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御甲可维 | 3月1日甲状腺癌专家综合治疗能力提升研讨会圆满召开

03月06日
来源:肿瘤资讯

甲状腺癌是我国的一类高发癌症,且近年来发病逐渐呈年轻化趋势。甲状腺癌的治疗强调个性化治疗,随着以安罗替尼为代表的VEGFR TKI等靶向药物的应用,患者的治疗结局逐渐得到改善。

2025年3月1日,“御甲可维”甲状腺癌专家综合治疗能力提升研讨会于云南盛大召开,此次会议旨在探讨甲状腺癌治疗中的焦点议题,会议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苏艳军教授的主持下拉开大幕,由大会主席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程若川教授和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郭朱明教授分别作开幕致辞。

image001.jpg

共力启新篇

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邬一军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吕伟明教授的主持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宇教授分享了《局部进展期甲状腺癌新辅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的解读。

LDS00278.JPG

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腺癌是甲状腺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我国患者5年相对生存率为92.9%,对比发达国家仍有差距,攻克局部晚期甲状腺癌是提高整体生存率的重要研究方向。

TKI药物的新辅助靶向治疗在甲状腺癌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安罗替尼在新辅助治疗局晚期甲状腺癌的临床研究中,客观缓解率(ORR)达到76.9%,达到部分缓解(PR)的10例患者中7例成功接受了R0/1切除,意向治疗人群(ITT)中R0/1切除率达到61.5%。如今,安罗替尼治疗进展性、局部晚期或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及晚期髓样癌的适应症均已经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提高了用药可及性。此外,靶免联合、双靶联合等新辅助治疗研究同样有所进展。

王宇教授介绍了共识提出的背景,并分享了其中关于新辅助治疗时机、治疗方案选择、疗效评估及后续治疗等重点内容的解读,关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共识中明确指出:对于不同病理学亚型的局部进展期不可切除甲状腺癌,mTKI均为可以选用的新辅助治疗方案。

image004.jpg

随后的大咖点睛环节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斯丹教授、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良峰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医院马世红教授、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桑剑锋教授与嘉兴市第一医院唐坚教授围绕甲状腺癌的新辅助治疗分享了看法,肯定了以安罗替尼为代表的TKI在新辅助治疗中为患者带来的确切获益,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分享了关于新辅助治疗人群选择的看法。

7讨论-李斯丹.JPG

在河南省肿瘤医院秦建武教授的主持下,福建省肿瘤医院刘辉教授分享了《抗血管生成疗法-甲状腺癌综合治疗新篇章》

12主持-秦建武.JPG

甲状腺癌已经成为我国第三大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全球前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亚型,易经血管或淋巴管转移,手术、碘131及内分泌治疗是DTC的主要治疗方法。高达2/3的局晚期或转移性DTC可进展为碘难治性DTC(RAIR-DTC),抗血管生成疗法通过对肿瘤微环境的多层次重编程,成为了RAIR-DTC的治疗基石,索拉非尼、仑伐替尼等均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针对RAIR-DTC的优异表现,然而研究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高,可能导致患者较高比例减量/暂停给药。

安罗替尼作用靶点集中、IC50值更低,可同时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增殖,疗效更强、副作用更低。临床前研究显示,安罗替尼可显著降低血管及淋巴管密度、减少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有效改善组织缺氧,减少肿瘤耐药。II期临床研究中,在≥2线局晚期或转移性RAIR-DTC的治疗中,安罗替尼的ORR达到59.2%,疾病控制率(DCR)高达97.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40.5个月,对比安慰剂降低了84%的疾病进展风险,死亡风险同样显著降低。基于该研究结果,NMPA批准安罗替尼用于进展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RAIR-DTC 患者的治疗,安罗替尼因此成为国内首个获批RAIR-DTC适应症的国产原研VEGFR TKI,填补了我国该治疗领域的空白,为中国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选择。如今,安罗替尼在临床实践中同样证实了其疗效,并已获得权威指南推荐。

随后的大咖点睛环节中,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陈志远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何向辉教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孝广教授与武汉市中心医院钟源教授分享了安罗替尼的临床应用经验,肯定了安罗替尼对比其他抗血管靶向药物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的优势。大会主席程若川教授则进行了总结,指出局晚期甲状腺癌初始无法切除的,新辅助治疗则为患者带来了全新选择,而在RAIR-DTC的治疗中,安罗替尼优异的疗效和安全性使其成为更优的用药选择。

14讨论-陈志远.JPG

致远共四方

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樊友本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赵文新教授的主持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艳峰教授分享了关于甲状腺癌个性化治疗策略的思考

微信截图_20250305132603.png

当前,手术是大多数DTC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具体术式需根据患者病情和意愿而定,根据术后AJCC分期预测生存预后,指导后续治疗决策;碘131治疗是治疗甲状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适用人群存在一定限制,在治疗前,需遵循个体化原则,综合评估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以及淋巴结转移数目等因素,明确治疗目的,充分了解患者治疗意愿,合理制定治疗剂量,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美国数据库数据显示,近年来碘131在甲状腺癌中的使用率呈下降趋势。

靶向治疗目前同样已经在甲状腺癌中广泛应用,在DTC中VEGF与疾病进展及碘耐药密切相关,对于肿瘤明显增大、转移或可能存在碘131耐药的患者,适合接受抗血管生成治疗。安罗替尼作为靶点集中的TKI,脱靶风险低,安全性更好,在II期研究中应用于局晚期甲状腺癌的新辅助治疗,ORR达到76.9%,18周DCR达到92.3%,R0/1切除率达到61.5%~72.7%,作为首个获准用于治疗甲状腺癌的国产原研VEGFR TKI,目前同样获得了中国专家共识推荐。治疗不可切除的T4 DTC,ORR同样可达到68.2%。

在首个专门针对甲状腺髓样癌(MTC)亚洲人群设计的对照临床试验ALTER01031 中,安罗替尼对比安慰剂≥1线治疗局晚期/转移性MTC,患者 mPFS显著延长,达到了22.4个月,ORR显著提高14倍,且安全性良好,基于该研究,NMPA批准安罗替尼单药治疗无法手术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MTC,安罗替尼因此成为国内首个用于治疗此类患者的抗血管药物。而在一项II期研究中,针对局晚期或转移性DTC,3个月安罗替尼治疗后序贯碘131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良好,ORR 33.33%,DCR达到83.33%,该治疗模式也将有望为局晚期或转移性DTC带来更大获益。此外,在联合治疗局晚期/晚期甲状腺未分化癌(ATC)以及单药二线治疗进展期 RAIR-DTC的临床研究中,患者同样获益明显。综合看来,结合动态、实时的诊疗评估流程,安罗替尼在甲状腺癌患者的全程个体化精准治疗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image017.jpg

随后的大咖点睛环节中,山西省肿瘤医院韩飞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洪建明教授、揭阳市人民医院江树嵩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马骁教授与内蒙古赤峰市医院王乐乐教授一同探讨了安罗替尼在甲状腺癌中的应用场景,并一致肯定了安罗替尼在MTC、ATC及不可切除甲状腺癌患者治疗中为患者带来的获益。

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园教授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世文教授的主持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树伟教授分享了一例局晚期甲状腺癌病例

微信截图_20250305133627.png

该患者性别男,65岁,于2022年12月诊断为甲状腺左叶乳头状癌(T4aN1bM0,III期),入组“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新辅助治疗晚期甲状腺癌的单臂、开放、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编号:ALTER-T001),接受新辅助靶向治疗(安罗替尼10mg QD,D1-D14,Q3W)。2023年1月复查时已经观察到原发病灶及淋巴结转移缩小,持续治疗至2023年7月,最佳疗效PR,行“甲状腺全切除+双侧颈及VI区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行TSH抑制治疗+碘131治疗。

围绕该病例的诊疗经过,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苏艳军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雨雷教授、邢台市中心医院于晶晶教授与金华市中心医院祝骁涛教授进行了点评,肯定了安罗替尼在新辅助治疗中起到的缩瘤效果,帮助患者成功接受了手术,取得了更好的治疗结局。

总结

大会临近尾声,大会主席郭朱明教授进行了总结。我国甲状腺癌发病率增长迅速,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由于甲状腺血管及淋巴管丰富,甲状腺癌容易通过脉管系统发生远处转移,抗血管生成疗法在甲状腺癌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安罗替尼作为国产原研VEGFR TKI,在甲状腺癌患者的全程个体化精准治疗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已经纳入医保目录,是甲状腺癌治疗中的重要选择。

image033.jp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Kell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