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大国医者·时代之光】吴小进教授: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免疫治疗为食管癌患者带来曙光,替雷利珠单抗走向国际大舞台

2023年12月3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恶性程度高,治疗手段少,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免疫治疗的出现改善了食管癌治疗的困境,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近日,百济神州公司原研的替雷利珠单抗被欧盟批准用于食管癌二线治疗,造福全球患者。


近期再传捷报,替雷利珠单抗食管癌以及胃癌一线适应症成功纳入新版国家医保目录,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为更多中国患者带来高效可及的治疗选择。现阶段,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和中国研究在世界舞台发出中国强音,引领全球进展,贡献中国智慧!


【肿瘤资讯】特邀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吴小进教授进行专访,畅谈食管癌治疗的新进展和中国创新药出海的机遇和挑战。

本期特邀专家—吴小进 教授

吴小进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肿瘤中心主任
主任医师、博士后、中国矿业大学及徐州医科大学硕导
江苏省先进工作者
徐州市劳动模范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省青年重点人才
徐州医学重点人才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转化医学会委员
中国装备协会会放疗专委会常委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肿瘤康复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肝癌门脉癌栓放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专委会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常委
江苏省医师协会放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核分会青年专委会副主委/徐州主委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放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免疫学会放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委员会常务委员
华人放疗协作组放射免疫专委会江苏分会常委
江苏省老年学学会慢性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徐州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徐州医师协会副秘书长
徐州市抗癌协会放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志存高远,止于至善,

中国原研药走向国际舞台

吴小进教授:随着中国企业药物研发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本土原研高质量创新药如雨后春笋般的层出不穷。伴随着全球化的大背景,国际间的交流合作越发频繁,中国创新药企也纷纷将眼光投向了海外市场。最近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成功在欧盟获批上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然而出海成功并非易事,国内药企能否成功的出海最大的挑战是来自对全球市场的理解,包括对于全球市场患者和临床专家的理解、对于他们的政策法规的理解和对于国外文化的理解。需要充分考虑到国内外患者人群的不同,基因组学、遗传差异,疾病的临床诊疗方式的差别,习惯用药上的区别,以及精准了解海外审品政策和程序。这些都可能与国内的情况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此外公司能否组建一支全球化专业化的组织来支持自己的出海计划,也是至关重要的。出海的战略不仅仅是完成一个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还包括药品的生产运输,质量控制,药物警戒,药物销售等各个环节。只有把各个部门都调动起来,没有一个短板,才能实现出海的商业化的成功。

疗效确切,结果亮眼,

免疫治疗造福食管癌患者

吴小进教授:众所周知,中国是食管癌大国,食管癌的发病率高。2016年新发食管癌约25.3万人[1]。而食管癌在中国的分布,也明显的具有地区性[2]。徐州处于食管癌的高发区,在平时工作中我们诊治了不少食管癌的患者,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

此次替雷利珠单抗在欧盟获批上市,是基于其在食管鳞癌患者当中的三期注册的临床研究,RATIONALE-302研究的结果。RATIONALE-302研究评估了替雷利珠单抗对比研究者选择的化疗作为晚期或者转移性食管癌患者二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3]。研究的主要终点是全人群的OS,关键次要的研究终点是PD-L1高表达患者的OS。这是一项由中国研究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牵头的全球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入组了512例的研究。在这项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食管癌诊疗的差异,化疗方案的选择,既包括了中国专家常用的方案,也涵盖了国外专家常用的药物。

最终,研究取得了亮眼的结果。试验组总人群的OS显著延长。替雷利珠单抗对比化疗组分别是8.6个月对比6.3个月,降低了30%的死亡风险。在PD-L1高表达人群免疫治疗的优势更为明显。替雷利珠单抗对比化疗组的中位总生存是10.3个月对比6.8个月,降低了46%的死亡风险。此外,替雷利珠单抗治疗组患者的ORR,DOR以及健康生存质量,也优于化疗组。同时替雷利珠单抗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安全性更佳。

这项研究的成功不仅对中国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也造福全球食管鳞癌的患者。通过这样一个高质量的数据,验证了免疫治疗在食管鳞癌明确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最终替雷利珠单抗走向世界惠及全球的食管鳞癌患者,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披荆斩棘,筚路蓝缕,

中国制药全球化之路的机遇与挑战

吴小进教授:随着我国制药行业欣欣向荣的发展,中国原研药物不再满足于国内的市场,转而将眼光投向充满机遇的海外市场。许多创新药物走出国门登上世界的舞台。当前,国产创新药的出海模式以自主出海和对外授权为主。其中,对外授权这种模式更为常见。对外授权是中国厂家和国际企业合作,共同开发经营某个本土原研药物的海外市场。这种借船出海“License-out”的模式,相对简便易行。凭借合作厂家的当地本土优势和运营的经验,获取海外获批相对容易。此外也无需组建海外的相关的团队,运营成本较低。因此大多数企业选择对外授权模式出海。然而这种模式也具有很明显的短板,即对于合作厂家的依赖性较大,也为最终合作成果带来不确定性。随着全球创新药竞争格局的迅速变化,合作海外企业可能经历战略的调整,有可能导致合作骤然止步,让出海之路充满危机。

另外一条自主的出海之路,虽然本土企业掌握100%的主动权,但难度更大。自主出海对企业的创新能力,研发投入,人力资源,资金链都有很高的要求。无论哪种出海之路,最根本的点在于企业是否拥有一款独特的疗效明确的安全性高的甚至是First in class的药物,只有拥有了这一根本,才有出海的机会,才能真正的获得患者的认可。因此可以预见未来企业对研发将更为重视。通过和基础实验室的密切合作,发现新靶点成药到进入一期二期,最终走向三期的临床研究,每一步都需要稳打稳扎,一步一个脚印。

在此背景下,我们可以展望未来无论基础科研还是早期的临床研究,大型三期临床研究,中国专家都将具有丰富的经验,勇立世界医药行业的潮头。

参考文献

[1] Zheng RS, Zhang SW, Zeng HM, Wang SM, Sun KX, Chen R, Li L, Wei WQ, He J.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16[J]. J Natl Cancer Cent, 2022, 2(1): 1-9.
[2] 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 2023版.
[3] Shen L, et al. J Clin Oncol. Tislelizumab Versus Chemotherapy as Second-Line Treatment for Advanced or Metastatic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RATIONALE-302): A Randomized Phase III Study. 2022 Sep 10;40(26):3065-3076.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Cynthi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 LC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