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方峻教授:SLL患者相关治疗指征及治疗进展

2024年07月03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WHO-HAEM5和国际分类共识(ICC)分别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单独分类。虽然两者都是以具有相同免疫表型的恶性 B 细胞为特征,但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的主要发病部位进行区分,如 CLL的主要发病部位是外周血,SLL的主要发病部位是淋巴结。大多数涉及 CLL/SLL 的临床试验和回顾性研究都没有将CLL和SLL患者区分开来。一项研究报告了一组SLL患者开始治疗的原因和结果。【肿瘤资讯】特将该研究的重点内容进行整理,并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方峻教授进行研究结果解读和点评,详情如下。

研究方法

利用梅奥诊所CLL数据库,研究者回顾性地识别了 1995 年 12 月~ 2023 年 2 月接受一线治疗的 SLL 患者。如果患者符合以下≥1项诊断标准,则被归类为 SLL 患者:1)出现淋巴结病变或脾肿大(通过检查或扫描),且克隆 B 细胞绝对计数小于 5 x 109/L;或 2)出现淋巴结病变或脾肿大(通过检查或扫描),且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小于 11 x 109/L(如果无法获得克隆 B 细胞绝对计数)。虽然贫血(血红蛋白计数小于 11 g/dL)和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小于 100 x 109/L)被视为 SLL 诊断的排除标准,但如果这些细胞减少是由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引起的,且患者SLL的骨髓受累程度小于50%(骨髓活检证实),则符合入组标准。

此外,研究还包括接受 SLL 治疗但受累于淋巴结外的患者。SLL 治疗指征通过病历审查摘录,包括以下情况之一: 1)症状性或进展性淋巴结肿大和/或脾肿大;2)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3)结外/直接器官浸润;4)其他(如副肿瘤综合征、非浸润性肾脏疾病)。总生存期(OS)定义为从治疗开始到死亡或最后一次已知存活的时间。无治疗生存期(TFS)是指从治疗开始至下一次治疗或死亡最早日期的时间。K-M法用于分析OS和TFS。

主要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了 182例接受一线治疗的 SLL 患者。开始治疗时的中位年龄为 66 岁,132例(73%)患者为男性。73%的患者的外周血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显示,10%的患者存在del 13q,43%的患者存在+12,7%的患者存在del 11q,8%的患者存在del 17p,33%的患者无异常。7例(8%)患者在首次治疗前存在TP53异常(del 17p和/或TP53突变)。确诊后的中位随访时间为 6.9 年。而治疗适应症分组包括有症状或进展性淋巴结肿大/脾肿大(n=130)、结外/直接器官浸润(n=30)、AIHA/ITP(n=10)和其他(n=12)。

整个队列的中位TFS为2.9年,中位OS为12.3年。按治疗适应症分组的中位TFS分别为3.3年、5.1年、1.6年和5.3年(图1)。按治疗适应症分组的中位OS分别为11.1年、10.5年、8.8年和19.9年。

图片1.png

图1有治疗指征开始第一次治疗患者的TFS情况

在160例有症状或进展性淋巴结肿大/脾肿大或结外疾病的患者中,其接受的治疗方法包括单独使用单抗(35例)、单独使用化疗(33例)、化疗免疫疗法(57例)、新型小分子靶向药物(33例;基于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的28例;基于维奈克拉的3例,BTKi + 维奈克拉的2例)和其他(2例)。各治疗组的中位TFS分别为2.4年、2.0年、3.8年和6.0年(图2)(不包括2例患者“其他 ”亚组成员)。这些组别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9.5 年、9.7 年、15.0 年和无法估计。研究结果显示,仅开始治疗时年龄较大的患者TFS较短(HR 1.02;95%CI 1.002-1.038;p=0.03),OS较短(HR 1.05;95%CI 1.03-1.07;p<0.01)。

图片2.png图2.有症状或进展性淋巴结肿大/脾肿大或结外受累患者TFS情况

结论

在本项研究中,SLL最常见的治疗指征包括症状性淋巴结肿大和/或脾肿大,其次是结外受累。+12是SLL外周血FISH检测中最常发现的异常。使用BTKi、BCL2抑制剂等等新型小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可使SLL患者获得持久的TFS和OS。

大咖点评

  

方峻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病学研究所
曾任美国Emory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为淋巴瘤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湖北省医学生物免疫学会(ESMI)常务理事
湖北省医学生物免疫学会(ESMI)淋巴瘤多学科诊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湖北省医学生物免疫学会(ESMI)青年专家委员会荣誉主任委员
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ESCO)血液肿瘤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ESCO)血液肿瘤专家委员会中枢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肿瘤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淋巴瘤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务委员
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药生物技术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
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湖北省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基金一项。科研成果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编专著两部、参编“内科学”等专著四部、参译“威廉姆斯血液学中文版(第6版)”

方峻教授:该研究对SLL患者的治疗指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症状性或进行性的淋巴结肿大/脾肿大、结外/直接器官侵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这些指征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准确地判断SLL患者的治疗时机。


研究显示,SLL患者的治疗方案多样,包括单克隆抗体治疗、化疗、化学免疫治疗、新型靶向治疗等,表明SLL治疗正逐渐向个体化和精准化发展。此外,研究指出,使用新型药物(如BTKi和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治疗SLL患者,能够获得较长的TFS和OS,突出了新药在未来SLL治疗中的重要性。通过分析,研究发现治疗开始时的年龄是预测TFS和OS的独立因素,这有助于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和预后评估。


研究的中位随访时间为6.9年,显示了长期随访在评估SLL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中的重要性。未来的研究需要对BTKi和维奈克拉等新型药物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确定它们在SLL治疗中的最佳应用和组合。此外,研究者还可以基于患者的基因组特征和临床表现,开发个体化的治疗策略,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扩大长期随访研究的规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SLL的自然病程和各种治疗的长期效果。


最后,研究还可以继续探索不同治疗方法的组合,如将新型药物与传统化疗或免疫治疗相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


总体而言,该研究为SLL患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见解,特别是在治疗指征、治疗方案选择以及预后因素识别方面。未来的研究应当着重于新药的进一步研究、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开发、长期随访研究的扩展,以及生物标志物的探索,以期为SLL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Samuel Kosydar, et al;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 (SLL) Receiving First Line Treatment. Blood 2023; 142 (Supplement 1): 3284. doi: https://doi.org/10.1182/blood-2023-181866

责任编辑:Cherry
排版编辑:guangli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2024年07月06日
李国君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 血液肿瘤科
SLL患者相关治疗指征及治疗进展
2024年07月05日
韩素梅
安达市医院 | 内科
SLL患者治疗指征及进展!!!
2024年07月03日
赵建国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SLL患者相关治疗指征及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