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iwCLL2023会后传达会】名家多元观点——共同引领CLL未来研究方向

2023年11月2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两年一度的国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研讨会(iwCLL)于11月成功举行,会上展示了基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病理生物学和治疗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11月21日,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cwCLL)在云端发起了备受瞩目的iwCLL会后传达会。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白鸥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海雯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周可树教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高大教授、山东省肿瘤医院李增军教授及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映瑜教授围绕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在CLL治疗中的地位以及iwCLL大会上中国专家取得的丰硕成果等议题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易树华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许贞书教授展开了深入讨论。【肿瘤资讯】将内容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CLL治疗新观点:BTKi的治疗地位与有限疗法的探索

CLL治疗领域正朝着更为精准、个体化的时代迈进,iwCLL大会中关于BTKi、有限治疗和新药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白鸥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海雯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周可树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易树华教授围绕以下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1. 在本届iwCLL大会上,对于CLL的BTKi持续治疗、新药的有限治疗有许多新进展,如何看待BTKi在CLL治疗中的地位?
2. 对于有限治疗的探索,哪个组合方案是未来的主流?

BTKi在CLL治疗中的地位

白鸥教授:BTKi在CLL治疗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被认为是一线治疗的首选。当前CLL的治疗可以BTKi为主体,包括初治、复发难治、遗传学高危等情况。专家们讨论了BTKi的持续治疗和新型治疗模式的创新性。其中,对于间歇给药的探索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旨在解决长期使用BTKi可能导致的耐药问题和克隆选择。

易树华教授:从停药和有限治疗的角度提出了新的思考。强调了停药的指征问题,特别是关注达到微小残留病变的速度和深度。对于间歇治疗的探索,认为间歇治疗可能对耐药克隆产生一定抑制作用,但也提到了该问题仍需要更多实验证据的支持。尽管仍需更多实验证据,但这一领域的研究在未来可能为患者提供更灵活的治疗选择。

非共价键结合的BTKi

易树华教授、周可树教授:在讨论非共价键结合的BTKi时,表达了对未来发展的保守态度,认为其在现有治疗体系中的地位仍有待明确。尽管这些药物在一线治疗中的地位尚待确定,但对于它们在耐药问题、真实世界的应用等方面的探讨表明了对这一领域的浓厚兴趣。尤其是针对不同位点的研究,使得对于耐药克隆的理解更加深入。

真实世界数据的重要性

黄海雯教授:关注了实际临床中的真实世界数据。她提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进行的BTKi药物减量,关于药物减量和停药的研究表明,在患者的实际应用中,药物的灵活调整可能是可行的,并且有可能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她对于实际临床中的患者数据感兴趣,强调了这些数据在指导个体化治疗策略中的关键性。这一点在探索治疗方案的同时,也强调了真实世界数据在制定更为个体化治疗策略中的关键作用。

有限治疗的未来主流方案

专家们一致认为,有限治疗的未来主流方案将以BTKi为主体,尤其是与BCL2抑制剂或CD20单抗的联合治疗。在讨论中,对治疗方案的经济性和实际操作性提出了更为实际的考量,以确保患者能够在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路径时获得最佳效果。

CLL治疗新观点:中国专家成果及未来探索方向

在iwCLL大会上,中国专家们展示了在CLL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现了在CLL领域中国学者的积极探索和创新精神。这些探索不仅有助于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式,还为深入了解CLL的发病机制及未来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奠定了基础。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高大教授、山东省肿瘤医院李增军教授及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映瑜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许贞书教授围绕以下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中国专家在本届iwCLL大会中展示了许多成果,未来在CLL领域中还可以继续进行哪些探索?

当前主流治疗及展望

高大教授:目前,CLL治疗中BTKi联合BCL2抑制剂的治疗模式在临床上表现出良好的效果,但大家期待着更多的研究和数据来验证其在不同病例中的有效性。各位专家对新型BTKi,尤其是非共价键结合的BTKi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提到了未来临床治疗中需要探索的方向,特别是对于有限周期或短疗程治疗的研究和应用方面。

许贞书教授:Richter转化是CLL治疗中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采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二线治疗方法可能更为有效。许贞书教授强调了对于已经经历过多次治疗的CLL患者,更需要采用强化的治疗方案,如DA—EPOCH-R,甚至考虑联合新的治疗方法,如CAR-T治疗。

有限疗程治疗模式的探索

许贞书教授和南映瑜教授:在治疗年轻、没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可以考虑有限疗程、固定疗程的治疗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思想在于,在患者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后,可以考虑停药,减轻经济负担,降低潜在的药物风险。然而,这一模式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合并症等多个因素。目前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但在年轻患者中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实践经验。例如,对于病情较为稳定、未出现高危因素的年轻患者,通过联合使用BTKi和免疫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这种联合治疗方案的优势在于提高了患者对免疫化疗的耐受性,进一步清除肿瘤克隆,为患者实现停药创造了条件。对于携带高危因素,尤其是TP53突变的患者,许贞书教授建议联合BCL2抑制剂的治疗可能更为有效。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模式有望在未来为不同亚型的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的治疗选择。

中国在CLL研究中的贡献

许贞书教授:中国在CLL研究领域的贡献和摸索,反映了中国在国际上逐渐崭露头角。此外,专家们一致认为,在使用CD20单抗的患者中,应注意免疫球蛋白水平;对于使用BTKi的患者,一般情况下无需延迟治疗。对于并发症的处理,提出了个体化治疗的建议,强调了对患者免疫功能和药物耐受性的监测。

科学问题与临床实践

李增军教授:应重点关注包括IGHV亚型的差异与CLL的发病机制、BTKi耐药及P53突变患者的治疗策略、BTKi联合BCL2抑制剂的价值以及在Richter转化后的治疗方案。这些临床上面临的难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共同探讨。

展望未来:治疗策略的个体化与持续优化

在本次iwCLL会后传达会上,各位专家就CLL治疗领域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多元化的观点和疑问,为这一领域的未来研究和实践指明了不同的方向。这种多元的观点不仅体现了对于CLL治疗的复杂性和个体化的关注,也突显了在推动医学前沿方面团结合作、共同努力的重要性。此次学术交流有望推动CLL治疗的不断创新,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编辑:Amiee
排版编辑:guangli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