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济”往开来,“泽”赋新生】泽布替尼联合BR方案在新诊断WM中疗效与安全性双优,闪耀IWWM国际舞台

2024年11月04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第12届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国际研讨会(IWWM-12)于2024年10月17日~20日在捷克布拉格隆重召开。本次盛会汇聚了全球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领域的顶尖专家,共同深入探讨该疾病的独特特征及其诊疗的最新进展。在此次大会上,众多来自中国的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充分展现了中国在WM研究与治疗领域的卓越地位。其中,四项来自中国的研究成果荣登口头报告,彰显了中国在推动WM诊疗进步方面的重大贡献。这不仅体现了中国研究团队的实力,也为全球WM的研究与治疗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与思路。【肿瘤资讯】特将本次会议的部分重要研究内容整理如下,供大家学习。

专家简历

易树华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惰性淋巴瘤研究中心
淋巴肿瘤诊疗中心 二病区主任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委员、学术秘书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首届常务委员兼秘书长
中国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工作组 组长
中国滤泡性淋巴瘤工作组 副组长
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 委员
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血液免疫学组 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 候任主任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 委员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血液学专委会第一届 委员
天津市血液与再生医学会 理事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专业委员会青年 委员
执笔撰写多个淋巴瘤诊治指南与专家共识
国际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专家共识起草专家
《中国肿瘤临床》、《白血病・淋巴瘤》、《Blood and Genomics》杂志编委

传统治疗无法满足部分WM患者的需求,亟需更为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既往研究表明,WM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因此,在WM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治疗中,必须兼顾安全性与疗效。然而,WM的传统治疗方案往往难以实现疗效与安全性的良好平衡。尽管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BR)方案显著延长了WM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但对于伴有CXCR4突变的WM患者,其疗效仍不尽理想[1]

随着新药时代的到来,以泽布替尼为代表的新一代BTK抑制剂(BTKi)因其高效低毒的特性,已成为WM靶向治疗的重要药物,推动WM的治疗迈入全新时代。已有研究证实,新一代BTKi能为WM患者带来更深的缓解,从而延长其PFS[2]。在NCCN指南2024 ver.2中,针对既往接受过治疗的WM/淋巴浆细胞淋巴瘤(WM/LPL)患者,优先推荐采用含BTKi等方案进行治疗,其中新一代BTKi泽布替尼的单药治疗更是获得了1类推荐[3]。为进一步提高治疗耐受性及患者的生存率,基于目前的研究结果,含BTKi的有限期治疗成为新诊断WM治疗领域的主要探索方向。

在此次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邱录贵教授与易树华教授团队报告的泽布替尼联合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ZBR)方案治疗WM的II期研究结果[4],受到与会者的广泛关注。

ZBR方案治疗可为新诊断WM带来快速且深度的缓解,且停药后疗效维持良好

该项II期研究共纳入34例新诊断的WM患者,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3岁。研究者对入组患者采用ZBR方案进行6个周期的诱导治疗,随后进行6个周期的泽布替尼单药维持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患者深度缓解率(完全缓解【CR】联合非常好的部分缓解 【VGPR】的最佳疗效)。

研究结果显示,20例WM患者完成了诱导治疗,12例患者完成所有治疗并成功停药。在完成诱导和维持治疗的WM患者中,深度缓解率分别为65%和75%(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在接受≥4个周期治疗的20例WM患者中,有4例患者伴有CXCR4突变,其中2例患者达到了VGPR。

image001_1.jpg

图1.WM患者完成诱导及所有治疗后的缓解情况

总体而言,ZBR方案在WM患者中表现出快速起效的优势。研究数据显示,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8个月,所有患者在完成1个治疗周期后均达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客观缓解率,ORR:100%)。此外,研究的中位至最佳缓解时间为2个月(1~7个月),中位至深度缓解时间为3个月(1~7个月)。接受治疗后,所有患者的IgM水平均显著下降,血红蛋白(Hb)水平均显著提升。伴有髓外肿块的WM患者在接受ZBR治疗后,髓外肿块明显缩小。

image003_1.jpg

图2.WM患者髓外肿块情况

ZBR联合治疗在清除WM患者体内异常B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方面效果显著。诱导治疗结束时,50%的WM患者达到了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状态。研究者进一步发现,泽布替尼单药维持治疗可持续清除WM患者体内异常B淋巴细胞。

WechatIMG6730.jpg

图3.WM患者体内的异常B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水平

在接受ZBR方案治疗的WM患者中,患者骨髓活检异常淋巴细胞水平也显著降低。经骨髓活检(BMB)检测,65%完成诱导治疗的WM患者达到了MRD阴性状态,未检出异常淋巴细胞,仅残留少量异常浆细胞。

WechatIMG6731.jpg

图4. 通过BMB检测WM患者体内的异常B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水平

最后,在所有停药的患者中,流式细胞术(FCM)检测MRD阴性率为66.7%,BMB检测MRD阴性率为83.3%。值得关注的是,所有停药患者均未出现IgM反弹。

ZBR治疗方案在新诊断的WM中安全性良好

在安全性方面,研究显示血液学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且多为1/2级。非血液学相关TRAE方面,常见AE为肺炎和红疹。总体而言,ZBR方案的诱导治疗联合泽布替尼单药维持治疗在新诊断WM患者中的安全性可控。

总结

该研究显示,以新一代BTKi泽布替尼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在新诊断的WM患者中展现出优异的疗效与良好的安全性。作为ZBR联合方案中的关键药物,泽布替尼以高效且迅速的抗肿瘤活性显著提升了WM患者的缓解率。该研究的ORR达到100%,WM患者停药后的深度缓解率达到75%。另外,研究还进一步证实,ZBR方案不仅能迅速降低WM患者的IgM水平,提升Hb含量,还能有效缩小髓外肿块,使多数患者达成MRD阴性状态。另外,研究中的泽布替尼单药维持治疗则进一步巩固了疗效,展现出对异常B淋巴细胞的持续清除作用。总体而言,该研究结果证实了ZBR方案在WM患者中的有效性,并为WM有限期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一研究成果彰显了中国血液肿瘤领域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期待未来更多的“中国之声”响彻国际学术舞台。

参考文献

1. Rummel MJ, Niederle N, Maschmeyer G, et al. Lancet 2013; 381(9873): 1203-10
2. Tam CS, et al. Blood. 2020;136:2038-2050.
3. Waldenstrom Macroglobulinemia  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 NCCN Version 2.2024
4. Shuhua Yi et al,Phase II clinical study of Zanubrutinib combined with bendamustine and rituximab (ZBR) for time-limited treatment of Waldenstrom macroglobulinemia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雨晴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kk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