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一文通览TP53突变AML的研究进展与临床挑战

03月06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TP53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以复杂核型、老年高发及治疗相关亚型为特征,预后极差。近期,Shahzad教授等人在Blood Cancer Journal发表了一篇综述,系统总结了TP53突变AML的分子机制、治疗现状及未来方向,结合最新临床试验数据与转化研究成果,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依据。【肿瘤资讯】特将该篇综述的精华内容整理如下,以供大家学习。

1741242525869.jpg

一、TP53突变AML的分子特征与预后

突变特征与流行病学

TP53基因(位于17p13.1)是重要的抑癌基因,编码p53蛋白,调控细胞周期停滞、DNA修复、凋亡及代谢通路。TP53基因突变导致p53功能丧失或获得性致癌功能(如抑制p63/p73),在实体瘤中较为常见(约50%),而在AML中发生率约5%-10%。值得注意的是,AML(t-AML)中治疗相关TP53突变率显著升高(25%-40%)常伴随复杂核型(如-5/5q-、-7/7q-)及不良预后老年(>60岁)和纯红系白血病亚型AML患者中突变频率更高,提示年龄与特定疾病亚型对TP53突变的选择压力。

等位基因负荷与分子分类

TP53突变状态根据等位基因改变可分为:  

  • 多打击突变(Multi-hit):定义为≥2个独立TP53突变(VAF均≥10%)、17p缺失或拷贝中性杂合性缺失(cnLOH)。此类患者常表现为复杂核型、高原始细胞比例(≥20%)、快速进展为AML,中位总生存期(OS)仅6-9个月。  

  • 单打击突变(Single-hit):单等位点突变(VAF≥10%但<50%),预后略优于多打击,但OS仍显著低于野生型(12-15个月 vs. 18-24个月)。

分类争议

  • WHO-5(2022)将多打击TP53突变MDS/AML独立归类,无论原始细胞比例,强调其独特生物学行为。  

  • ICC(2022)则按原始细胞比例划分(MDS <10%、MDS/AML 10%-19%、AML ≥20%),要求MDS亚型需多打击突变,而AML仅需单一突变。这种差异导致临床实践中治疗策略的分歧,例如是否将TP53突变MDS/AML纳入AML临床试验。

共突变与克隆演化

TP53突变常与表观遗传修饰基因(如ASXL1、TET2)及剪切体基因(如SRSF2)突变共存,但极少与NPM1或FLT3-ITD突变同时发生,提示其驱动白血病的独立作用。通过单细胞测序发现,TP53突变克隆可在化疗前以低频率存在,治疗后选择性扩增,解释了t-AML中突变富集的现象。此外,突变类型(错义突变 vs. 截短突变)影响预后,截短突变患者allo-HCT后复发率更高。

二、治疗现状与挑战

传统化疗与去甲基化药物(HMA)

  • 7+3方案与CPX-351  
    传统蒽环类联合阿糖胞苷(7+3方案)的CR率仅20%-40%,中位OS 5-9个月。脂质体柔红霉素/阿糖胞苷(CPX-351)在继发性AML中显示优势(CR率47.7%,中位OS为9.56个月),但对TP53突变亚组疗效有限(CR率33%)。一项多中心回顾性分析显示,CPX-351在TP53突变AML患者中的2年OS率仅18%,显著低于野生型患者(42%)。

  • HMA单药及联合方案  
    阿扎胞苷(AZA)或地西他滨(DEC)单药在TP53突变患者中的CR率约13%-33%,10天DEC方案在TP53突变患者中ORR可达100%,但OS无显著改善(中位OS为 12.7个月)。VEN联合HMA(如AZA+VEN)虽提高患者的CR率(47%-56%),但中位OS仍仅7.2-14.7个月,且易早期复发(中位缓解持续时间5.6个月)。Meta分析显示,与传统化疗相比,VEN+HMA未显著延长患者的OS(HR=0.92, p=0.64),提示需探索新机制药物。

免疫治疗进展

  • 检查点抑制剂  
    PD-1/PD-L1抑制剂(如纳武利尤单抗)联合HMA在复发/难治性AML中ORR 33%,但TP53突变亚组获益有限(ORR 19%)。一项前瞻性试验显示,移植后帕博利珠单抗维持治疗可延长无复发生存(RFS),但也会增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风险。  

  • CD47抑制剂Magrolimab  
    阻断CD47-SIRPα轴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白血病细胞。Ib期试验中,Magrolimab+AZA在TP53突变AML中CR率31.9%,MRD阴性者中位OS达14.5个月。然而,III期ENHANCE-2试验因无效终止,提示单靶点策略的局限性。  

  • 双特异性抗体与CAR-T细胞疗法  
    Flotetuzumab(CD3/CD123)在复发/难治性AML中CR率为47%,而TP53突变患者反应更佳(ORR 60%),这可能与突变导致的免疫原性增强相关。靶向CLL-1或CD70CAR-T细胞疗法治疗AML相关的早期试验显示安全性,但持久性待验证。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CT) 
    移植前因素:
    AML患者的CR状态、低HCT-CI评分及无复杂核型是预后关键。EBMT研究显示,TP53突变AML移植后2年OS率为15%-30%,若合并17p缺失则降至10%。预处理方案强度(清髓vs.减低强度)对患者的生存无显著影响,但高剂量方案可能降低复发率。  
    移植后策略:
    研究发现,AZA维持治疗未改善AML患者的OS,而Eprenetapopt(p53再激活剂)联合AZA的II期试验显示中位RFS 12.5个月,但III期试验未达主要终点。新型TIM-3抑制剂Sabatolimab联合HMA的STIMULUS-AML1试验正在进行(NCT04150029),初步数据显示ORR 53.8%。

三、未来研究方向

靶向突变p53的直接策略  

  •  p53再激活剂  
    Eprenetapopt(APR-246)通过稳定p53 DNA结合域恢复其功能。II期试验显示,在TP53突变MDS/AML中,Eprenetapopt(APR-246)的CR率为33%,但III期试验未显示生存优势,可能与突变异质性及耐药克隆演化有关。 

  • PROTAC降解剂  
    PROTAC降解剂利用泛素-蛋白酶体系统降解突变p53的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如MCYN-3)在临床前模型中显示活性,有望进入临床试验。

联合疗法与通路抑制

  • MEK/ERK通路  
    TP53突变细胞依赖MEK信号存活,MEK抑制剂(如Trametinib)联合HMA可协同诱导凋亡。I期试验中,MEK抑制剂治疗AML的ORR达40%。  

  • BCL-2抑制剂优化 
    VEN治疗AML耐药机制涉及MCL-1上调,联合MCL-1抑制剂(如S63845)或CDK9抑制剂(如AZD4573)可逆转耐药,临床前模型显示协同效应。

免疫微环境调控

  • TIM-3抑制剂  
    Sabatolimab阻断TIM-3/Galectin-9轴,逆转T细胞耗竭。Ib期试验中,联合HMA在TP53突变AML中ORR达53.8%,中位缓解持续时间12.6个月。  

  • 先天免疫激活
    STING激动剂(如ADU-S100)联合CD47抑制剂可增强抗肿瘤免疫。临床前模型显示,该联合方案可清除TP53突变克隆。

  • 克隆演化与动态监测
    通过ctDNA或单细胞测序追踪突变克隆动态,早期识别AML耐药信号。例如,TP53 VAF升高≥50%提示复发风险,可指导干预时机。

四、临床管理建议

诊断分层

所有新发AML应行TP53突变及17p缺失检测,并评估等位状态(单/多打击)。复杂核型患者需结合荧光原位杂交(FISH)与NGS,避免漏检cnLOH。  

治疗路径

  • 适合移植者:诱导治疗首选临床试验或CPX-351,缓解后尽快行allo-HCT,移植后纳入维持治疗试验(如Sabatolimab)。

  • 不适合移植者:首选VEN+HMA,若无效可考虑双特异性抗体或CD47抑制剂。  

支持治疗

TP53突变AML易合并感染及器官功能障碍,需强化支持(如抗真菌预防、生长因子支持),并关注HMA相关血细胞减少的叠加效应。 

五、结论

TP53突变AML代表一类高度异质性且难治的疾病实体,传统治疗反应有限,allo-HCT是潜在治愈手段但受限于患者状态。未来需整合分子分型、动态监测及创新疗法(如免疫微环境调控、联合靶向),同时推动跨学科协作与精准临床试验设计,以改善这一群体的长期生存。
 

参考文献

Shahzad M, Amin MK, Daver NG, Shah MV, Hiwase D, Arber DA, et al. What have we learned about TP53-mutated acute myeloid leukemia? Blood Cancer J. 2024;14:202. doi:10.1038/s41408-024-01186-5.

责任编辑:Cherry
排版编辑:Cherry


评论
03月10日
李刚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 肿瘤内科
肺癌新型治疗的机遇和挑战!
03月09日
徐坛坛
金乡县人民医院 | 口腔科
TP53基因突变导致p53功能丧失或获得性致癌功能(如抑制p63/p73)
03月08日
贾原菊
宜城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