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十邑论坛第283期 | 胃癌腹膜转移治疗新进展:腹腔化疗的探索与挑战

02月25日
来源:肿瘤资讯

由福建省抗癌协会癌痛专业委员会和福建省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肿瘤专委会青年委员会主办的【十邑论坛】开播啦!论坛于每周四推出,带您用中文听原汁原味的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ASCO GI)研究。本期带来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医学院的Maheswari Senthil教授分享的关于胃癌腹膜转移治疗的最新进展。【肿瘤资讯】特邀福建省肿瘤医院苏丽玉教授进行相关研究解读。

苏丽玉解读
|
00:00
00:00
苏丽玉
福建省肿瘤医院

福建省肿瘤医院腹部内科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体评估专委会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癌痛专委会秘书
福建省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肿瘤专委会青年委员会秘书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腹膜转移是导致患者生存期短暂的主要原因之一。腹膜转移的治疗难度大,常规的全身治疗效果不佳,尤其是在面对广泛腹膜转移时,手术和化疗联合应用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胃癌腹膜转移的治疗困境

腹膜是胃癌晚期患者常见的转移部位,传统的全身化疗在治疗腹膜转移时常常效果不佳,尤其是在广泛腹膜转移的情况下,手术和化疗联合应用的治疗效果不理想。RENAISSANCE FLOT-5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局限性腹膜转移患者,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的预后甚至劣于单纯化疗(12个月 vs 19个月),在某些情况下,手术治疗甚至被认为对患者有害。这提示我们需重新审视腹膜转移的治疗策略。

胃癌腹膜转移的治疗困境,很大程度上源于腹膜的特殊解剖结构。肿瘤与血管之间存在胶原纤维板,形成血浆-腹膜屏障,限制了全身化疗药物向腹膜转移灶的有效渗透,从而影响全身治疗效果。这一屏障的存在,使得全身化疗在腹膜转移治疗中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疗效。

腹腔化疗的优势与给药方式

面对胃癌腹膜转移的治疗困境,医学界一直在积极探索新的治疗策略。其中,腹腔内化疗(IPC)作为一种有潜力的治疗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全身化疗不同,腹腔内化疗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腹腔,利用腹膜屏障的特点,使药物在腹腔内保持高浓度,从而更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

目前,腹腔化疗的给药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HIPEC(腹腔热灌注化疗):将化疗药物加热至41~42摄氏度进行灌注,利用热效应增强药物的杀伤作用。

  2. PIPAC(加压腹腔气溶胶化疗):通过腹腔镜在加压条件下,以气雾剂形式将化疗药物输注至腹腔,使药物更均匀地分布在腹膜表面。

  3. NIPEC(常温腹腔化疗):该方案常用于胃癌腹膜转移的研究,通过皮下埋植的输液港进行给药,操作方式与全身化疗相似

相较于HIPEC和PIPAC,NIPEC具有显著优势,无需特殊手术室和操作,患者负担轻,成本较低,更易于推广。因此,深入研究常温腹腔内化疗的作用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胃癌等疾病中。胃癌不仅在某些地区高发,更主要流行于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常温腹腔化疗的普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DRAGON-01研究:腹腔内化疗的临床效果与未来方向

近年来,多项研究探索了腹腔化疗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应用。其中,DRAGON-01研究是首个证实腹腔内化疗可改善胃癌腹膜转移患者总生存期的随机对照试验(图1)。

图片1.jpg

图1. DRAGON-01研究设计

在基线特征方面,需重点关注三个关键因素。首先,大多数患者为低分化癌或印戒细胞癌,若能提供生物标志物及胃癌组织学分类(弥漫型vs肠型),将有助于进一步评估治疗效果。其次,腹膜癌指数(PCI)评分的分布在两组间均匀,且约1/3患者为高肿瘤负荷,表明研究结果具有广泛适用性。第三,腹腔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较低,即使在存在肉眼可见的腹膜癌情况下,约50%的患者检测结果仍为阴性,这提示当前的细胞学检测难以准确识别腹膜微小转移,需开发更敏感的检测方法(图2)。

图片2.jpg

图2. DRAGON-01研究患者基线特征

在总生存期方面,研究结果显示NIPS组为19.4个月,对照组为13.9个月,显著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图3)。与纳入免疫治疗的RATIONALE-305研究(OS为17.2个月)相比,DRAGON-01在未使用免疫或靶向治疗的情况下实现更佳生存获益,提示未来可进一步探索将腹腔内化疗与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联合应用,以期进一步提升疗效。

图3. DRAGON-01研究OS结果

图4.不同研究OS比较

转化性胃切除术也是本研究的重要关注点。仅在腹膜转移完全消失的患者中实施了手术,且手术方式为胃切除术加D2淋巴结清扫,而非细胞减灭术。这一设计强调了完全消除腹膜病灶的重要性,但完全消失较为罕见,提示需进一步研究如何更准确地评估腹腔内治疗的疗效以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此外,手术后患者继续接受NIPS治疗,进一步引发了一个关键问题:患者OS的改善主要源于手术本身、长期腹腔内化疗,还是两者的协同作用?这一问题仍需未来研究予以明确。

PRECISE-SG-1研究与腹膜转移患者的手术策略比较

PRECISE-SG-1试验是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了少量接受细胞减灭术的患者。对比DRAGON-1研究,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不同手术策略在胃癌腹膜转移治疗中的应用差异。DRAGON-1研究采用转化性胃切除术,该手术策略仅适用于腹膜病灶完全消退的患者;而PRECISE-SG-1研究则聚焦于细胞减灭术联合HIPEC的疗效评估。

DRAGON-1研究与PRECISE-SG-1研究揭示了针对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不同手术治疗策略,并进一步强调了优化患者筛选标准与治疗方案的重要性。PRECISE-SG-1研究结果表明,接受细胞减灭术联合HIPEC治疗的患者,术前已接受NIPS(常温腹腔内化疗)治疗,术后则停止了双向治疗(即腹腔内化疗)(图5)。这种治疗策略显示出患者OS的获益。

图片5.jpg

图5. PRECISE-SG-1研究OS结果

然而,需要重点考虑的是生物学差异与肿瘤负荷差异对治疗结果的影响。首先,手术组患者的基线PCI较低,且经过12个周期的双向治疗后,PCI显著降低,这提示较低的肿瘤负荷可能与更好的预后相关。其次,手术组患者拥有更多可操作靶点,这进一步暗示手术组患者的肿瘤生物学特征可能与非手术组存在差异。因此,尽管这是一项回顾性研究,其观察性结果仍为我们提供了潜在的筛选标准,以帮助选择适合手术治疗的腹膜转移患者。

尽管腹腔内化疗在这些患者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证实,但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目前,多项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包括PERISCOPE II试验与STOPGAP II试验。这些研究有望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胃癌腹膜转移治疗的宝贵信息。

PERISCOPE II试验正在进行中,该试验将患者随机分配至标准治疗(SOC)组或胃切除术组,目标人群为接受短期全身治疗后,腹膜转移病灶较少的患者(图6)。该研究旨在进一步明确胃切除术在腹膜转移性胃癌治疗中的作用。另一项即将启动的临床试验是STOPGAP II试验,患者在接受3至6个月的全身治疗后,将被随机分配至双向治疗或继续接受全身治疗(图7)。若患者对治疗产生反应,则可继续接受之前分配的治疗方案。对于PCI评分小于7且能够实现完全细胞减灭的部分患者,或将接受细胞减灭术。这些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有望为未来腹膜转移性胃癌的治疗提供更充分的指导和证据。

图6. PERISCOPE II研究设计

图7. STOPGAP II研究设计

总的来说,胃癌腹膜转移的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但腹腔内化疗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DRAGON-01研究证实了腹腔内化疗在改善患者生存期方面的作用,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未来,我们需要探索更有效的腹腔化疗方案,优化患者选择标准,改进疗效评估方法,并结合多学科协作,为胃癌腹膜转移患者提供更个体化、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大家可以自行下载对应幻灯,再配合本音频听,效果更好。

https://rs-os-lyh-dt-publicread-file-bosmetadata-prod.liangyihui.net/boss-upload/YTvoCAFx81mssdIYaHpMfA/VxLPWI1yve1Ta0lu.pptx

责任编辑:Kingsley
排版编辑:xiaodong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3月01日
徐红梅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 肿瘤内科
腹膜转移需要重点关注
02月26日
华艳芳
清河县中心医院 | 消化内科
路过学习,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