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方峻教授:揭示寡分泌型WM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及生存预后

2024年07月31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的特点是以小B淋巴细胞为主的单克隆扩增。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是一种少见的、以血清单克隆IgM为主要特征的成熟B细胞惰性淋巴瘤,在占非霍奇金淋巴瘤<2%。在WM中,MYD88突变和CXCR4突变较为常见。在许多临床研究中,一些患者的 IgM 水平很低,甚至在正常 IgM 范围内。根据NCCN指南的缓解标准共识,血清 IgM 降低≥90% 和≥50% 分别定义为非常好的部分反应(VGPR)和部分反应(PR)。因此,对于初始 IgM 定量低于或等于 ULN 2倍的患者被定义为 “寡分泌型 WM”,高于 ULN 值2倍的患者被定义为“可测量 WM”。


一项回顾性研究旨在探索低分泌性WM的临床特征、评估低分泌性 WM 的肿瘤负荷、探讨低分泌性WM的治疗反应和预后。【肿瘤资讯】特将该研究的重点内容整理如下,并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方峻教授对研究结果进行点评。

研究方法

研究者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距 (IQR) 以汇总患者特征的连续变量,采用绝对频率和相对频率来汇总分类变量。另外,研究者采用 Fisher 精确检验来分析定性变量之间的关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分析定量变量之间的关联。

研究结果 

在1,274例入组患者中,80例(6.3%)患者为寡分泌型 WM,该类患者的血清 IgM 水平中位数为 3.52 g/L(范围:0.15-5.92 g/L)。寡分泌型WM患者的中位年龄为 65 岁,男女性比例为 2.5∶1,中位血红蛋白 (Hb) 为 8.4 g/dL。两组之间的年龄、性别分布和 Hb 水平相似。通过检测发现,寡分泌型WM组有 47 例患者存在MYD88 L265P突变,可测量WM组有 607 例患者存在突变,阳性率分别为 83.0% 和 70.3%(P =0.065),但两组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值得注意的是,与可测量 WM组相比,寡分泌型 WM 组的血小板减少症比例较高(41.2% vs. 27.4%,P =0.008),低白蛋白血症比例较低(32.9% vs. 64.6%,P <0.001),且血清β2-微球蛋白升高比例较低(57.1% vs. 73.8%,P =0.002)。寡分泌型 WM 组有 75例患者,可测量 WM 组有 1,042 例患者存在IPSSWM信息。寡分泌型 WM 组中高危患者比例低于可测量 WM 组(40.0% vs. 51.5%,P =0.054)。

除了IgM水平,研究者还根据FCM检测骨髓中的恶性细胞、BMB检测中的恶性细胞、脾肿大和淋巴结肿大情况评估患者的肿瘤负荷。两组间FCM检测骨髓(BM)中恶性细胞中位数(9.9% vs. 8.9%,P =0.114)、脾肿大(38.4% vs. 35.2%,P =0.583)或淋巴结肿大(44.8% vs. 39.1%,P =0.390)均无差异。BMB检测中的恶性细胞可分为4组:恶性细胞百分比≤5%、5-20%、20-50%和≥50%。两组间不同范围BMB的恶性细胞比例亦无明显差异。此外,FCM检测结果显示寡分泌型WM患者>50%异常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可测量型WM患者(22.7% vs. 12.4%,P =0.048),提示部分IgM水平较低的患者仍有较高的BM肿瘤浸润(图1)。

图片1.png

图1.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中恶性细胞的百分比

总体而言,寡分泌型 WM 的 BM 肿瘤负荷与可测量 WM 相当。所有患者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基于利妥昔单抗的方案 (R 型)、基于硼替佐米的方案 (B 型)、BTK 抑制剂和传统细胞毒药物方案。34 例 (42.5%) 寡分泌型 WM 患者进行了治疗后BM活检,可评估治疗反应,而可测量组的559例患者 (46.8%) 治疗反应可评估。

中位随访时间为 21.1 个月,寡分泌型 WM 组 8 例患者死亡,可测量型 WM 组173例患者死亡。总体而言,寡分泌型 WM 组和可测量 WM 组的 3 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 83.4% 和 87.3%(P =0.890)(图 2A)。

图片2.png

图2.寡分泌型 WM 组和可测量 WM 组KM生存曲线

值得注意的是,寡分泌型WM组的 CR 率和 3 年 PFS 率均较高,但两组所采用的治疗方法高度异质性。在 34 例可评估的寡分泌型患者中,21 例(61.8%)达到 ≥ PR,8 例(23.5%)达到 < PR。寡分泌型和可测量型组的总缓解率分别为 85.3% 和 76.0%。重要的是,5 例寡分泌型WM患者达到CR,显著高于可测量型WM组(14.7% vs. 5.4%,P =0.043)。在随访期间,寡分泌型WM组有8例患者和可测量型WM组有 286 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可测量 WM 组 3 年 PFS 率为 59.6%,而寡分泌型 WM 组 3 年 PFS 率为 78.8%(P =0.001)(图 2B)。研究者还发现IPSSWM 对寡分泌型 WM 的 PFS ( P =0.070) 具有预后作用,但对 OS ( P =0.280) 无预后作用。

研究结论

本研究首次探索了 IgM 水平极低的WM患者的特征和生存期。研究发现,IgM 水平低于 10 g/L 的 WM 患者表现出更好的 PFS。因此,研究者认为初始 IgM 状态低于 ULN 的2倍是一个合理且有临床应用的阈值。另外,研究还发现虽然寡分泌型 WM 的 IgM 较低,但肿瘤负荷实际上并不低。重要的是,这组患者的治疗缓解和PFS良好。

大咖点评

  

方峻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病学研究所
曾任美国Emory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为淋巴瘤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湖北省医学生物免疫学会(ESMI)常务理事
湖北省医学生物免疫学会(ESMI)淋巴瘤多学科诊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湖北省医学生物免疫学会(ESMI)青年专家委员会荣誉主任委员
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ESCO)血液肿瘤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ESCO)血液肿瘤专家委员会中枢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肿瘤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淋巴瘤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务委员
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药生物技术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
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湖北省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基金一项。科研成果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编专著两部、参编“内科学”等专著四部、参译“威廉姆斯血液学中文版(第6版)”

方峻教授:该项临床研究识别了一种特殊的WM亚型——寡分泌型WM,这些患者血清中的IgM水平低于或等于正常上限的两倍。这种亚型的识别有助于更精确地对WM进行分类和治疗。研究探索了寡分泌型 WM的临床特征、肿瘤负担、治疗反应和预后。


研究表明寡分泌型WM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反应和预后。这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可能有助于改善这些患者的治疗方案和生活质量。通过对肿瘤负担的评估,研究提供了关于寡分泌型WM患者骨髓中肿瘤细胞比例的信息,这对于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计划至关重要。


研究结果表明,寡分泌型WM患者的肿瘤负荷并不低,但对治疗有良好的反应,这可能有助于优化治疗策略,例如选择更有效的药物或治疗组合。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低分泌型WM患者的基因组特征,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核型和IGHV基因库,这可能揭示疾病的分子机制和新的治疗靶点。


然而,该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回顾性研究设计可能导致潜在偏倚。其次,可用于治疗方案和疗效的患者数量有限,因此研究者无法对不同治疗反应进行亚组分析,也无法对少寡分泌型WM患者的 PFS 进行回归分析。最后,研究随访期不够长,无法评估长期生存结果,这可能是两组之间 OS 差异可忽略不计的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为低分泌型WM的理解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Xiong W, et al Oligosecretory Waldenström macroglobulinemia exhibits excellent treatment response and outcomes. Haematologica. 2024 Feb 1;109(2):666-670. doi: 10.3324/haematol.2023.283402. 

责任编辑:Cherry
排版编辑:guangli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2024年08月08日
李国君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 血液肿瘤科
寡分泌型WM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及生存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