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爱弗新生,肠久胃来 | 胃肠肿瘤规范化治疗中国行项目正式启动

2024年03月22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kv.jpg

我国是消化道肿瘤高发国家,据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全国癌症报告》显示,结直肠癌和胃癌仅次于肺癌,成为全国第二、第三大肿瘤[1]。在我国新发病例数及死亡人数前十的癌种中,结直肠癌、胃癌等消化道肿瘤的患者占比近半[2],严重威胁国人的生命健康。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学术研究的不断探索,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方法之外,消化道肿瘤领域涌现出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为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选择。但是,我国幅员辽阔,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及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消化道肿瘤诊疗水平存在区域性差异。因此,建立并推行诊疗规范,全面提升我国消化道肿瘤患者生存获益至关重要。    

为助力推动消化道肿瘤防治计划和诊疗规范化,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达到实现更高水平全民健康的目标,由良医汇主办、大鹏药品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协办的“爱弗新生,肠久胃来——胃肠肿瘤规范化治疗中国行”项目正式启动!本项目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苏展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共同担任项目主席,以全面提高我国消化道肿瘤临床诊疗水平为目标,聚焦消化道肿瘤的前沿资讯、学术热点、临床难点、指南应用和实战交流,为患者创造更好的治疗方案、带来更久的生存获益。

恪守使命,精益求精
推动行业进步,缔造生命奇迹

徐瑞华 教授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医院院长、研究所所长,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长
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中国抗癌协会靶向治疗专委会首届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化疗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肠癌专委会主任委员
《Cancer Communications》主编
研究生教材《肿瘤学》主编
本科生教材《临床肿瘤学》主编
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JAMA、Nature Medicine、Nature Materials、Cancer Cell、Lancet Oncology等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入选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连续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谈家桢临床医学奖及CSCO年度成就奖。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南粤百杰人才培养工程、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人才项目。

徐瑞华教授:临床诊疗是攻克癌症的基础战场,科学研究是攻克癌症的前沿阵地。在过去的数十年间,我国专家学者不断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理念,恪守使命、精益求精,建立规范诊疗指南、丰富循证医学证据,为我国消化道肿瘤的诊疗水平提升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自成立以来,为我国结直肠癌的“防、筛、诊、治、康”五位一体诊疗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每年更新的CSCO临床诊疗指南也成为我国临床医生规范化诊疗实施的重要依据。但是,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迭代,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仍在逐年上升,CSCO指南的推广也需要因时制宜,兼顾地区发展差异和药物可及性,将规范化诊治理念持续传递,最终使我国结直肠癌综合诊治水平得以全面提升。相信随着本项目的开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参与到高质量学术交流中来,促进胃肠肿瘤领域的创新突破,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广和深化规范化、个体化和多学科合作的理念,使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受益于新技术、新进展,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探索先进理念,造福更多患者

张苏展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导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主任 
国际大学结直肠外科协会(IUSCR)区域主席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常务理事,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全国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常委
国家卫健委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组组长 

张苏展教授:依据《柳叶刀》子刊的最新数据,全球每12人中就有1人会罹患胃肠道癌症,每16人中就有1人会死于胃肠道癌症[3]。在我国,同样面临胃肠道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威胁,造成沉重的医疗负担。消化道肿瘤病情复杂,且治疗理念不断更新,诊治方式不断迭代,为统一诊疗标准带来了极大挑战。尽管如此,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肿瘤诊疗水平提高的目标,我们秉承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积极遵循国家政策的引导,努力提升医生个人的诊疗能力,在国内外的学术舞台上不断精进自我、砥砺前行。近年来在政府、药企、临床医生三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抗肿瘤药物创新成果不断获得重大突破,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实践案例、技术成果和创新产品。先进的理念需要不断探索,规范的诊疗需要不断传播。期待本项目的开展,能够深入交流、广泛分享,共同探讨、互相促进,为中国的医疗技术创新提供一定的基础,为我国消化道肿瘤患者带来更多高效、低毒、可及性高的诊疗方案,让我国消化道肿瘤患者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活得更长、活得更好。

规范诊疗,造福患者

积极推行MDT,全面提升诊疗水平

沈琳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消化肿瘤内科 主任医师
I期临床试验病房主任
历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
北京学者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癌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理事会轮值理事长

沈琳教授:据统计,消化道肿瘤占了全世界癌症病例总数的四分之一和癌症相关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4],而我国排名前六的高发肿瘤中,消化道肿瘤占据半壁江山[2]。近年来,我国在消化道肿瘤的防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仍有很多不足。随着消化道肿瘤发病率的逐年上升,意味着规范化治疗成为我们进行有效抗击的重要手段,如何克服诊疗水平不均衡的现状也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消化道肿瘤致病因素复杂、起病隐匿、死亡率高,目前单一学科或单一治疗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治疗需求,而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的出现将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有效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实现各科资源优化整合,提高整体医疗服务质量。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指导下,“爱弗新生,肠久胃来——胃肠肿瘤规范化治疗中国行”项目的开展将围绕消化道肿瘤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在指南的引领下,加强多学科协作,推行规范化诊治,进行个体化管理,以期全面促进社会整体诊疗水平提升,为患者带来更多福祉。

爱弗新生,肠久胃来
胃肠肿瘤规范化治疗中国行项目正式启动

2016年10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引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实现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2019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将“实施癌症防治行动”确定为防控重大疾病的五项行动之一,明确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为响应国家倡导和号召,由良医汇主办、大鹏药品协办的“爱弗新生,肠久胃来——胃肠肿瘤规范化治疗中国行”项目正式启动,本项目涵盖“卓领新知,领秀论坛”、“领航笃行,名家论道”、“ 鹏霄万里,菁英论剑”三大板块,分别聚焦学术前沿、临床诊疗和实战演习三个方向,开展胃肠肿瘤热点学术话题分享、胃肠道领域临床难点及指南更新讨论、临床实战经验交流等系列活动,助力“健康中国2030”远景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Rongshou Zheng, et 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16.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 2022 Mar. Pages 1-9.

[2] Jacques Ferlay,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for the year 2020: An overview. Int J Cancer. 2021 Apr 5.
[3] Wang S, Zheng R, Li J, et al.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lifetime risks of developing and dying from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a population-based systematic analysis of GLOBOCAN. 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4.
[4].Arnold M, Abnet CC, Neale RE, et al. Global Burden of 5 Major Types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Gastroenterology. 2020;159(1):335-349.e15.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QTT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K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