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CSCO 第八届血液肿瘤学术会议】许彭鹏教授:深入解析DLBCL治疗瓶颈的突破与未来治疗策略

07月28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4年7月26-28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和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主办,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承办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第八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在哈尔滨盛大召开。在会议现场,【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许彭鹏教授,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当前的治疗瓶颈以及未来突破进行分享。

许彭鹏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委员兼秘书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抗白血病及抗淋巴瘤联盟青年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
上海市血液内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 秘书兼评审专家
上海市第八批援藏干部人才
第三批“组团式”医疗援藏专家
曾任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中心实验室副主任
上海市科技专家库入库专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上海市卫健委、教委基金项目
累计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在《柳叶刀血液学》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

解锁DLBCL发病新机制,探索治疗新策略

许彭鹏教授: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上对于DLBCL发病机制的了解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基因测序方面,有研究者发现可以根据DLBCL的基因突变特征、拷贝数异常(CNV)改变等将其细分为“七分型”(MCD亚型、BN2亚型、N1亚型、ST2亚型、EZB亚型、A53亚型及Others亚型)。这种“七分型”分类不仅与患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还与其细胞起源、预后以及未来可能的靶向治疗策略有一定的相关性。

在该领域,本研究团队也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我们开发了一种38基因分类算法(称为“LymphPlex”),使用35个基因突变和3个基因(BCL2、BCL6和MYC)重排确定了7种基因亚型,包括 TP53 突变 (TP53Mut)、MCD样、BN2样、N1样、EZB样MYC+、EZB样MYC-和 ST2 样,旨在为基因亚型分型提供一个有利工具,从而促进精准医疗时代 DLBCL 治疗策略的优化。同时,我们并未止步于DNA层面的分型研究,通过RNA测序、单细胞测序以及多组学分析等手段,以期对DLBCL的分型进行进一步细化。

未来,我们希望能够利用多组学数据的分型方法,为DLBCL患者的临床靶向治疗提供更为精确的指导。这将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最终实现对DLBCL更为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突破R-CHOP治疗瓶颈,致力R-CHOP+“X”个体化精准治疗策略

许彭鹏教授:R-CHOP方案是DLBCL中经典的治疗方案,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就整体而言,该治疗方案仅能解决临床50%~60%患者的问题,仍有40%左右的患者因DLBCL的高度异质性而面临疾病复发d额挑战。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者们投入了大量的努力,致力于对R-CHOP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良,以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就国内而言,我们中心团队就曾对R-CHOP方案中蒽环类药物的剂量进行优化,希望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另一方面,我们也在进行R-CHOP+“X”治疗方案的尝试,例如R-CHOP联合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或是联合地西他滨等遗传表观学类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我们发现一部分双表达患者及TP53突变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明显提升。而我们团队针对双表达患者开展的西达本胺联合R-CHOP对比R-CHOP方案的研究也获得了阳性结果。研究显示,西达本胺联合R-CHOP治疗组的长期生存与短期完全缓解率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目前,针对DLBCL,我们的R-CHOP+“X”治疗策略也在不断进行优化。未来随着GUIDANCE-02 研究长期随访数据的发布,有可能进一步奠定基于DLBCL分子分型的R-CHOP+“X”量体裁衣式靶向治疗策略在临床中的应用。而我们也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患者将从这样的个体化精准治疗策略中获益。

多层次解析R-CHOP+“X”理念,展望 DLBCL未来治疗策略

许彭鹏教授:在此次会议中,我主要围绕初治DLBCL患者的治疗策略进行了探讨。DLBCL患者的首次治疗至关重要,倘若患者在一线治疗中能够获得完全缓解,则会极大助力其获得长期生存的可能性。因此,我们特别强调在一线治疗中通过R-CHOP方案或是改良的R-CHOP+“X”等方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进而延长患者的长期生存。

就本研究团队而言,探索基于分子分型的R-CHOP+“X”策略仅是我们工作内容的一部分。尽管我们正在积极研究这一治疗策略,但这并不代表R-CHOP+“X”策略就是唯一的最佳方案。我们期望随着全球范围内对DLBCL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以及转化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能够进一步优化目前基于分子分型的R-CHOP+“X”策略,以期为患者带来更佳的长期生存效果。

我相信,未来的研究方向将更加多元化。所谓的“X”药物的靶点,并不局限于针对DNA层面的突变。它可能针对的是患者的免疫微环境,或者是代谢异常等其他方面。这种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方法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和治疗DLBCL,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责任编辑:Mathilda
排版编辑:Mathilda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7月30日
黄莉
河南省中医院 | 肿瘤内科
学习提高共同发展
07月30日
苗雨
清河县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我们特别强调在一线治疗中通过R-CHOP方案或是改良的R-CHOP+“X”等方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进而延长患者的长期生存
07月29日
张彦
唐山市妇幼保健院 | 妇科
深入解析DLBCL治疗瓶颈的突破与未来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