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大国医者·时代之光】孙玉蓓教授:关心患者诉求,“三心守护”助力食管癌患者更好生存

2023年12月18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食管癌长期以来严重威胁着我国民众的健康,由于疾病的特殊性,食管癌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仅需要面对肿瘤疾病本身带来的治疗困扰,还要面对治疗相关副作用、焦虑抑郁负面情绪等诸多问题。临床医生应该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加强对患者的关心与支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孙玉蓓教授,细心梳理食管癌患者遇到的痛点与难点,从医者角度分享良好医患关系建立的秘诀。

本期特邀专家—孙玉蓓 教授 

孙玉蓓 教授
副主任医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南区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委会委员
安徽省医学会肿瘤内科分会委员
安徽省抗癌协会委员
安徽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委会常委
安徽省临床肿瘤学会免疫专委会副主委
安徽省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专委会委员 
担任多项国际、国内临床试验的分中心PI
承担“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子课题安徽省抗癌协会委员

剖析食管癌临床诊疗难点,

助力食管癌患者更好预后

孙玉蓓教授:从患者角度而言,临床上食管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面临的难点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手术创伤大,恢复期艰难。在食管癌治疗当中,手术是极为重要的一种治疗手段。食管癌的主要手术方式为腔镜辅助下的食管切除和重建手术,由于食管位置深藏,手术过程复杂,即便是在胸腔镜下进行,手术创伤也不可避免地较大。在术后恢复期,患者由于被切除食管而导致吞咽困难,进而出现不同程度的饮食困难,因此往往需要依赖鼻饲管或胃管进行营养支持,在医院度过较长的恢复时间,这严重影响了食管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手术创伤也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

二是化疗和放疗的副作用大。除外手术治疗,多数食管癌患者还要接受术后辅助化疗或放疗。但化疗和放疗的副作用较为显著,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等情况。例如,恶心、呕吐是最为常见的消化道反应,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食欲和生活质量;骨髓抑制可导致感染风险升高;放疗可引起放射性食管炎、肺炎、心肌炎等。这些副作用既会增加患者的病痛,也会对后续治疗产生影响。

三是患者在食管癌疾病的困扰之下,往往会存在严重的焦虑和抑郁问题。而术后出现的吞咽困难、放化疗所产生的副作用等,也会进一步催化患者产生负性情绪。而目前尚缺乏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患者的负面情绪往往得不到有效纾解。

四是多学科治疗模式执行复杂。食管癌需由外科医生、肿瘤内科医生、放疗科医生、心理医生、营养师,乃至药学人员等多学科团队参与诊治。患者在不同阶段需要进行手术、化疗、放疗、营养支持等,而这需要医院各科室和部门之间紧密配合。由于多学科模式的组织协调较为复杂,有时可能存在信息沟通不畅的情况,进而对患者的连续性治疗造成一些不便

五是治疗依从性存问题。由于食管癌手术创伤大、化放疗副作用严重。一些患者存在抗拒情绪,不愿积极配合治疗,导致依从性差,影响治疗效果。

六是术后生活质量下降严重。切除食管后,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甚至无法进食,需要依赖胃管或静脉营养支持,这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些患者甚至会因此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所以在临床上,医护团队应加强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关注。此外,肿瘤疾病的治疗对儿大部分患者而言存在较大的经济压力,包括住院时间较长等因素,也会对患者的情绪和精力带来负担。

免疫治疗带来划时代进步,

食管癌患者焕然新生

孙玉蓓教授:在救治食管癌患者的职业生涯中,我的确感悟颇多。在过去,食管癌患者是被认为最为可怜的一类患者,因为患者进食受阻,往往营养状态欠佳,十分消瘦。尽管以前有支架、营养管置入以帮助患者进食,但却不能从根本上对肿瘤进行控制,食管癌患者的生存依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而免疫时代的带来,为食管癌患者带来了生机。

我们团队是国内较早接触食管癌免疫治疗的团队,参与了较多国内外多中心临床研究。这些患者在入院时进食梗阻较为明显,而在住院期间用上免疫联合化疗后,患者的进食情况肉眼可见得到明显改善,而体能状况也随之改善。我曾碰到一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彼时经胸外科、放疗科会诊后考虑病灶较大,建议先行系统治疗。而患者在使用免疫联合化疗后,肿瘤退缩非常快,进食与营养状态均得到显著改善。由于该患者存在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并对放疗不耐受,无法进行有效的手术治疗和完整的放疗。后来治疗团队在对患者病情进行整体评估后,决定使用免疫单药治疗。后续该患者疾病得到很好的控制,肿瘤接近完全缓解,自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诚然,这是因为该患者有幸赶上了食管癌免疫治疗的时代。

另有一例患者在参与临床试验时,由于出现免疫治疗相关性皮炎,虽然肿瘤控制良好,但也暂停了用药。在通过精心的皮肤毒性管理后,患者的皮肤毒性得到很好控制,后续通过单药免疫治疗,患者现已存活4年,病情整体控制良好。

简而言之,免疫治疗在食管癌中的应用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其从根本上提升了食管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为患者带来了希望。

建立良好医患沟通,

“三心守护”实现最好疗效

孙玉蓓教授:谈及未来如何加强对患者的关注与支持,我认为应不仅仅只关注患者,首先需在社会层面加强科普。因为只有增加大众对癌症以及现有治疗现状的了解,大众才不会“谈癌色变”。而具体到每个患者,则是在疾病确诊之处,需做好整体规划,使得患者及其家属对后续治疗有所了解,并学会管理自己的疾病状态。

在整体诊疗过程中,医生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疾病状态、身体状态、心理状态,予以多学科合作。其间各科室应通力合作,力求做到对每个患者进行个体化、精细化的治疗,用心呵护每一位患者。而医生也要不断提升自己,加强对领域内前沿进展的学习与研究,最大程度利用已有的医疗资源,为患者带来最大限度的生存获益。

在行医过程中,医生还需要注意优化医患沟通。因为医患关系其实是人与人的关系。作为医生,需要尊重每一位患者的人格尊严,而患者也要尊重医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彼此保持好沟通。医生在与患者解释疾病治疗时,需要注意使用患者容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多专业术语,并且要倾听患者的诉求,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致力更好的治疗依从性,使得好的治疗方案能够被执行,这样才能提高整体的治疗水平。

诚然,在诊疗过程中,我们还要对患者的情绪予以特别关注。治病不应只是关注疾病的治疗,更要关注患者本身,也即人文关怀极为重要。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给予患者信心,从心理、生活质量等各角度帮助患者康复。这也是临床中常说的“三心守护”,即患者要有信心、家属要有耐心、医护要有爱心,而达到“三心”级标准则可为患者带来最好的治疗效果。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Cynthi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LC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