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3-14日,南粤禅城。为展示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建立更加完善的肿瘤早诊早治体系,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联合主办,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癌症姑息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及精准医学分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佛山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及佛山市中医院承办,南方中医肿瘤联盟、周岱翰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林丽珠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田华琴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广州抗癌协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医肿瘤学杂志社及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协办的“世界中联癌症姑息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全国肿瘤综合治疗新进展学术大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分会第十届学术年会、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肿瘤综合治疗新进展学习班’(项目编号:BJ20241909019)”开幕式于广东·佛山隆重召开。大会主席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全国最美医生林丽珠教授。
2024年12月13日周五下午,全国肿瘤综合治疗新进展学术大会呼吸系统肿瘤专场会议在佛山召开。
大会主席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曹洋教授与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中医院龙德教授担任。两位教授首先对参会专家表示了欢迎和感谢,本次会议邀请了肿瘤内科、放疗科、呼吸科、中医康复科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参会,希望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可以产生更多的火花。
第一部分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展华教授和厦门大学附属龙岩中医院林麟教授主持。涂海燕教授与许玲教授分别分享了其专业领域的前沿热点内容。
广东省人民医院涂海燕教授以《小细胞肺癌后线治疗进展》为题,分享了小细胞肺癌后线治疗的治疗现状,目前热点的治疗靶点及相关临床研究进展。她指出大多数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在初始治疗后容易出现复发及耐药,目前缺乏合适的标准治疗方案,整体预后不佳。一线免疫联合化疗的标准治疗方案确立表明晚期SCLC的治疗已进入免疫治疗时代。度伐利尤单抗、阿替利珠单抗等抗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在SCLC后线治疗的临床试验中也表现出了良好的疗效和耐受性。II期DURABLE研究结果显示,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安罗替尼维持治疗显著延长了SCLC患者的PFS和OS,同时耐受性良好。DLL3、B7-H3,Trop-2 等新靶点及ADC类药物、双特异性抗体、CAR-T等新的治疗手段是目前SCLC研究的热点,ZL-13101(第二代靶向DLL3的ADC类药物)、Tarlatamab(靶向DLL3的双特异性T细胞连接器)等新型药物在早期临床试验中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和良好的耐受性,正逐步揭开SCLC治疗的新希望。
刘展华教授指出涂教授系统性总结了小细胞肺癌后线治疗目前相关进展。同时补充道,目前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通常因为前期治疗及肿瘤负荷大等原因,在后线治疗时期身体状态比较差,在临床中可以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改善患者的PS评分,提高患者的整体生存质量。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许玲教授以《中医药在肺癌术后康复中的应用研究》为题,她指出目前肺癌术后患者面临着复发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的挑战,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在肺癌术后患者的疼痛管理、气道管理、营养支持等方面中的研究进展迅速,中药、针灸等中医药治疗手段在改善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咳嗽、疼痛、焦虑抑郁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她建议中医药治疗需要尽早介入肺癌术后康复,把握好术后1个月的快速康复时间窗。许教授的相关研究成果显示快速康复期患者在中医药治疗干预后,咳嗽、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减轻,营养状态改善及胸腔引流量和带管时间减少。同样在巩固康复期,中医药治疗在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林麟教授指出许玲教授深入挖掘了中医药治疗在肺癌康复过程中的关键价值,在减少肺癌术后患者并发症,改善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较好的临床研究结果,为我们开拓了崭新的思路和方向。
第二部分由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李轶群教授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肖志伟教授主持。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郑燕芳教授与广东省中医院李柳宁教授分别分享了其专业领域的前沿热点内容。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郑燕芳教授以《2024肺癌双抗免疫治疗研究进展》为题,分享了双特异性抗体的研究现状,并总结了在肺癌治疗中的最新进展。郑教授首先详细介绍了双抗药物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强调双抗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卡度尼利单抗联合化疗在治疗不可切除NSCLC的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客观缓解率结果;AZD2936用于PD-L1≧1%、免疫初治的转移性NSCLC,结果显示不良反应可控且可逆;依沃西单抗联合化疗在围手术期可切除NSCLC的治疗中,获得了PFS、qCR等重要指标的显著改善。AMG757治疗二线治疗及以上的晚期SCLC患者研究也取得临床获益。双抗免疫治疗已经成为肺癌治疗的一个重要补充,在肺癌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前景,也为未来的肿瘤免疫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李轶群教授指出郑教授深入解析了肺癌双特异性抗体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通过一系列研究数据,详细展示了目前双抗类药物在肺癌中的疗效、安全性,双抗类药物是目前肿瘤治疗界的新星,期待未来肺癌领域大放异彩。
广东省中医院李柳宁教授以《肺癌靶向治疗新进展》为题,展现了EGFR治疗的20年来,从化疗时代迈进了靶向时代,从追求PFS的获益到追求OS的获益,从单药治疗到联合治疗的探索。首先对于EGFRm NSCLC的一线治疗中,目前以奥西替尼为代表的第三代EGFR-TKI已成为晚期一线治疗优选,其在改善患者OS及对脑转移病灶的控制显示其独特的治疗优势。为进一步延长患者PFS,以FLAURA2研究为代表的一系列研究标志着EGFR-TKI进入了联合肿瘤模式。其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mPFS得到了显著延长,显著提升了L858R人群疗效,进一步改善脑转移患者疗效,CNS CR率可达到59%,为晚期一线NSCLC患者带来生存突破的希望。而对于EGFR-TKI耐药后后续治疗,首选推荐的是重新活检,以明确耐药机制以指导后续治疗。EGFR-TKI联合MET-TKI,双抗,ADC类药物等均在晚期NSCLC显现了令人鼓舞的疗效。我们期待在多种靶向药物给晚期肺癌治疗带来全新的突破。
肖志伟教指出李教授回顾了EGFR-TKI的研究历程, 20年来EGFR-TKI提升了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也带来了整体生存期(OS)的显著延长;深入探讨了EGFR阳性患者的一线治疗进展,特别是在一部分患者中,采用靶向治疗联合化疗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PFS和OS。
第三部分由花都区中医院吕卓教授与广州中医药大学茂名医院黄锡英教授主持,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奕鸣教授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詹少锋教授分别分享了其专业领域的前沿热点内容。
王奕鸣教授以《靶免治疗时代下肺癌的放射治疗》为主题,深入探讨了靶免时代放疗技术的优化及其在肺癌中的应用。他指出,在靶免结合的背景下,放疗技术的新进展显著提升了晚期转移性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在靶向治疗过程中,放疗的介入为患者带来了明显生存获益,REFRACT研究显示,局部晚期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放疗联合EGFR-TKI治疗相比传统疗法可改善生存期,获得更好的中位PFS(26.2个月)和中位OS(67.4个月),但需警惕同步靶向放疗可能引发的肺毒性问题。此外靶向治疗的介入时机也至关重要。免疫与放疗的结合方式多样,先放疗后免疫可能是更优选择,而同步免疫放疗具有一定的争议,其引发的相关性肺炎需引起重视。靶区勾画应以治疗后残留病灶及受累淋巴结为主,剂量根据治疗目的制定为根治量或姑息量。王教授最后总结,肿瘤的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需并重,以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疗效。
詹少锋教授以《恶性气道狭窄的内镜诊治》为主题,通过病例分享,探讨了内镜介入治疗在改善患者预后中的关键作用。他以一例恶性气道狭窄小细胞肺癌患者为切入点,阐述了此类并发症是晚期胸部肿瘤常见的急重症。通过内镜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气道阻塞及PS评分,为后续全身治疗创造条件。他强调,有效的通气和通畅的气道是手术成功的保障,必要时可介入ECMO保证手术的手术的顺利进行。个性化介入治疗策略和支架植入方案的制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随诊支架设计的改进以及术后全程管理的规范化可降低支架并发症发生率。
讨论环节中,梁益辉、李猛、余玲及林洁衡四位教授各抒己见,碰撞出精彩的学术火花。
梁益辉教授对放疗后引发的放射性口腔炎及头疼,寻求中医治疗的方法。翟林柱教授补充道,中医的特色疗法,如中药漱口水,已在临床上展现潜力,还需进一步探索更多的中医相关疗法展现中医魅力。
李猛教授认为本次会议收获颇丰,并分享了两点感悟:其一,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定位应以人为本,特别对体能状态较差的患者,可以中医药调理改善患者PS评分提高其对于放化疗的耐受性;其二,科研门诊模式对提高患者管理与随访的精细化水平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余玲教授分享了一例肺腺鳞癌患者的抢救案例。患者因气道完全堵塞入ICU,通过急诊支气管镜支架植入改善了气道梗阻,明确了病理,后续衔接了有效的靶向治疗从而挽救其生命的经典案例。该案例凸显了微创技术在恶性气道狭窄患者救治中的重要价值,为患者争取了生存机会,为后续治疗创造了条件。
林洁衡教授提出三点体会:第一,多种方式联合治疗成为肿瘤的趋势,包括新药研究、放疗结合及双抗药物的探索;第二,需警惕免疫与放疗结合引发的不良反应,同时倡导多学科协作治疗肿瘤;第三,中医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其研究设计与辨证论治需进一步突破,同时应改变中医仅为“调理”的刻板印象,深入挖掘其文化与治疗价值。
武汉市中医院吕俊教授点评:此次会议聚焦呼吸肿瘤治疗,强调“以人为本”和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性。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显著提升了治疗精准性,降低了毒副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生存质量和生活体验。中医药在缓解不良反应、提高疗效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与精准医学理念相辅相成。大会也传递了治疗目标是“福禄双全”,即延长生存期同时提升生活质量,体现中西医协作的新高度。深切感谢会议组织者的邀请,期待更多合作与创新。
最后由大会主席龙德教授与曹洋教授进行总结。他们指出,本次会议聚焦肺癌及呼吸系统肿瘤的多学科诊疗,涵盖中西医结合、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及放疗结合等前沿热点领域。会议强调了中医药在缓解副作用、改善生活质量及增强免疫治疗效果中的独特价值,并探讨放疗调节肿瘤微环境的潜力。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医药应与现代前沿技术深度融合,共同推动肿瘤综合治疗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疗方案。
通讯员:周小琦、杨德宇、田春红
校对:彭晨、余玲
审核:林丽珠、曹洋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Da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