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从乳腺癌患者生存获益和生活质量提高谈乳腺癌骨转移的筛查策略

2024年05月31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2 Globocan数据显示1,乳腺癌是目前全球第二高发瘤种,全球新发病数达到229万,在中国发病数及死亡数分别达到35.7万及7.5万,严重危害女性健康。2014年数据显示中国乳腺癌5年生存率已达83.2%,与美国同期90.2%的5年生存期仍有不小差距2。骨转移在乳腺癌患者人群中最为高发,累计发生率超过70%3,显著影响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规范骨转移筛查诊断对于及早识别复发转移,提高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本期肿瘤资讯有幸邀请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胡浩霖教授,深度探讨骨转移的早期规范筛查及其意义。

本期特邀专家——胡浩霖 教授

胡浩霖 教授
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乳腺病诊治中心副主任
江苏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肿瘤学组委员
江苏省整形美容协会乳房整形分会常务委员
江苏省中医药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南京市医学会普外科分会甲乳学组委员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乳腺病分会常务委员

乳腺癌骨转移概况

乳腺癌最常见远处转移为骨转移,总体发生率可达73.7%3,其中以骨为首发转移部位的发生率可达50%4。骨转移患者中87.5%的患者为多发骨转移,集中发生部位为躯干骨,初始复发最常见的骨转移部位为胸骨(27.7%)、骨盆(20.8%)、肋骨(17.5%)、胸椎(13.5%)及腰椎(11.9%)等5。从发生时间上来看,乳腺癌术后出现骨转移的中位时间约为3年,25.2%的患者在术后2年内发生骨转移,35.5%的患者在2-5年内发生骨转移。

图1.png图1:首发及最终确诊骨转移不同部位发生率5

骨转移患者中骨作为首发转移部位占比超过50%4,规范骨转移筛查对于及早识别复发转移具有一定帮助。一项收集2005~2013年中国5个医疗中心、纳入1059名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多中心真实世界回顾性研究(CSBrS-023)显示726.5%(281/1059)为单纯骨转移,37.6%(398/1059)为骨转移合并内脏转移,23.6%(250/1059)为骨转移随后内脏转移,仅12.3%(130/1059)为内脏转移随后骨转移(表1)。德国肿瘤登记乳腺癌骨转移队列研究数据显示13首次复发时伴骨转移占比80.7%,单纯骨转移占比35.3%;与德国数据相比,确诊远处转移时国内单纯骨转移患者比例更低。研究者认为有相当一部分骨合并内脏转移的患者,先发生骨转移但并未被筛查诊断,随后发生内脏转移后才被诊断远处转移7,临床上这样的患者开启晚期解救治疗的时机显然是偏晚的,如果能够及早诊断骨转移,患者的预后能够进一步提高。

表1 CSBrS-023研究中骨转移患者转移模式(n=1059)表1.png

一项基于国家癌症数据库的研究显示6,不论分子分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相比无任何转移患者,死亡风险显著升高,HR+/HER2-亚型死亡风险比为7.50(95%CI 6.95-8.09 ,p<0.0001*),HR+/HER2+、HR-/HER2+死亡风险比分别为4.61(95%CI 3.52-6.03,p<0.0001*)、4.73(95%CI 3.40-6.59 ,p<0.0001*),TNBC人群死亡风险比为8.85(95%CI 7.58-10.34,p<0.0001*)。

图2.png图2:不同类型乳腺癌骨转移与无骨转移生存对比6

乳腺癌骨转移筛查手段

临床上具有多种骨转移筛查、诊断手段,如表2所示,但通常筛查以骨放射性核素扫描(ECT)为主,诊断以CT为主

表2 骨转移影像诊断方法一览表2.png

ECT是最常用的骨转移筛查手段,它具有全身显像、灵敏度高等优势,但是存在特异性低、不能显示骨破坏程度等不足。对于ECT筛查阳性的患者,推荐采用CT/MRI等影像学方法检查局部,进一步明确诊断。CT是乳腺癌诊断及随访过程中常用的影像学手段,针对乳腺癌骨转移好发于躯干骨的疾病特点,随访过程中关注CT骨窗,对于及早发现骨转移也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其它手段如MRI适用于脊柱部位转移灶的影像检查,X线通常是伴有症状的骨痛或可疑性病理性骨折患者诊断的首选,并不适用于早期筛查评估;SPECT/CT能够实现全身扫描,既可观察病灶的解剖形态,又可观察病灶的功能代谢情况,更利于发现早期隐匿的病灶改变;PET/CT灵敏性、特异性高,通常用于排查全身肿瘤病灶或明确转移范围,费用较为昂贵。临床上需针对病人的不同情况及检查手段可及性,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手段。

乳腺癌骨转移推荐筛查策略

骨转移首发率高且具有一定隐匿性(骨转移患者仅50%出现临床症状),规范骨转移筛查、及早识别复发并开启晚期解救及骨靶向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具有重要作用。CSBrS-023研究中将术后在未有症状时进行至少一次骨扫描检查(n=304)的患者组定义为密集筛查组,术后仅在有骨相关症状时进行骨扫描检查(n=755)定义为常规筛查组,研究结果显示密集筛查组相比常规筛查组,中位总生存延长1.38年(7.99 vs 6.61年,p=0.003),骨转移后中位总生存延长0.59年(3.16 vs 2.57年,p=0.003)7

图3.png图3. OS及确诊骨转移后OS7

实际临床工作中,对于所有患者进行骨转移筛查受到患者依从性、经济负担等多种因素影响,选择高风险复发人群强化骨转移筛查更具有现实意义。目前对于骨转移强化筛查具体人群尚未达成共识,临床考量因素包括肿瘤自身因素(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分期、组织学分级、病理分子分型等)、抗肿瘤治疗手段(手术、系统治疗方案、用药依从性等)以及患者自身情况(年龄、绝经情况等)。CSBrS-023研究指出强化筛查的绝对生存获益人群包括年龄<50岁、Ⅱ期、组织学分级G3、HR-HER2-7。CACA指南中对于高复发风险人群的定义同样可以作临床筛查参考人群:推荐对于淋巴结转移>4、淋巴结转移1~3枚并伴有其他危险因素(ER+/PR+、HER2-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G3,T>5cm,多基因检测高危;HER2+)8。随访筛查过程中也因考虑疾病复发特点,比如处于乳腺癌骨转移复发高发时间段的患者(约为术后3年)4。术后随访过程中骨相关影像学检查频率根据指南推荐8所有人群每12个月或必要时(分期偏晚可每6个月)进行一次胸部CT,淋巴结转移>4枚的患者每12个月进行一次骨扫描检查。

表3.CACA乳腺癌指南术后随访检查项目推荐8表3.png

筛查出骨转移后需及时干预

骨转移确诊后,若不及时干预,约1/3的患者在三个月内发生病理性骨折、骨手术、骨放疗、脊髓压迫等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RE)10,生活质量降低的同时,生存期也大大缩短(16个月vs 9个月)11,尽早进行系统抗肿瘤及骨靶向治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诊断骨转移后3个月内开始骨改良药物治疗组SRE发生率显著低于3个月后干预组(4.0% vs 42.3%,p<0.05)9。常用的骨改良药物包括双膦酸盐和RANKL抑制剂地舒单抗,地舒单抗作为一种全人源IgG2单克隆抗体,特异性阻断RANKL/RANK相互作用,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功能和存活14,临床研究显示12,相较于双膦酸盐,地舒单抗延迟首次出现SRE时间,相关风险降低18%(HR=0.82 CI 0.71-0.95,p=0.01),发生多次SRE的风险降低23% (HR=0.77 CI 0.66-0.89,p=0.001)。地舒单抗骨转移适应症已于2024年1月1日正式纳入医保,进一步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同时皮下注射应用便捷,为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好选择。


参考文献

1.Data source: Globocan 2022
2.Zhang S, Sun K, Zheng R, et 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15[J]. J Natl Cancer Cent, 2021, 1(1):2‑11. DOI: 10.1016/j.jncc.2020.12.001.
3. 江泽飞, 等. 中华医学杂志. 2015; 95(4):241-247
4.J Natl Cancer Inst. 2020 Jul 1;112(7):698-707.
5.Transl Breast Cancer Res 2021;2:4
6.Guo, Yi, et al.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APJCP 21.12 (2020) 3587.
7.Cancers (Basel). 2022 Nov 26;14(23):5835.
8.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
9.Yang Y,et al.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epidemiologic survey of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management of bone metastatic disease in China. Chin J Cancer. 2016 Apr 25;35:40.
10.Bhowmik D, et al. Examination of burden of skeletal-related events in patients naive to denosumab and intravenous bisphosphonate therapy in bone metastases from solid tumors population. Curr Med Res Opin. 2019 Mar;35(3):513-523
11.Yong M, Jensen AÖ, et al. Survival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es and skeletal-related events: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in Denmark (1999-2007).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1 Sep;129(2):495-503.
12.Stopeck AT, et al.Denosumab compared with zoledronic acid for the treatment of bone metastase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breast cancer: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study.J Clin Oncol. 2010 Dec 10;28(35):5132-9. 
13.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79 (2017) 139-148
14.地舒单抗注射液说明书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晏妮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高惠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