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肠癌ctDNA-MRD研究进展

03月12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ctDNA作为评估结直肠癌(CRC)微小残留病灶(MRD)的一种有效标志物,在实现动态风险分层、早期复发监测和指导术后治疗策略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应用前景广阔,有望为结直肠癌患者带来更为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本文在此整理2025 ASCO GI大会上肠癌领域发表的一系列ctDNA MRD研究,窥一斑见一豹,从中了解ctDNA在CRC领域的发展方向。

预测预后,以及预测辅助治疗获益

CALGB/SWOG 80702研究先前显示,在FOLFOX标准辅助化疗中添加塞来昔布并不能显著改善III期结肠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2025 ASCO GI大会上,研究者报告了ctDNA在III期结肠癌患者接受塞来昔布辅助治疗中的预后和预测价值[1]。研究纳入CALGB/SWOG 80702研究中的1011例患者,基线时(手术后且辅助治疗前)采用肿瘤知情16重mPCR-NGS(Signatera™,Natera公司)检测ctDNA,结果显示18.4%的患者ctDNA阳性。ctDNA阳性与男性、高T分期及N2(相对于N1)分期相关,且预示D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更差,3年DFS率在ctDNA阴性与阳性患者中分别为86.5%和33.7%,5年OS率分别为91.5% vs 52.6%。进一步分析发现,在ctDNA阴性患者中,塞来昔布和安慰剂组的DFS和OS无差别;而在ctDNA阳性患者中,塞来昔布显著改善DFS(3年DFS率41.0% vs 22.6%)和OS(5年OS率61.6% vs 39.9%)。这表明ctDNA有预后价值,并能够预测塞来昔布辅助治疗的获益。
1.png

2.png BESPOKE CRC[2]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旨在评估ctDNA-MRD检测在预测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价值。研究纳入1001例患者,使用个性化的肿瘤知情16重mPCR-NGS(Signatera™,Natera公司)检测ctDNA。结果显示,术后ctDNA阳性与较差的无病生存期(DFS)显著相关,无论是II期还是III期患者,ctDNA阳性者的DFS均显著低于阴性者。无论在观察组还是辅助化疗组,ctDNA阳性均预示着DFS更差。此外,辅助化疗获益仅见于MRD阳性的患者。研究强调了基于ctDNA的MRD检测的预后价值,并提示其可能对治疗决策有重要影响。
3.png

 预测全程新辅助治疗获益

ENSEMBLE-2[3]是一项关于全程新辅助治疗(TNT)的Ⅱ期研究。研究者们探索了ctDNA在接受TNT的局部晚期直肠癌(LARC;cT3~4N0M0,或T任何N+M0)患者中作为预测生物标志物的潜力。研究者将接受 TNT 的 LARC 患者纳入 ENSEMBLE-2 研究,治疗方案为长程放化疗(LCCRT)联合 CAPOX 化疗,之后进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或若达到临床完全缓解(cCR)则采用非手术治疗(NOM)。采用个性化的肿瘤知情16重mPCR-NGS(Signatera™,Natera公司)在多个时间点检测 ctDNA MRD 状态:基线(治疗前),LCCRT后,TNT后,术后4周、12周、24周、36周和48周。结果表明,基线时 ctDNA 阳性率高达 96.4%,经过 LCCRT 后降至 14.8%,完成 TNT 后为 34.6%。重要的是,完成 TNT 后的 ctDNA 状态与临床反应(cCR + 接近完全缓解 vs 不完全缓解)和病理反应(pCR vs 非 pCR)显著相关,提示TNT后ctDNA 状态可作为 TNT 疗效的预测生物标志物,完成新辅助治疗后ctDNA 阴性可能预示治疗反应更好。
4.png

预测复发风险

a-CORRECT[4]是一项观察性研究,124例Ⅲ期CRC患者在手术后入组。收集肿瘤组织和多次血液样本,通过对肿瘤组织进行全外显子测序(WES)确定50~200个体细胞变异,构建个性化ctDNA检测方法,使用三个时间点分析ctDNA与复发的关联:手术后(PS),完成根治性治疗后(PDT),以及随访期间(包括PDT和后续样本)。结果显示,随访期间ctDNA阳性患者复发风险显著高于ctDNA阴性患者(HR=49.6),且ctDNA检测比临床诊断复发提前约10.4个月。这种基于肿瘤信息的ctDNA检测在所有时间点均能有效预测复发风险,为III期CRC患者的复发监测提供了有力工具。
5.png

NeXT Personal——一种超灵敏的MRD检测技术

VICTORI研究[5]致力于探索一种超灵敏的基于NGS的MRD检测方法——NeXT Personal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以确定术后检测MRD的最佳时间。NeXT Personal是一种定制化检测方法,能够从全基因组测序中鉴别出多达1800种肿瘤信息单核苷酸变异(SNV)。该研究纳入了接受根治性治疗的不同分期的结直肠癌患者,并在术前、术后每2周一次直至第8周(MRD标志窗)以及每3个月一次直至3年(随访期)采集血浆样本进行检测。在中位随访期约为1年后,中期报告揭示了以下关键信息:NeXT Personal能够在所有患者疾病复发前检测到MRD;初次检出MRD大多在<100ppm的超灵敏范围内;4~8周可能是检测MRD的关键窗口期,有助于预测患者的复发风险。

一种基于甲基化的组织不知情MRD检测技术

研究者开发了一种基于甲基化的组织不知情(tissue-agnostic)MRD检测技术[6] 。构建由差异甲基化区域组成的靶向检测Panel,利用机器学习模型对甲基化模式进行训练,以便将血浆样本区分为MRD阳性和MRD阴性。在Bespoke CRC试验(NCT 04264702)中招募的247例患者队列中评估了独立训练的分类器的性能,这些患者使用肿瘤知情ctDNA检测(Signatera)获得MRD结果,其中163例持续MRD阴性,无临床进展,84例MRD阳性。通过计算阳性一致率(PPA),将组织不知情MRD结果与肿瘤知情结果进行比较。此外,将来自组织不知情检测的差异甲基化等位基因分数(DMAF)与来自肿瘤知情检测的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进行比较。在Bespoke CRC临床队列中,71例(28%)患者患有Ⅱ期CRC,147例(60%)患有Ⅲ期CRC。总体而言,PPA为86%,特异性为97%。当基于肿瘤知情的MRD VAF水平进行分类时,VAF >0.2%的PPA为97%,VAF 0.1%~0.2%的PPA为100%,VAF 0.04%~0.1%的PPA为89%,VAF <0.04%的PPA为68%。DMAF与来自肿瘤知情检测的VAF强相关,且这种相关性不受疾病阶段、组织学、年龄和性别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无法获取足够肿瘤组织时,基于甲基化的组织不知情检测技术可作为MRD检测的潜在替代方案。

总结与展望

ctDNA在CRC MRD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ctDNA作为肿瘤细胞释放到血液中的DNA片段,其检测具有高灵敏度、便捷、低风险等优势。在肠癌术后,ctDNA MRD检测能够提前预测复发风险,比传统影像学和肿瘤标志物检测更早发现潜在的肿瘤复发迹象。对于II期和III期肠癌患者,ctDNA MRD状态可有效指导辅助治疗决策,ctDNA阳性患者往往能从辅助化疗中显著获益,而ctDNA阴性患者则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化疗。此外,ctDNA MRD监测有助于实现患者风险分层,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为肠癌精准医疗提供有力支持,未来有望改写临床指南标准。
未来,高灵敏度ctDNA检测手段将不断发展和优化。技术上,会进一步提高检测灵敏度,降低检测限,如NeXT Personal平台已将灵敏度提升至1~3 ppm。同时,多模态检测方法将融合多种数据类型,如基因组、甲基化等,提高检测准确性。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应用也将进一步增强信噪比,提高检测效率。此外,高灵敏度ctDNA检测将更广泛地应用于癌症早期筛查、术后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估,为精准医疗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NOWAK JA, SHI Q, TWOMBLY T, et al. 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role of 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 in stage III colon cancer treated with celecoxib: Findings from CALGB (Alliance)/SWOG 80702. 2025 ASCO GI, abstr LBA14.
[2] SHAH PK, AUSHEV VN, ENSOR J, et al. Circulating tumor DNA for detection of molecular residual disease (MRD) in patients (pts) with stage II/III colorectal cancer (CRC): Final analysis of the BESPOKE CRC sub-cohort. 2025 ASCO GI, abstr 15.
[3] WATANABE J, KAGAWA Y, ANDO K, et al. Circulating tumor DNA for predicting complete response to total neoadjuvant therapy in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ENSEMBLE-2. 2025 ASCO GI, abstr 284.
[4] SCHOEN RE, DIERGAARDE B, YOUNG G, et al. Circulating tumor DNA as a marker of recurrence risk in stage III colorectal cancer: The a-CORRECT study. 2025 ASCO GI, abstr 302.
[5] SOLAR VASCONCELOS JP, TITMUSS E, NAVARRO F, et al. Identifying the optimal post-surgical timing of molecular residual disease (MRD) detection in colorectal cancer (CRC) using an ultra-sensitive assay: Interim results from the VICTORI study. 2025 ASCO GI, abstr 275.
[6] SHEN JPY, REITER J, BABIARZ J, et al. Development of a methylation-based, tissue-agnostic test for the detection of molecular residual disease by circulating tumor DNA. 2025 ASCO GI, abstr 266.

肠癌MRD学院专题二维码-1.png

责任编辑:Linda
排版编辑:Linda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4月24日
尹青
淄博市周村区人民医院 | 病理科
ctDNA作为评估结直肠癌(CRC)微小残留病灶(MRD)的一种有效标志物,
04月23日
庞静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 肿瘤内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04月23日
杨雪
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 | 放疗科
ctDNA有预后价值,并能够预测塞来昔布辅助治疗的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