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4CSCO|张博教授:深度解析内科治疗更新要点,共同探索食管癌未来发展方向

2024年05月15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内科治疗作为食管癌的重要治疗手段,贯穿于食管癌诊治的全程管理过程中。特别是近年来,免疫治疗飞速发展,为食管癌治疗带来了更多选择、更好疗效。2024年4月26日-27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会于山东济南盛大召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博教授对《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2024版》(以下简称“指南”)内科治疗部分的更新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在此,【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张博教授为大家深入解读内科部分的更新要点,分享内科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

特邀嘉宾:张博教授

张博
主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临床医学八年制博士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 委员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胃癌质控专家委员会 委员兼秘书
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 Medicine, Cell Reports Medicine, Cancer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点击观看完整版采访视频

亮点解析

远处转移性食管癌内科治疗更新要点

张博教授:在远处转移性食管癌部分,食管鳞癌一线治疗中新增了“舒格利单抗+顺铂+5-FU”方案。至此,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成为晚期食管鳞癌一线标准治疗策略。我们便删除了其后由小样本研究形成的Ⅱ级、Ⅲ级推荐。

1.png

对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腺癌患者,此前在“曲妥珠单抗+帕博利珠单抗+顺铂/奥沙利铂+氟尿嘧啶类”方案后无生物标志物的限定,但在2023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中公布的KEYNOTE-811研究第三次中期分析(IA3)结果显示,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表达综合阳性评分(CPS)≥1的人群获益明显,而CPS<1的患者获益并不明显,因此,本次指南更新在该方案后增加了“PD-L1表达CPS≥1”。食管鳞癌和食管腺癌的肿瘤微环境具有较大差别。在食管鳞癌的研究中,全人群的整体获益较好,即无论PD-L1的表达水平如何,均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而在食管腺癌患者中,尤其是PD-L1表达CPS较低的患者获益较为有限,这也提示未来临床需要针对此类患者进行更多、更进一步的研究。

2.png

对于HER2阴性腺癌患者,指南新增“舒格利单抗+奥沙利铂+卡培他滨(PD-L1表达CPS≥5)”方案、“帕博利珠单抗+奥沙利铂+氟尿嘧啶类”方案的推荐。

3.png

在食管鳞癌二线及以后治疗中亦进行了一些小的更新,对于免疫联合化疗一线标准治疗失败的患者,目前仍缺乏标准治疗,故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写在注释中:其一,免疫检査点抑制剂治疗失败患者可考虑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如安罗替尼治疗。这一推荐基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黄镜教授牵头开展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其结果显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进行免疫再挑战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客观缓解率(ORR)达到20%以上。其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PD-1/CTLA-4)双特异性抗体卡度尼利单抗的数据亦被写进注释中。卡度尼利单抗单药二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癌的研究结果显示出20%左右的有效率,可以作为既往治疗失败患者后续治疗的参考。通过本次指南的更新,我们发现对于一线免疫联合化疗标准治疗失败后的患者的后续治疗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指南注释中给出了部分参考,也期待这些治疗方案能够得到Ⅲ期研究的证实,改变未来临床实践。

全面布局

卡瑞利珠单抗助力食管癌患者更佳生存

张博教授:卡瑞利珠单抗是我国多个国产PD-1抗体中最早一批布局食管癌领域的PD-1抗体,也是率先拿出大量研究数据的PD-1抗体。最初的Ⅲ期ESCORT研究证实在晚期食管鳞癌二线治疗中,卡瑞利珠单抗优于化疗;其后开展的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食管癌的ESCORT-1st研究亦较早地取得了优秀的阳性结果,改写了食管癌一线治疗模式。今年,在新辅助治疗领域,ESCORT-NEO研究公布了其近期疗效数据,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治疗组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显著提高,这一结果令人鼓舞。期待未来的生存数据能够取得好的结果,从而改变可手术切除食管癌患者围术期的标准治疗模式。

总之,从晚期后线治疗,到一线治疗,再新辅助治疗,卡瑞利珠单抗的临床应用层层推进,在食管癌领域形成了较早且全面的布局,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食管鳞癌免疫治疗的变革。期待未来卡瑞利珠单抗能够带来更好、更新的数据。

多学科协作,共同推进食管癌治疗发展

张博教授:内科医生所实施的内科药物治疗是食管癌的整体综合治疗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内科医生,首先要通过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其中便包括我们对指南的学习及对指南更新背后的临床研究细节的探索;其次,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需要和外科、放疗、影像、病理等科室专家协力配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综合治疗;再者需要进行临床研究和转化研究,促进领域发展。如对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失败患者后线治疗新模式或在目前已有的治疗模式基础上如何优化疗效等都是临床开展研究的着眼点。总之,我们在临床实践及科研方面均有可为之处,这亦是我们内科医生未来的重要责任。

 
注:文中所有照片均来自2024 CSCO指南会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Mari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老猫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