ELTS评分系统可识别预后较差的儿童患者亚组。因此,专家小组建议将ELTS评分系统纳入儿童和青少年CML-CP患者的治疗方案中,特别是对于ELTS定义的高危患者亚组,建议使用二代TKI作为一线治疗。

儿童CML 的初始治疗

对于初诊时存在白细胞增多(白细胞计数>100×10⁹/L)和/或白细胞淤滞或肿瘤溶解综合征(TLS)表现的儿童患者,应立即开始静脉补液(2.5~3 L/m²/天),根据液体平衡、临床状态和白细胞计数调整剂量。虽然在基线白细胞计数低于100×10⁹/L时也有白细胞淤滞的报道,但在CML-CP儿童中,通常在更高的白细胞计数时才会出现。对于无白细胞增多、白细胞淤滞或TLS表现的儿童患者,可以开始口服补液。对于白细胞计数升高的无症状患者,补液同时应使用羟基脲(25~50 mg/kg/天,分2~3次给药)。一旦检测到Ph染色体或BCR::ABL1融合基因,应立即开始TKI治疗。由于TLS在CML-CP儿童中较为罕见,初始治疗无需常规使用别嘌呤醇;补液通常就足够了。仅在初诊时TLS指标异常或细胞减少治疗或TKI治疗后血尿酸水平升高时,才需要使用别嘌呤醇。

儿童CML-CP诊断时的并发症及特殊处理

白细胞淤滞:尽管儿童CML-CP患者白细胞计数中位数较高(240,000/µL),但白细胞淤滞并不常见,国际儿童CML登记处数据显示其发生率为16.5%。出现白细胞淤滞症状时,需强化补液和羟基脲治疗,并采取更快起效的细胞减灭措施。在威胁器官的紧急情况下,如脑或肺白细胞淤滞、男孩阴茎异常勃起,需进行白细胞单采或换血治疗,但这些操作可能伴有出血或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表3. 根据治疗模式的白细胞减少速度

图片20.png

阴茎异常勃起:CML诊断时,2.5~3.3%的男孩会出现阴茎异常勃起,必须作为紧急情况处理,否则可能导致勃起功能障碍。治疗包括通过换血或白细胞单采迅速降低白细胞,以及其他细胞减灭措施,同时由儿科外科医生或泌尿科医生进行紧急处理,如阴茎穿刺、海绵体组织抽血、生理盐水冲洗,必要时注射肾上腺素,若持续不缓解可尝试海绵体分流手术。

出血:国际儿童CML登记处中20%的CML-CP患儿有出血表现,出血可能发生在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升高、凝血筛查试验正常的情况下。血小板计数高的患儿出血可能是由于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综合征(AVWS),TKIs治疗可在2~4周内使AVWS缓解。治疗方法包括去氨加压素,严重出血时可使用新鲜冰冻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浓缩物、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或重组凝血因子VⅡa。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症状时,需进行紧急影像学检查以排除脑出血。

脾梗死和破裂:儿童CML诊断时脾肿大更为常见且程度更重。脾肿大并发症包括无症状梗死至包膜下出血继发的失血性休克、偶尔的破裂和腹腔积血。脾梗死的治疗存在争议,CML的细胞减灭治疗可能使脾梗死无需手术干预即可缓解。脾切除术仅适用于有持续症状和并发症(如出血、脾脓肿、假性囊肿形成和脾破裂)的患者。

TKI的使用

TKIs目前是儿童CML-CP的标准治疗,已取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成为一线治疗。对于白细胞计数高的患者,可在确诊CML之前开始使用羟基脲,并与TKI联合使用,直至白细胞计数降至10×10⁹/L以下。目前有四种获批的ATP竞争性TKI(一代:伊马替尼;二代:达沙替尼、尼洛替尼和博舒替尼)可用于儿童CML-CP的一线治疗。

伊马替尼:建议用于低风险和中风险(ELTS评分)的儿童,剂量为300 mg/m²(最大剂量400 mg),每日一次。尽管有研究显示更高剂量(340 mg/m²)的伊马替尼在12个月时可达到66.6%的主要分子学缓解(MMR;BCR::ABL1 ≤0.1%),但尚无儿童研究比较≥300 mg/m²剂量的优劣。

二代TKI:由于高风险(ELTS评分)儿童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PFS率显著较低(11%),建议该组患者使用二代TKI(达沙替尼、尼洛替尼或博舒替尼)作为一线治疗。二代TKI可诱导更快、更深的分子学缓解,但并未转化为更高的总生存(OS)率,因此专家小组不建议在不考虑ELTS评分的情况下常规使用二代TKI作为初始治疗。

博舒替尼: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博舒替尼在治疗第一年对儿童生长的影响较小,这可能使其成为所有新诊断儿童CML-CP患者的一线治疗优先选择(无论ELTS评分如何),因为生长受限是TKI治疗儿童的主要问题之一。

其他研究:三代TKI(如泊那替尼)和BCR::ABL1别构抑制剂(如阿西米尼)的1-2期试验正在进行中。阿西米尼在成人新诊断CML中显示出比伊马替尼更高的疗效和更好的安全性,可能对儿童有潜在应用价值。

监测间隔和治疗反应评估

TKI治疗的缓解评估基于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缓解。应在TKI治疗的前3个月内实现完全血液学缓解(CHR),表现为疾病相关症状消失、脾脏不可触及、血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白细胞计数低于10×10⁹/L、正常分类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在达到CHR之前,需每两周检测一次血细胞和分类计数。

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在TKI治疗6个月内实现被认为是最佳反应,可作为继续相同治疗的依据。然而,由于CCyR与分子学缓解(BCR::ABL1转录本水平≤0.1%)相关,细胞遗传学评估并非强制性,是否进行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目前,通过RT-qPCR监测BCR::ABL1融合转录本是评估治疗成功与否的标准方法。由于血液和骨髓中BCR::ABL1转录本水平相关性良好,无需对骨髓样本进行分子监测。建议每3个月通过RT-qPCR(国际标准化比率,IS)对血液样本进行监测,以评估治疗反应的质量、动态和稳定性。分子学缓解的标准见图1。

目前,3个月时BCR::ABL1转录本水平≤10%、6个月时≤1%、12个月时达到主要分子学缓解(MMR,≤0.1%)被认为是最佳反应。然而,如果3个月时转录本水平>10%但后续3个月内呈下降趋势,则不足以改变治疗方案。如果患者在3个月时BCR::ABL1转录本水平>10%、6个月时在1%到10%之间、12个月时在0.1%到1%之间且无下降趋势,则需检测伊马替尼血浆浓度。如果血浆浓度低于1000 ng/ml,可考虑增加伊马替尼剂量,直至BCR::ABL1转录本水平降至≤0.1%且血浆浓度超过1000 ng/ml。相比之下,3个月时BCR::ABL1转录本水平>10%且3个月内未改善、6个月时>10%、12个月时>1%或之后任何时间>1%,则视为治疗失败,需更换治疗方案。

二线或三线治疗药物的选择基于白血病细胞的激酶结构域(KD)突变分析结果。如果未检测到突变,二代或三代TKI的选择由医生根据药物可用性和经验决定。如果患者对一线TKI不耐受,则根据药物的毒性特征选择替代药物。如果患者在治疗18至24个月时未能达到或丧失MMR(BCR::ABL1 >0.1%),需更换为二代或三代TKI或试验性药物。如果患者在三线治疗后仍未达到BCR::ABL1 ≤0.1%,或疾病进展到加速期或急变期,则需考虑allo-HSCT。在更换治疗方案前,需评估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因为依从性差可能导致治疗反应不佳,尤其是在青少年中较为常见。值得注意的是,数字PCR(ddPCR)技术在定量分析BCR::ABL1转录本方面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尤其适用于深度分子学缓解的患者,包括达到无治疗缓解(TFR)状态的患者。
 图片21.png

图1. 儿童和青少年CML-CP的治疗建议算法

TKIs 的急性不良反应及处理

与伊马替尼相比,新一代TKI在成人患者中显示出更高的毒性,且伊马替尼在儿童患者中具有良好的长期安全性。TKI在儿童中引起的血液学和非血液学不良事件(AE)及其处理方法见表4-6。这些毒性通常为轻至中度,中断或降低TKI剂量后可逆转。若出现严重或反复的毒性反应,则需更换TKI。检测TKI血浆浓度有助于在出现持续或反复不良反应时,判断药物暴露是否过量。

表4. TKI在儿童中的血液学不良事件和管理

图片22.png 表5.  TKI在儿童中的非血液学不良事件和管理

图片23.png

表6. 儿童CML患者TKI毒性监测研究列表

图片24.png
 
血液学毒性:伊马替尼最常见的AE是血液学毒性。达沙替尼血液学AE的发生率在不同患者队列中有所差异。尼罗替尼血液学毒性的发生率和程度为轻至中度。博舒替尼3~4级血液学毒性罕见。1~2级血液学不良反应通常无需特殊干预,达到CHR后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也很少见。治疗的前3个月,不建议中断或降低TKI剂量,必要时可使用红细胞输注、促红细胞生成素或粒细胞刺激因子,以最大化早期治疗反应。

非血液学毒性:伊马替尼最常见的非血液学AE是轻度胃肠道症状,3~4级肝毒性和3~4级肌肉骨骼疼痛较为罕见,可能需要更换治疗药物。达沙替尼在儿童CML-CP患者中,胸腔或心包积液、肺水肿和肺动脉高压非常罕见,主要为2级,更常见的非血液学症状包括头痛、胃肠道症状、皮疹、关节痛/疼痛和疲劳,3~4级AE发生率低于5%。尼罗替尼在儿童患者中未报告与心血管事件或胰腺炎相关的AE,常见AE包括头痛、恶心、呕吐、皮疹和肝毒性。博舒替尼最常见的AE是腹泻、腹痛、呕吐和恶心,部分患者存在持续的轻度胃肠道毒性。

儿童使用TKI的慢性毒性

TKI虽主要靶向特定酪氨酸激酶,但也会与非靶向通路相互作用,导致影响生长、青春期发育、骨骼健康和各种器官功能的不良反应。儿童患者正处于生长和器官成熟阶段,尤其易受TKI治疗长期毒性的影响。长期使用伊马替尼的儿童中,超过70%存在骨密度低的情况。使用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和尼罗替尼的儿童均有生长迟缓的报道。儿童使用TKIs还可能导致青春期延迟,建议定期监测青春期状态。成人中已报道TKIs对性腺的毒性,青少年也有精子质量差(包括无精子症)的情况。多数TKIs具有致畸性,且会分泌到母乳中,因此建议女性患者在使用TKIs期间采取充分的避孕措施,禁止母乳喂养。男性使用TKIs与致畸风险增加无关。长期使用TKIs还会影响儿童患者的心脏、内分泌、代谢和神经认知功能,需要定期长期使用TKIs还会影响儿童的心脏、内分泌、代谢和神经认知功能,需要定期监测,各项常见长期毒性的推荐随访内容见表7。

表7. 建议随访以评估CML儿童的器官功能和早期识别TKI的主要常见长期毒性

图片25.png

治疗依从性

除了选择合适的TKI,正确的剂量、合理的用药时间和合并用药都对治疗反应至关重要,治疗依从性也是如此。儿童CML患者治疗依从性低是导致疾病难治的常见原因,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依从性低的情况更加严重,致使治疗反应率降低、TKI换药率升高,最终对无事件生存率产生负面影响。青少年和年轻成人患者通常被视为治疗依从性较低的人群。在治疗开始时,就必须向患者及家属充分解释规律用药的益处和不依从的风险,并在随访中定期强调。

漏服药物的主要原因,一是无意遗忘,多与日常生活规律改变有关,常发生在假期和外出期间;二是刻意不服药,主要与不良副作用(最常见为胃肠道反应)相关。因此,提高治疗依从性的策略应针对具体原因制定,并在每次检查时记录和讨论。测量药物血浆水平是客观评估依从性的一种方法。

考虑更换治疗方案的指征

伊马替尼或二代TKI治疗通常有效,但有时患者可能因耐药或副作用需要更换TKI。在更换TKI之前,需仔细评估每种TKI的利弊以及患者的治疗目标。更换TKI的主要指征包括对一线TKI的不耐受或反应不佳/失去反应。一些患者可能因当前TKI的不良反应而难以耐受,此时可考虑更换具有不同副作用谱的TKI以改善耐受性和生活质量。

对于伊马替尼一线治疗耐药的患者,建议换用二代/三代TKI或研究中的药物。虽然通常建议尽早换药,但对于BCR::ABL1水平呈下降趋势的患者,应谨慎考虑,可延迟换药,直至有更明确的治疗失败迹象。已达到MMR的患者,若未达到MR4.0(BCR::ABL1≤0.01%)或MR4.5(BCR::ABL1≤0.0032%),本身并非换药的指征。TKI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合并症和ABL1激酶结构域突变情况。二代TKI治疗失败的患者,疾病进展风险较高。对二代TKI耐药后,部分情况下可选择另一种二代TKI,尤其是存在对同代TKI敏感的突变时。否则,应给予三代TKI或研究中的药物,并在三线治疗开始时寻找供者。部分患者即使接受合适的TKI药物治疗,CML仍可能进展,近期已发布针对进展至急变期的儿童患者的治疗建议。

无治疗缓解

长期使用TKIs会使CML患儿面临一系列脱靶副作用,如生长迟缓。因此,成人中发展出的TFR(在深度和持续分子学缓解时停用TKI)原则应尽可能应用于儿童患者。TFR是儿童CML 管理中非常理想的治疗目标,它有可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副作用(尤其是对生长的影响)并降低医疗成本。对18岁以下CML患者的研究表明,接受伊马替尼治疗至少3年(治疗时间越长,成功率越高)且维持稳定深度分子学缓解(至少 MR4.0)至少2年的患者中,约50%可永久停用TKI而不发生分子学复发。

尝试停用TKI的患儿应满足以下条件:处于CML-CP阶段、既往无疾病进展或治疗失败、在3、6、12个月时未出现BCR::ABL1>10%、1~10%或0.1~1% 的预警信号,且未接受过allo-HSCT。在这种情况下,分子学复发指停药后任何时间通过单次检测发现失去MMR(即BCR::ABL1>0.1%)。由于分子学缓解丧失主要发生在停药后的前6个月,因此密切监测外周血转录水平至关重要(前6个月每月监测,随后6个月每2个月监测,之后每3个月监测一次)。若出现分子学复发且BCR::ABL1>1%,或恢复治疗后3个月内未重新获得MMR,建议进行骨髓细胞遗传学分析和BCR::ABL1激酶结构域突变检测。

目前,尚无针对儿童患者停用伊马替尼前进行剂量递减与突然停药的获益比较研究。成人患者停用伊马替尼后出现的以肌肉骨骼疼痛为特征的戒断综合征,在儿童中尚未正式研究。停用伊马替尼后失去MMR的儿童患者,通常对再次使用伊马替尼敏感,多数可在几周内重新获得MMR。目前儿童停用二代TKI或再次治疗成功后第二次停药的经验有限。专家小组共识建议,仅在连续使用同一种TKI至少3年(若因不耐受而更换TKI,可使用另一种TKI作为二线治疗),且达到至少2年的MR4.0或更深的缓解后,在严格监测下(最好在临床研究环境中)尝试停药。对于因治疗失败或出现预警信号而更换二线TKI后达到深度和持续分子学缓解的儿童,尝试TFR的经验有限,目前不推荐。鉴于儿童/青少年相关数据稀缺,TFR的实施应个体化,并与家长/监护人充分讨论后谨慎决定。

allo-HSCT

在TKI出现之前,allo-HSCT是儿童CML唯一的治愈性疗法。目前,TKI是新诊断CML-CP患儿的一线治疗选择。然而,高达40%的儿童CML患者会对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需要换用其他TKI。对于在TKI治疗期间进展至晚期的CML-CP 患儿,以及未达到MMR或经过3~4线治疗仍失败的患儿(取决于是否有第四种药物可用),建议进行移植。且这些患者应尽快进行移植,泊那替尼可作为移植前的桥接治疗,目的是在移植前达到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以获得最佳移植效果。

在预处理开始前达到CCyR或更好的治疗反应,似乎与预后改善相关。需要进行匹配良好的(9或10/10 HLA位点)同胞供体(MSD-HSCT)或匹配无关供体(MUD-HSCT)移植。使用清髓性预处理(MAC)方案的儿童CML患者,接受MSD/MUD-HSCT后的5年OS率在68%~97% 之间。降低强度预处理(RIC)方案可能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数据前景良好,但在儿童CML-CP患者中的应用仍有限。已有研究报道,儿童CML患者接受RIC HSCT的效果不劣于MAC方案。前瞻性I-BFM-CML-SCT试验采用氟达拉滨、塞替派和美法仑作为RIC方案,随后进行MSD/MUD-HSCT,该方案的毒性相关死亡率低(3%),估计5年OS率为97%。

由于即使采用RIC HSCT,急性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建议首选骨髓作为干细胞来源,以降低GvHD风险。对于移植后失去MMR(即BCR::ABL1>0.1%,连续两次间隔2~4周的测量结果证实)的患者,专家小组建议在所有患者中预防性使用TKI(移植前使用的同一种TKI)或超说明书使用阿西米尼(若对之前所有TKIs耐药)。同时,对于可检测到MRD的患者,应考虑降低免疫抑制强度。此外,应仔细评估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的风险和益处,并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

疫苗接种

关于儿童CML患者在接受伊马替尼治疗期间的疫苗接种数据较少。考虑到儿童CML患者的中位诊断年龄为12~13岁,多数疫苗接种计划应在CML发病前已完成。体外研究显示,TKIs(尤其是达沙替尼)会影响B细胞、T细胞和体液免疫,但在儿童CML试验中未观察到机会性感染或不常见感染。流感、乙肝和肺炎球菌等非活性疫苗可安全接种,但免疫反应和保护效果可能弱于健康个体。

目前尚无儿童CML患者感染COVID-19和接种疫苗的相关数据,而疫苗包装说明书中将对CML患儿接种减毒活疫苗列为禁忌。仅在仔细权衡风险和益处后,尤其是在疫情爆发、地方性感染或因前往疫区可能接触到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情况下,才考虑对接受TKI治疗的CML患儿接种减毒活疫苗。作为谨慎措施,计划接种疫苗(非活性或活性)时,CML患者应处于稳定的分子学缓解状态,以确保更好的疫苗反应,并将潜在的活疫苗相关感染风险降至最低。

结论

基于对儿童CML认识的不断进步,本共识有助于优化儿童和青少年CML-CP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未来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三代TKIs和其他研发中的药物(如阿西米尼)在最佳治疗方案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Millot F, Ampatzidou M, Moulik N R, et al. Management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in chronic phase: International pediatric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expert panel recommendations[J]. Leukemia, 2025: 1-13.


责任编辑:Mathilda
排版编辑:Mathilda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3月18日
张婉君
蒙城县中医院 | 血液肿瘤科
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一种获得性克隆性骨髓增殖性肿瘤,主要表现为脾脏肿大、乏力、盗汗等全身症状,白细胞显著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