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赵明芳教授解读:新机制新起点,依沃西单抗如何实现疗效与安全性突破?

03月16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导读


随着免疫治疗的进一步发展,双特异性抗体等新型免疫治疗药物为肺癌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 近日,全球首个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依沃西单抗(Ivonescimab)的研究成果荣登《柳叶刀》主刊,中国医药创新成果再次在国际舞台上彰显风采,引发了广泛关注。


基于此,本期「肿瘤资讯」特邀 赵明芳教授 基于作用机制及研究成果,对依沃西单抗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解读。现将访谈内容精粹如下,以飨读者。

点击观看完整访谈视频

赵明芳 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肿瘤内科二病房主任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大东医院 副院长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学组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生物标志物专家委员会第二届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环境肿瘤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常委

·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专家委员会肺癌组专家

·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GACT/CTONG)理事

·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分子诊断专业委员会肺癌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部肿瘤分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委会委员

·辽宁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肿瘤精准诊疗与临床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



依沃西单抗靶免一体协同增效,
创新结构带来更大想象空间


Q1:近年来,新型免疫治疗药物的研发如火如荼,尤其全球首个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依沃西单抗的出现为肺癌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作为领域内前沿学者,您认为其在机制上具有怎样的创新之处?请谈谈您的看法。



赵明芳 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让我们看到了更多可能性。无论是联合治疗策略的优化,还是新型药物的研发,整个领域都在加速创新。传统的免疫联合化疗、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已相对成熟, 但如果要在疗效上进一步提升,药物本身的创新将是关键方向。双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ADC)、肿瘤疫苗等新疗法都是当前热门的探索方向,而双特异性抗体无疑是进展最快的一类。


在肺癌领域,依沃西单抗的出现翻开了免疫治疗的新篇章。 作为全球首个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它的独特性在于能够同时靶向PD-1和VEGF两个关键靶点,在单一药物中实现免疫检查点抑制与抗血管生成的协同作用。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它的“靶免一体”协同效应——当VEGF-A存在时,依沃西单抗对PD-1的结合能力会提升18倍以上;而当PD-1存在时,它对VEGF-A的结合能力也会提升4倍以上。这意味着,依沃西单抗可以更为精准地富集在PD-1和VEGF-A表达丰富的肿瘤微环境内,降低脱靶风险,进而提高疗效。


此外,依沃西单抗在设计上也进行了Fc段改造,减少了Fcγ受体介导的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作用(ADCP)和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DC)效应,从而减少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众所周知,肿瘤存在高度的异质性,在临床联合治疗成为趋势的大背景下, 双特异性抗体每增加一个靶点,就意味着多了一条治疗通路,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耐药的发生。依沃西单抗的创新结构,使其在疗效和安全性上都展现出了独特优势,为肺癌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机制优势得到临床验证,
靶向耐药及一线治疗效果显著


Q2:基于相关研究数据,请您谈一谈,依沃西单抗为肺癌领域免疫治疗带来了怎样的疗效突破?



赵明芳 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从当前发布的数据来看,依沃西单抗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无论是后线治疗还是一线治疗,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


首先,在EGFR-TKI治疗进展的NSCLC患者中,HARMONi-A研究的数据显示,依沃西单抗联合化疗显著降低了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HR=0.46),这是同类研究中最低的HR值。并且PFS的获益在不同亚组患者中都有体现,无论患者既往接受的是哪一代EGFR-TKI治疗,也无论基线是否存在脑转移,依沃西单抗都带来了显著的生存获益。这一适应症也在2025年正式纳入医保报销,成为NSCLC患者EGFR-TKI耐药后新的标准治疗方案,全面提升了患者用药可及性


在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一线治疗中,HARMONi-2研究的结果再次确立了依沃西单抗的临床价值。对于PD-L1阳性初治NSCLC患者,依沃西单抗的中位PFS达到了11.14个月,接近一年,显著优于帕博利珠单抗的5.82个月(HR=0.51),ORR 50%vs.38.5%,DCR 89.9%vs.70.5%,提升非常明显。“好药用在前”这一理念在免疫治疗中越来越被认可,依沃西单抗作为一线治疗方案,不仅能帮助患者在初始治疗阶段获得更好的疗效,还能为后续治疗提供更大的调整空间,期待这一适应症能够快速获批。


综合来看,依沃西单抗的成功不仅是双特异性抗体在肺癌领域的重要突破,也进一步验证了双抗机制的临床价值。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它有望成为肺癌免疫治疗的新基石,为更多患者带来更长生存的机会和希望。


安全性与疗效兼优,
填补肺鳞癌患者使用抗VEGF治疗的空白


Q3:在免疫治疗的广泛应用过程中,安全性始终是临床实践的重要考量因素。相较于传统方案,您如何看依沃西单抗的安全性特征?



赵明芳 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抗肿瘤治疗的前提一定是安全,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追求疗效,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长生存。因此,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安全性始终是我们临床医生最为关注的重要问题。


依沃西单抗在药物设计上,针对安全性做了多方面优化,比如前面提到的双靶点协同作用,可以降低脱靶毒性,而Fc段优化设计则减少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这些理论上的结构优化和改造,从临床数据上亦得到了验证。 从目前发表的数据来看,HARMONi-A研究中依沃西单抗联合化疗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化疗组相当,虽然相较于对照组增加了一种药物,却并未显著增加安全性风险,这是非常难得的。


HARMONi-2研究的数据进一步证实了依沃西单抗的安全性优势。在整体安全性和生存质量方面,依沃西单抗组与帕博利珠单抗组相当。特别是这一研究纳入了45.5%的鳞癌患者,其中72.2%为中央型鳞癌,10.0%患者的肿瘤存在空洞或坏死,6.7%患者肿瘤包绕重要血管;而依沃西单抗作为具有抗VEGF作用的双抗,在这类患者中出血风险并未显著增加,且未观察到3级以上出血事件,这是令我们临床医生非常有信心和令人鼓舞的研究结果。


目前,全球范围内关于依沃西单抗在鳞癌患者中的三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这将进一步验证其在这一特殊人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望填补鳞癌患者使用抗VEGF药物治疗的空白。


当然,作为新兴疗法,我们仍需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希望未来有更多真实世界数据和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依沃西单抗的长期用药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Yuno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ZLG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4月01日
郑小丽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 放射治疗科
全球首个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依沃西单抗的出现为肺癌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
03月20日
李勇
长春肿瘤医院 | 肿瘤内科
免靶合一,望早日进医保。
03月19日
魏植强
三明市第一医院沙县医院 | 肿瘤内科
每日学习一点点,每日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