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医行人|叶钦勇教授: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临床与科研合力推动学科与医院的蓬勃发展

10月1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在当前医学快速发展的浪潮中,科研创新与临床实践成为推动医疗进步的核心动力。科研创新如同引擎,不断驱动着临床实践的革新与突破。临床实践则是科研成果转化的试验场,确保新技术都能发挥最大效用。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大医院正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加强科研投入、优化临床路径、深化学科交叉融合、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全面推进医院的高质量发展,这些都需要医院管理者具备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本期《医行人》栏目,肿瘤资讯邀请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叶钦勇教授,小编特此整理,以饕读者。

临床研究和基础科研之间相互依存,共同为学科和医院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叶钦勇教授: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有幸参与了临床研究与基础科研工作,这些研究项目在三级甲等医院,尤其是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开展临床研究不仅是为了满足职称晋升的要求,同时这些研究对于医院的学科发展和声誉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我们深知参与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研究,尤其是多中心研究,对于提升疾病的规范化诊疗水平以及了解疾病的最新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医院鼓励并支持参与或牵头这些研究项目,因为它们不仅能够提升医院的国际、国内影响力,还能推动学科的创新与发展。

我们医院外科的几位学科带头人,如结直肠外科的池畔主任,牵头开展了一项关于保肛手术方式的探索研究。这项研究联合了全国多个顶级医院,历时近十年,最终成果发表在外科领域的顶级期刊上。这不仅推动了学科的发展,也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我们认识到,临床科研与基础科研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临床科研能够直接应用于临床,为特定疾病的治疗提供指导,甚至有可能改写治疗指南。因此,作为医院管理者,我们非常重视并鼓励各学科积极参与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这不仅有助于个人职业发展,也对医院的整体声誉和学科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临床与科研和谐共生,推动研究成果转化的同时反哺临床需求

叶钦勇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超出了常规治疗的范畴,需要我们从科学的角度进行深入探究。我们深知,只有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科研,才能真正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从而推动医学的进步。

我们医院的科研团队,尤其是临床团队,一直致力于将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课题。我们的目标是让科研工作紧密围绕着临床需求而展开,确保研究成果能够直接应用于临床实践。以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一项与中科院合作的项目为例,旨在探索帕金森病患者在接受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后出现的情感障碍问题。许多患者在手术后出现了抑郁、焦虑,甚至自杀倾向,这些问题在临床中亟待解答。我们希望通过这项研究,能够深入理解这些情感障碍背后的机制;是手术本身的问题,还是患者自身的因素?或是在DBS手术过程中,脑组织发生了某些改变,导致了神经网络调节的异常?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我们未来的临床治疗至关重要。

通过与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合作,我们希望能够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一旦有了明确的结论,我们将在选择手术靶点和刺激参数等方面能够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这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减少患者的副作用,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作为临床医生,我们拥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即直接面对临床问题。与基础科研工作者相比,我们能够直接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将其转化为科研课题。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科研思路,不仅能够解决临床中的实际问题,还能够推动整个医学领域的发展。

因此,我们鼓励每一位临床医生在日常工作中敏锐地发现并捕捉那些难以解决的临床问题,并将它们转化为科研课题。这样的科研不仅具有深远的意义,更能够为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将临床实践与科学管理智慧结合,全面推进医院科研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叶钦勇教授:作为福建省顶级的医院,我们深知除了临床工作之外,科研同样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科研不仅是学科发展的基石,更是衡量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我有幸参与医院科研管理的相关工作,尤其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方面,我们近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不仅是项目数量的比拼,更是医院科研实力的体现。我们总共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总结与分享

每年申请结束后,我们立即启动总结工作,邀请获得国家自然资助的青年学者和资深教授分享他们的经验和体会。这样的交流不仅能够激发年轻医生的科研热情,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科研的氛围。我们通过总结和分享成功经验,让内科、外科等各个学科的年轻医生感受到科研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第二,动员与激励

申请结束后,立即开展动员工作,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策略。我们首先向科副主任等学科带头人汇报上一年度的申请情况,让他们了解各自学科的科研水平和需要努力的方向。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与绩效挂钩,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医院特别关注那些有潜力获得国家自然资助的青年博士。我们每年从顶尖医院引进这些博士,并为他们举办专场动员会议。希望他们能够继续沿着自己的研究方向前进,甚至在进入临床工作前先进行博士后研究,以此延续和拓展他们的科研道路。

对于那些已经担任主任职位但尚未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医生,通过培训和教育,强调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要性,鼓励他们不要满足于现状,继续努力提升科研水平。

在推动科研管理方面,我们不仅要及时推动,还要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个性化的激励。我们希望通过改革科研管理的奖励机制,大幅提升奖励额度,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科研氛围。我们相信,通过这些努力,能够真正推动医院科研水平的提升。

另外,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中,我们医院积极参与了多种合作模式,以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医疗联合体是均衡医疗资源下沉的重要组织形式,对于推进分级诊疗具有重大意义,医院始终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建设医联体的要求,积极主动与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和开展多种形式医联体。

1. 医疗联合体合作:目前,医院在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上,承建了3家(南平、漳浦、汀州)基层单位的输出建设任务,这些医院被省政府指定为区域医疗中心。在这些中心,我们派遣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医生和中层管理人员担任副院长,以确保医疗服务的高标准和一致性。对口帮扶工作上定向帮扶4家县级医院;与全省超40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了医疗联合体合作关系。

2. 合作类型及方式:合作类型主要有松散型医联体、专科联盟、名医工作室、远程医疗协作网等方式,通过下派挂职副院长、专家团队驻点、组织远程医疗协作等方式实现多层级联动,实现合作共建帮扶工作从“输血”到“造血”质的提升,成员单位间从管理到技术到人才培养全方面同质化发展,实现了医疗服务的均衡发展,提升整体医疗水平,让更多的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质医疗服务。
 
在所有这些合作模式中,我们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医疗帮扶:在国家政策和卫健委的指导下,我们帮助合作医院建立四大中心,提升医疗服务的专业化和标准化。对于未能及时获得认证的中心,我们延长帮扶主任的任期,确保他们最终能够获得相应的资质。

2. 学科建设:以漳浦县医院为例,我们帮助其建立了放疗学科,这在县级医院中是相当罕见的。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这样的学科建设,提升当地医院的服务能力,减少患者跨区域就医的需求。

3. 提升当地医疗水平:我们希望提升当地医院的外科和内科诊断水平,使常规和非重症患者能够在本地接受治疗,减轻他们的负担。同时,确保疑难和重症患者能够获得及时和专业地治疗。

4. 科研支持:支持地级和县级医院独立申请省自然基金,提供科研指导,帮助他们撰写标书,打牢科研基础。此外,我们还加强对疾病的管理,并进行多中心研究,提升质量管理和临床研究的能力。

5. 社区合作:与安泰社区等机构建立了医联体,开展疾病筛查和随访,建立队列研究。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社区医疗服务的质量,也为科研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这些在科研、医联体以及社区的经验都值得推广。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这些措施,实现医疗服务的均衡发展,提升整体医疗水平,最终让患者受益。

通过系统化培养和战略性规划,孕育更多高质量、高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叶钦勇教授: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内顶尖医院相比,差距依然显著。在此,我分享一些个人体会,希望能为青年研究者提供几点启发。
 
第一,挑战与热情。青年医生在毕业后,往往面临结婚、生子等生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仅要关注家庭生活,更要重视临床研究;需要合理分配时间,保持对科研的热情。
第二,专注与深入。鼓励青年研究者选择一个明确的研究方向,并持续深入地研究。频繁更换研究领域会分散精力,影响成果的产出。我们发现,许多顶级科学家之所以能取得重大成就,正是因为他们专注于一个领域,深入挖掘。这种专注且深入的研究将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力。
第三,总结与提升。在科研过程中,总结经验至关重要。青年研究者应总结前期的研究,为未来的科技奖项或重大课题研究的申报打下坚实基础。我们作为评审,更倾向于支持那些有系统性、层次性的研究项目。
第四,影响力与交流。提升个人影响力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地域偏远的地区,青年研究者应多参与高端会议,与国内学科带头人交流,分享科研成果,扩大自己的学术影响力。
第五,团队建设与培养。团队建设对学科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学科带头人,我们有责任培养接班人,为他们提供成长的空间和平台。我们医院也推出了优秀青年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让青年研究者能够专注于科研。
   
我相信这些优秀的青年研究者一定能够在未来有很好的产出。希望青年研究者能够有更大的空间、平台去发展,在科研方面有更深入的研究。这些体会虽然不是秘诀,但是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总结

医院将临床实践与科研创新紧密结合,并通过参与GCP研究、多中心项目,以及与中科院的合作,积极推动学科发展,提高医院的声誉。同时,医院注重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科研,鼓励青年研究者进行专注深入的研究。青年研究者也要注意总结提升,扩大影响力。医院还通过医联体合作的方式,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支持地级和县级医院的科研工作,致力于实现医疗服务资源的均衡发展,从而提高整体医疗水平。

专家介绍

叶钦勇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党委委员 副院长
福建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院 副院长
福建省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际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学会(MDS)成员
中国老年学会认知障碍分会副会长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亚专业专病组委员
中国神经调控联盟常务理事
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华神经科杂志》编委
福建省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会长
福建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神经变性病学组组长
福建省神经认知与运动障碍质量控制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分会常委兼ATN学组副组长
中国康复学会帕金森专委会常委
擅长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病变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Mari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XZ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10月10日
颜昕
漳州市医院 | 大肠外科
推动学科与医院的蓬勃
10月10日
贾锋
金乡县人民医院 | 血液肿瘤科
医疗联合体是均衡医疗资源下沉的重要组织形式
10月10日
梁留峰
叶县人民医院 | 消化内科
临床实践则是科研成果转化的试验场,确保新技术都能发挥最大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