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D88和CXCR4突变在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中很常见。突变的 MYD88 上调并激活 HCK,从而驱动BTK促生存信号转导。CXCR4的无义变体对BTK抑制剂(BTKi)表现出更强的耐药性。此外,大约20%~30%的WM患者,尤其是曾接受治疗的患者,可能伴有TP53突变。70%~80%的WM患者可能会对共价BTK抑制剂(cBTK-i)的治疗产生反应。然而,MYD88和CXCR4突变状态会影响患者接受cBTK-i治疗后的缓解深度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等。近日,Steven P. Treon在blood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利用基因组学和BTKi治疗WM的综述。【肿瘤资讯】特邀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华教授针对该文章重点部分进行点评,详情如下。
WM的基因组学和BTKi
MYD88突变
95%~97%的WM患者体内存在MYD88突变(MYD88Mut)。几乎所有病例均携带 MYD88L265P 突变,但也存在其他MYD88Mut。由于下一代测序(NGS)可能会出现漏检的情况,推荐使用AS-PCR对患者的MYD88L265P情况进行检测。
约有5%的WM患者为MYD88野生型 (MYD88WT),其中多数患者伴BTK信号转导远端的NFKB激活突变。MYD88WT患者的疾病转化风险较高,总生存期(OS)较短。MYD88Mut状态会对BTKi的治疗效果产生不同影响(下文将讨论)。因此,建议通过AS-PCR 检测MYD88L265P 突变以确定 MYD88Mut 状态,并将该检测作为诊断工作的一部分;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则考虑使用NGS识别非MYD88L265P突变。
CXCR4突变
约有30-40%的WM患者伴有 CXCR4突变(CXCR4Mut),其中包括超过40种影响C末端结构域的无义和移码突变。这些CXCR4Mut克隆通常为亚克隆。尽管克隆性存在异质性,但CXCR4MutWM患者的转录谱却显示出高度一致性。CXCR4Mut能够激活BTK、AKT和ERK信号通路,促进骨髓趋化和BTKi耐药性。伴CXCR4Mut/NS的WM患者具有更高的骨髓疾病负荷、血清IgM水平和症状性高粘血症的发生率,以及更短的至初始治疗时间。此外,伴CXCR4Mut/NS患者的OS可能比伴CXCR4WT或CXCR4Mut/FS患者更短,且该类患者接受BTKi治疗的效果可能更差。鉴于CXCR4Mut/NS的重要性,建议将 CXCR4 Mut状态作为NGS诊断检查的一部分,如果为阴性,则考虑采用AS-PCR检测识别 CXCR4S338X 变异。
TP53异常
在初治的WM患者中,约有5~10%的患者会出现TP53异常(TP53Alt),包括TP53Mut和17p缺失。在经治的WM患者中,TP53Alt的发生率似乎有所增高,达到25%~30%。这些患者大多数曾接受过烷化剂和/或核苷类似物的治疗。伴TP53Alt的WM患者接受BTKi治疗后的OS和PFS可能更短。患者TP53Alt情况可能影响治疗决策。因此,建议在诊断时和复发时通过NGS来评估TP53Alt的情况。目前尚未确定TP53Alt的临界值。
BTK突变
BTKCys481是cBTK-i(伊布替尼、泽布替尼、阿可替尼和tirabrutinib)的结合位点。BTKCys481突变是WM患者对伊布替尼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在cBTK-i治疗后疾病进展的WM患者中,可能会出现多个携带不同BTKCys481突变的亚克隆。而伴BTKCys481Ser突变的WM细胞会表现出对cBTK-i的耐药性,并且会重新激活BTK-PLCγ2-ERK1/2信号通路。使用ERK1/2抑制剂可以诱导这些细胞凋亡,并使它们对cBTK-i重新敏感。此外,ERK1/2的再激活会伴随着IL6和IL-10的释放,这些因子可以保护共培养的野生型BTKCys481 WM细胞免受cBTK-i的影响,表明存在一种旁分泌机制来传播cBTK-i的耐药性。
此外,在cBTK-i治疗后疾病进展的WM患者中,也可能会发生染色体6q或8p的缺失,和凋亡信号传导的缺失。目前,由于挽救性治疗策略并未根据BTKCys481突变状态来评估治疗效果,因此不建议对接受cBTKi治疗后进展的WM患者进行常规的BTKCys481变异检测。
新一代BTKi治疗WM的临床经验
泽布替尼单药治疗
· 一项1/2期研究纳入了73例初治和复发/难治性(R/R)WM患者,并对其进行泽布替尼单药治疗。研究针对初治和R/R的随访时间分别为24个月和36个月。总缓解率(ORR),主要缓解率(MRR),和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分别为96%,78%,和45%。在伴MYD88mut患者中,无论其CXCR4mut的情况,MRR均相似。然而,伴CXCR4mut的MYD88mut的患者VGPR/完全缓解(CR)率更低。
· 3期ASPEN研究的队列1纳入了201例初治和R/R伴MYD88mut的WM患者,并随机接受泽布替尼或伊布替尼的治疗。队列2中的28例伴MYD88WT的WM患者接受泽布替尼单药治疗。在队列1中,2个治疗组的最佳ORR和MRR相似,但泽布替尼组的VGPR率更高。2个治疗组的中位PFS未达到,泽布替尼组的42个月PFS率更高(78%vs70%)。此外,伴CXCR4mut患者接受泽布替尼治疗后的VGPR率和42个月的PFS率(73%vs49%)也更高。伴TP53Alt的患者接受泽布替尼治疗后的VGPR率更高(35%vs14%),疾病进展相关事件更少。在安全性方面,泽布替尼组心房颤动和高血压等不良事件(AE)更少。
在研究队列2中,患者接受泽布替尼治疗后的ORR、MRR和VGPR分别为81%、65%和30%。患者42个月的无事件生存(EFS)率为54%。
泽布替尼联合治疗
一项前瞻性、2期研究对20例有症状、初治的WM患者进行了泽布替尼、伊沙佐米和地塞米松联合治疗。研究结果显示,ORR、MRR和VGPR率分别为100%、95%和42%。治疗耐受性良好,2 例患者出现了 3 级以上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皮疹。
泽布替尼治疗WM患者的真实病例分享
患者情况:42岁,女性患者。经检查发现,患者sIgM水平>10000 mg/dL。而骨髓淋巴浆细胞受累85%-90%。分子学检查示MYD88L265P、CXCR4V340FS和 TP53Y163C 突变。血红蛋白为9.9 g/dL,血小板计数为72000 K/uL。患者首先接受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和利妥昔单抗 (BDR) 治疗后达PR,但1.5年后疾病进展。随后,患者又接受维奈克拉治疗,但治疗3个月后无反应。
治疗方案:第11届国际研讨会共识小组指出,在为WM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物学年龄、合并症和健康状况、复发性质、患者偏好、造血功能储备和突变状态 (MYD88、CXCR4、TP53)。对于仅伴MYD88Mut的难治性或初次免疫化疗后首次复发的WM患者,应考虑使用cBTK-i治疗。由于所有 cBTK-i 在仅伴 MYD88Mut 患者中表现出相似的疗效(表1),因此对于cBTK-i的选择还应考虑其可及性。
表1.获批的BTKi及其在WM中的疗效
对于初次免疫化疗后难治或首次复发的伴CXCR4MutMYD88Mut患者,泽布替尼是首选药物。对于伴MYD88WT 或TP53Alt WM患者,泽布替尼也是初次免疫化疗后的推荐药物。
图1.症状性经治WM患者基于基因组学的治疗方案
停用BTKi后,WM患者的sIgM 发生反弹较为常见,因此对于sIgM水平较高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桥接策略,即继续使用BTKi,直至通过免疫化疗实现疾病控制。
对于初次cBTK-i治疗难治的WM患者,无论其基因组亚型如何,均推荐使用Benda-R治疗。如果选择Benda-R进行治疗,患者则应暂停利妥昔单抗治疗直至sIgM<4000 mg/dL,以避免触发高粘血症危象。
对于在初次cBTK-i治疗获得缓解后发生疾病进展的患者,可选治疗包括Benda-R、蛋白酶体抑制剂(PI)为基础的治疗、维奈克拉或pirtobrutinib。该类患者的后续治疗应尽可能降低烷化剂暴露,尤其是对于<70岁或伴TP53Alt的患者。对于这些患者,推荐首选维奈克拉进行治疗,因为其在既往暴露于cBTK-i 或伴CXCR4Mut的WM患者中活性良好,但维奈克拉在伴MYD88WT或TP53Alt WM患者中的活性仍有待进一步确认。如果WM患者的缓解持续>3年,后续复发可再次使用化疗、其他免疫化疗、核苷类似物或依维莫司。
对于患有大包块髓外病变的WM患者,Benda-R治疗更为适合。目前缺乏BTKi在大包块WM患者中的数据。对于症状性淀粉样变性的WM患者,建议选用基于 Benda-R 或 PI 的治疗序贯大剂量化疗和自体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接受伊布替尼或阿可替尼治疗的少数病例结果显示PFS较短,出血和房颤更明显。既往的研究结果显示,BTKi的疗效和持久性相对良好,Bing Neel 综合征(BNS)患者优先推荐使用BTKi进行治疗。
WM患者选择BTKi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选择BTKi时,应考虑患者的依从性、疾病表现的性质、合并症、突变状态 (MYD88、CXCR4、TP53、BCysTK481) 以及对cBTK-i的耐受性和获得性耐药。
与BTKi相关的戒断症状
既往研究显示,20%的接受伊布替尼治疗的WM患者可能会出现戒断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发生在药物停用后2天内,并在重新开始治疗后迅速消退。在出现戒断症状的患者中,2/3的患者在停药期间未出现疾病进展。当伊布替尼停药时,也可能出现sIgM反弹。关于其他 BTKi戒断症状或sIgM反弹的报告有限。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肿瘤科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与微生态专业委员会青委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血液分会委员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常委
广州抗癌协会肿瘤复发与转移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靶向与个体化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姑息与康复治疗青委会常委
广东省医学会血液病分会青年委员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
广东省自然基金等6项科研项目。专业方向: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综合诊治
,对多发性骨髓瘤和侵袭性淋巴瘤有较丰富经验
王华教授:该研究的主要探讨了基因组学和BTKi,包括新一代BTKi泽布替尼在WM治疗中的应用,特别是针对伴MYD88和CXCR4突变的WM患者。研究强调了MYD88和CXCR4突变在WM中的普遍性,以及这些突变对BTKi治疗反应的影响。MYD88突变通过激活HCK驱动BTK促生存信号,而CXCR4突变则与BTKi的耐药性有关。这些发现为WM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研究中提到,cBTK-i在70-80%的WM患者中产生了主要反应。特别是对于MYD88WT、CXCR4mut或TP53异常的患者,泽布替尼显示出更高的反应活性,可为患者带来更长的PFS。
此外,研究提出了基于WM患者基因组学和疾病特征的BTKi治疗算法。例如,对于伴MYD88突变的患者,泽布替尼可能是首选治疗,而对于伴CXCR4突变的患者,则可能需要考虑其他治疗方案。研究提供了基于基因组学的治疗方案,为治疗初治和经治WM患者提供了指导。
研究还讨论了WM患者接受BTKi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AE,如房颤、出血倾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这些信息对于临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管理患者的AE至关重要。
总体来说,这项研究为WM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特别是在基因组学指导下的个性化治疗策略。这些发现有望改善WM患者的治疗结果,延长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然而,目前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在临床实践中进行验证,例如BTKi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在不同基因型患者中的最佳治疗组合。
How we use Genomics and BTK-Inhibitors in the Treatment of Waldenstrom
Macroglobulinemia,https://doi.org/10.1182/blood.2022017235
排版编辑:guang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