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邓艳红教授:转化研究不断落地,政策导向大力支持,共同推进肿瘤治疗新浪潮

11月04日
来源:肿瘤资讯

临床试验,作为新药研发和医疗技术评估的关键环节,对于推动人类健康事业和医药科技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24年11月1-3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上海市抗癌协会主办,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临床创新转化研究院联合承办的2024年肿瘤临床试验之系列进阶研讨班暨创新转化推进会在魅力上海隆重召开。该会议汇聚全国各地临床转化研究领域精英,围绕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研究方法与基础转化研究的创新以及临床试验的规范管理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而广泛的探讨与交流,旨在为广大同道搭建分享智慧、促进合作、深化交流的平台,以推动我国临床研究与评价事业的快速发展,并促进药政管理部门、研究者和制药企业之间的紧密沟通与高效协作。【肿瘤资讯】特邀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邓艳红教授接受采访,分享大会亮点,介绍当前转化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邓艳红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肿瘤学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院长助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挂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肿瘤科主任、中山大学医学院肿瘤教研室主任。

从事胃肠道肿瘤的临床科研工作2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为消化道肿瘤的靶向和免疫治疗。主持开展的全国多中心研究4次获得肿瘤学领域国际最高级别会议ASCO的口头报告。在国际肿瘤学顶级期刊Cancer Cell、J Clin Oncol、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相关研究成果多次被国际NCCN结直肠癌指南引用推荐。主持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获得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五),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四),第六届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基础医学科研创新奖等。

学术任职: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中国老年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会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学分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与营养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专家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主委、广东省女医师协会消化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学术任职。

学术专长:从事胃肠道肿瘤的临床工作和相关研究20年。在诊治胃肠道肿瘤方面,具备了国际化视野。主要研究方向结直肠癌干细胞在结直肠癌化疗耐药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分子标记物在预测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有效性中的临床应用。

大会聚焦免疫治疗,深度剖析现状与未来,启发科研临床新思路

邓艳红教授:本次大会的策划与组织极为出色,在“研学先锋”环节荣幸地邀请到了两位重量级嘉宾进行精彩演讲,肿瘤免疫领域的杰出科学家朱波教授和儿科专家许春娣教授,剖析了肿瘤免疫治疗的前沿与方向,分享了成果转化的认识和体会。

鉴于抗肿瘤治疗已全面步入免疫治疗的新纪元,免疫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存在的挑战亦不容忽视,目前数据显示真正能从治疗中获益的患者比例可能不足三成,其治疗效率尚待提升。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借助更多生物标志物来对患者群体进行更为精细的划分势在必行。朱教授从临床、基础两方面深入剖析了肿瘤免疫治疗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展望了未来的解决方案,提出了运用AI与大数据技术来精准识别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人群的策略;探讨了开发新型免疫疗法(诸如细胞疗法与RNA疫苗等)的广阔前景;着重提及了器官特异性免疫微环境的差异,这一观点凸显了基础研究在推动临床治疗突破方面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朱波教授为与会者提供了一幅免疫治疗的全景式画卷,有助于领域学者更为深入地理解其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在临床转化方面的宝贵经验分享中,许春娣教授着重强调,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与企业紧密携手,共同开发出满足临床需求的产品至关重要。

基础牢固助力转化研究发展,政策导向促进全产业链协作

邓艳红教授:当下时代正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与希望的发展时代。在过去的二十年岁月中,先驱们矢志不渝地奋力追赶国际先进步伐,深入而全面地学习并掌握了西方国家所发掘的宝贵知识与知识体系,为自身的科研事业发展铺设了坚实稳固的基础。如今已然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亟需在此重要时刻实现一定程度的原始性创新突破。这一历史性的转变为产品研发领域,尤其是在那些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核心导向的产品开发工作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契机与坚实基础。正是得益于过去二十年所积累的深厚底蕴与不断学习进步的精神,新起点、新征程的基础非常优越。

此外,上海市政府在此方面所展现出的坚定决心与主导作用以及各位同道浓郁而热烈的科研氛围,都为让从业者倍感振奋与鼓舞。当今社会各界已然普遍认识到,众多问题的本质根源皆深植于临床领域之中,而如何迅速且有效地将临床中的创新思维转化为切实可行的产品,并最终解决广大患者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焦点话题。上海临床创新转化研究院无疑为此提供了一个极其珍贵的学习与沟通交流平台,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在评价体系建立及医疗机构积极性调动上至关重要。诸多临床医生可能仅将临床诊疗视为己任,而忽视了参与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对此,政府可凭借政策引导与支持,助力临床医生领悟研究的深远意义,同时有力地整合企业资源,促进医生与企业间的直接交流协作,进而更有效地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实际应用。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云初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