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少靶真探营」PFS 超 18 个月!达拉非尼 + 曲美替尼二线治疗强效增进晚期BRAF V600E突变NSCLC患者生存延长

07月1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导语

NSCLC中BRAF突变率为1.5%-5.5%,按照不同的信号机制和激酶活性,可将BRAF突变分为I类、II类和III类三种类型。其中以I类BRAF V600突变最为常见,占所有BRAF突变类型的30%-50%。不仅如此,其突变活性最强,不依赖RAS信号,仅凭其突变单体就能够传递很强的通路增殖信号,对BRAF单体抑制剂或MEK抑制剂或两者联合方案敏感[1, 2]。研究表明,BRAF V600突变型NSCLC患者多表现为肺腺癌,且预后较差。
 
本期“少靶真探营”分享的晚期BRAF V600突变肺腺癌患者采用“化疗+抗血管生成”一线治疗进展后,改行“达拉非尼 + 曲美替尼”双靶治疗,右肺病灶缩小,生活品质良好,无进展生存期 (PFS) 已达18 个月。该病例由贵州省人民医院钟钦医生提供,并邀请贵州省人民医院邱冬教授进行精彩点评。以期为临床进一步优化“双靶”治疗策略,改善晚期NSCLC患者生存预后提供有益启示。

邱冬 教授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贵州省人民医院肿瘤科 副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 委员
西部放射治疗协会第三届理事会 理事
西部放射治疗协会放射免疫专委会 委员
贵州省抗癌协会第六届理事会 常务理事
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肿瘤专委会 常务委员
贵州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 委员
贵阳市医学会第九届肿瘤学分会 委员
从事肿瘤临床20+年,擅长肺癌、食管癌等胸部肿瘤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综合治疗。发表论文10+篇,主持并参与科研课题10+项。

钟钦 医生
主治医师、肿瘤学硕士

贵州省人民医院肿瘤科主治医师
从事肿瘤内科、肿瘤放射治疗,具有扎实的肿瘤专业知识与技能,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病例简介

基本情况

基本信息:患者男,50岁

现病史:患者2020年1月出现咳嗽、咳痰伴胸闷、气促。2020年3月胸部CT提示右肺多发结节,前上纵隔结节,右侧少量胸腔积液。

活检术:单孔胸腔镜右胸探查,右肺下叶结节楔形切除、胸膜结节活检术;术中见右侧胸腔血性胸水,壁层胸膜多处结节。

病理:(右肺结节)肺浸润性腺癌,胸水脱落细胞查见腺癌细胞。

肺癌十基因(ARMS-PCR):BRAF V600突变(+)。

既往史:乙肝病史20余年,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中;饮酒史10余年,平均每日2-3两白酒;吸烟史近30年,平均每日吸烟10支;已戒烟戒酒。

临床诊断:1、右肺下叶腺癌并右肺多发转移、纵隔(4R、7区)淋巴结、右肺门淋巴结转移,并右侧胸膜转移(pT4N2M1a IVA期),右肺结节楔形切除术后。2、前上纵膈结节:良性可能性大。

图片1.png病理诊断结果

治疗过程

一线治疗:2020年4月起,培美曲塞+顺铂+贝伐珠单抗治疗4周期,右肺多发结节缩小,纵膈结节未见明显变化,疗效评价PR。之后培美曲塞+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其中2021年2月1日外院行前纵隔肿瘤+胸腺切除手术,术后病理:胸腺囊肿。

图片1.png一线治疗影像学检查结果

二线治疗:2022年3月患者出现咳嗽,胸部CT示右肺多发结节较前增大。使用初诊时的活检标本做BRAF基因检测,结果为BRAF V600E突变(+)。患者开始达拉非尼+曲美替尼双靶治疗,咳嗽逐渐缓解,未见不良反应。2022年6月胸部CT见右肺病灶缩小,评价PR。之后继续双靶治疗,定期复查病灶进一步缩小。2023年9月胸部CT见右肺结节增大,评价PD。患者二线双靶治疗PFS达到18个月。因达拉非尼+曲美替尼为口服治疗,患者无不良反应,仍正常工作,生活质量较好,其要求继续原方案治疗。2024年2月及2024年5月复查病灶稍增大,患者无咳嗽胸闷,继续达拉非尼+曲美替尼双靶治疗。

图片1.png图片1.png二线治疗影像学随访检查结果

专家点评

邱冬教授:达拉非尼 + 曲美替尼打造晚期BRAF V600 突变肺腺癌高效治疗新模式,二线应用实现生存突破


研究表明,肺腺癌中的BRAF突变发生率明显高于肺鳞癌(4.9% vs 0.3%,P<0.001)[3]。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报告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BRAF突变肺癌患者中腺癌和V600E突变患者均占大多数,比例分别为89.5%和68.4%[4]。在中国NSCLC患者人群中,BRAF突变者腺癌比例达89.3%,显著高于非BRAF突变者(70.6%,P=0.048)[5]。BRAF V600突变晚期NSCLC患者预后差,易于发生骨转移、脑转移等远处转移,化疗和免疫治疗疗效不佳,客观反应率(ORR)仅为20%左右,治疗面临巨大困境。靶向治疗的出现为BRAF V600突变患者的治疗带来重大转机。
 
达拉非尼是一种BRAF抑制剂,曲美替尼是MEK1/2抑制剂,二者联合可以彻底全面地阻断MAPK通路,产生强大抗肿瘤作用。BRF113928研究等多项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证实达拉非尼+曲美替尼靶向治疗显著改善了BRAF V600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改变了此类患者的治疗格局。此外,基于药物的优异疗效和安全性表现以及可及性的逐步提高,2023年达拉非尼+曲美替尼联合方案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同年随后发布的《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BRAF突变诊疗专家共识》明确推荐:对已检出BRAF V600突变的NSCLC患者,应一线优先选择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方案作为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案(推荐分级:一致推荐))。对于已经开始治疗的患者,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明确BRAF V600突变,《共识》推荐维持原方案或直接转为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双靶治疗[6]。推荐意见均基于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双靶治疗在一、二线治疗的优异数据。
 
上述病例2020年确诊为晚期右肺腺癌(pT4N2M1a IVA期),基因检测为BRAF基因V600突变,因达拉非尼 + 曲美替尼尚未在国内获批上市,使用化疗+抗血管生成一线治疗。2022年3月肿瘤进展,进一步基因检测为BRAF基因V600E突变,改行达拉非尼 + 曲美替尼二线治疗。疗效上看,患者双靶治疗后咳嗽缓解,右肺病灶逐渐缩小,疗效PR,PFS达18个月。生活质量上看,患者基本没有不良反应,保持正常工作,生活质量良好。经济上看,初治的前几个月,患者自费用药,经济负担较重。2023年双靶治疗纳入医保后,患者经济负担大大下降。
 
这一病例的治疗结果与2023年欧洲肺癌大会(ELCC)公布的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用于中国BRAF突变NSCLC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数据一致。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29例BRAF突变NSCLC患者的治疗情况,将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不同方案的疗效数据进行对比。其结果表明,达拉非尼+曲美替尼一线治疗的中位PFS长达25个月,12个月PFS率为67%,24个月PFS率为52%,超过半数患者服药超过2年依旧具有临床获益。而化疗和免疫治疗等其他治疗方案的中位PFS仅为8-11个月,显示出靶向治疗的压倒性疗效优势。此外,一线未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在二线治疗中使用达拉非尼+曲美替尼依旧可获得优于其他治疗方案的疗效[7]。真实世界研究作为临床试验的重要补充,代表了临床实践中的多样化人群。这项迄今为止中国最大样本量的真实世界研究验证了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治疗BRAF突变患者临床试验的优异疗效,提供了真实世界视角下的药物表现,再次证实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是此类患者的优选方案,为其临床应用打下了多维度的坚实基础。
 
同时,该病例也提醒临床工作者BRAF这一罕见靶点基因检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尽管罕见靶点患者比例较低,但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NSCLC患者数量,罕见突变亦可组成庞大的患者群体,其诊断是临床不容忽视的关键所在。针对肺腺癌患者患者,建议在初治时进行多靶点的检测。目前,可用于BRAF突变检测的方式主要包括多重RT-PCR、NGS、Sanger测序和免疫组化(IHC)等。《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BRAF突变诊疗专家共识(2023)》建议优先选用NGS或多重RT-PCR作为BRAF基因突变检测方法,IHC可作为补充筛查(推荐分级:Ⅰ级)[6]
 
此外,该病例还提示,尽管达拉非尼 + 曲美替尼相较以往治疗方案为BRAF V600E突变晚期NSCLC患者带来了突破性治疗效果,且已成功纳入我国医保目录,进一步惠及我国患者。但不可否认的是,耐药仍是靶向治疗难以避免的棘手问题。未来,我们仍需积极思考如何应对这一困境,如达拉非尼 + 曲美替尼双靶方案耐药机制分析,联合使用其他治疗药物以延缓或对抗耐药的发生及耐药后是否可以像EGFR-TKI可以重新给予“再挑战”治疗等这些均可成为未来重要的探索方向。


审批码TML0027635-65075,有效期至2025.07.12,资料过期,视同作废。


参考文献

1. Davies, H., et al., Mutations of the BRAF gene in human cancer. Nature, 2002. 417(6892): p. 949-54.
2. Yaeger, R. and R.B. Corcoran, Targeting Alterations in the RAF-MEK Pathway. Cancer Discov, 2019. 9(3): p. 329-341.
3. Marchetti, A.,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and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harboring BRAF mutations. J Clin Oncol, 2011. 29(26): p. 3574-9.
4. Dawar, R., et al., Clinical attributes and outcomes in metastati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bearing BRAF mutations treated with targeted therapy versus immunotherapy.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1. 39(15_suppl): p. e21219-e21219.
5. Ding, X., et al., 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of Chinese patients 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nd BRAF mutation. Cancer Med, 2017. 6(3): p. 555-562.
6.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BRAF突变诊疗专家共识. 中华肿瘤杂志, 2023. 45(4) : 279-290.
7. Jia, B., et al., 36P Prevalenc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BRAF-mutated advanced NSCLC in China: A real-world multi-center study.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2023. 18(4, Supplement): p. S61.



责任编辑:chenyao
排版编辑:   winnie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