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会后报道 | “WO TALK“——肿瘤罕见靶点诊疗线上MDT会议精彩回顾

2023年10月18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3年10月12日,由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主办的WO TALK肺癌罕见靶点诊疗线上MDT会议于云端顺利召开,会议汇聚国内外多名专家学者,围绕肺癌罕见靶点如MET等的临床进展及诊疗经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肿瘤资讯对本次会议的精彩内容进行了总结及梳理,以飨读者。

随着肺癌临床治疗的发展,目前精准检测和治疗已经成为肺癌治疗的常规。本次“WO TALK“——肿瘤罕见靶点诊疗线上MDT会议,主要围绕非小细胞肺癌罕见靶点如MET的最新诊疗进展,MET临床检测中国专家共识以及MET异常诊疗经验分享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议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戴朝霞教授以及香港中文大学Tony Mok(莫树锦)教授担任主席,戴教授首先代表大陆的各位专家同道对云端的Tony Mok教授进行热烈欢迎并邀请Tony Mok教授分享话题《To Meet the MET Target》。Tony Mok教授首先详细介绍了MET信号通路的发生机制,并从如何发现MET异常(ways to meet)和如何治疗MET异常患者(ways to treat)两部分展开详细介绍。MET异常主要包括METex14跳突和MET扩增,亚洲人群的发生率略高于高加索人群。MET异常的检测手段因突变发生机制的类型不同而各有推荐。针对MET异常患者的治疗包括三种情况,METex14跳突的治疗,EGFR-TKI耐药MET阳性的患者以及EGFR野生型MET阳性的患者。针对METex14跳突初治的患者,2023年WCLC赛沃替尼公布了一线治疗的临床研究结果,这是针对METex14跳突药物的首个IIIb期研究。研究共纳入87例患者,是目前为止样本量最大的针对METex14跳突的一线研究。针对EGFR-TKI治疗后发生MET扩增和高表达的患者,目前主要的治疗模式是EGFR-TKI联合MET-TKI。同时其他新型的治疗手段,包括ADC以及双抗等的探索,正在进行之中,期待未来更多研究结果的公布。

1.png

随后,结合Tony Mok教授的介绍以及中国临床实践中的热点问题,来自吉林省肿瘤医院的王成教授引导与会专家进行讨论,讨论专家包括张凌云教授、孟繁明教授、张学良教授、许宁教授、于淼淼教授、王春丽教授。讨论话题围绕临床EGFR TKI耐药治疗后检测路径及检测平台的选择和EGFR TKI耐药后MET扩增或过表达的患者双靶联合治疗应用可行性的问题展开,会议的讨论氛围分外热烈,各位临床专家在分享治疗经验的同时,也坦诚分享了临床中的困惑与思考。张凌云教授在分享的同时提出了两个临床中遇到的问题,一是针对MET过表达如何界定IHC的结果,二是针对MET扩增,如何在实践中选择合理的cut-off值。Tony教授提到,IHC结果与所用抗体有关,目前SAFFRON研究旨在探索IHC90+MET高表达人群作为biomarker筛选获益人群的可行性,期待未来的研究结果。针对MET扩增,FISH检测的结果如果在5以下可能个人倾向于使用化疗,高于5可以考虑应用靶向治疗。孟繁明教授分享了临床检测MET异常的常用手段,主要以NGS大panel为主,必要时会进行FISH或其他检测手段的补充。同时孟繁明教授也提出一个问题,在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若出现了非驱动基因MET异常如MET扩增或MET过表达,是否可以采取”有靶打靶“的治疗模式。Tony教授表示,目前在这类人群中还缺乏与标准治疗如化疗或免疫治疗的头对头的比较研究,证据尚不充分。张学良教授和许宁教授以及于淼淼教授都提到,目前EGFR-TKI治疗耐药后并出现MET扩增或过表达人群的治疗策略目前相对比较清晰,双靶治疗是标准治疗方案,也期待未来能够获批适应症并被医保覆盖,减轻患者的治疗负担。王春丽教授在分享临床诊疗经验的同时,更加呼吁目前检测尚未进入医保,希望未来能够增加检测可及性。目前针对MET靶点的治疗药物越来越多,应尽量选择循证医学证据充分可及性高的药物,并做好药物的排兵布阵和全程管理。

会议进入第二部分,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郑伟教授主持,邀请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信涛教授分享《非小细胞肺癌的MET临床检测的中国专家共识的解读》。信涛教授结合临床实践和认识,清晰的介绍了不同MET异常类型检测的临床意义,检测手段以及治疗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未来仍需探索的方向。对于METex14跳突,在任何指南共识中都作为一线必检基因推荐。对于EGFR-TKI治疗耐药后MET扩增或表达的检测,需要提示患者考虑到这种耐药机制的存在,而检测的方式方法以及cut-off值,还需要未来更多的探索。对于检测的标本,当然组织最为精准。对于METex14跳突,血液检测可以作为有效补充。而液体活检要尤其注意可能存在的漏检问题。

2.png会议第三部分,由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刘晓梅教授带来了《MET异常诊疗经验》的分享。刘教授从更加详细的角度,首先分享了一线METex14跳突患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包括研究设计,研究生存结果各亚组分析以及安全性结果等。其次,刘教授分享了EGFR-TKI耐药之后MET扩增和过表达的患者应用双靶治疗的临床研究结果数据。最后,刘教授结合本院真实患者的病例,分享了MET异常患者的诊疗及安全性管理经验。太原市中心医院的张之君教授就以上内容组织了与会专家的第二轮热烈讨论。首先是以MET、TROP2和Her2为例,如何通过精准检测来精准识别这些罕见的突变患者。刘芳教授结合临床真实病例提到,未来MET扩增和过表达患者应用靶向药物的筛选标准,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同时结合了本中心的研发经验,详细梳理了TROP2,HER2以及其他罕见靶点新药的研发现状。杨宏教授则就如何提高罕见靶点检出率,降低漏诊率角度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乔蕾教授和张健教授则就罕见靶点治疗方面存在的挑战以及未来临床开发的方向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乔蕾教授重点提到目前在临床诊疗中尤其对于基层医院,遇到的挑战包括标本的获取,检测的费用以及耐药管理及全程管理的问题。张健教授从检测平台可及性,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以及未来罕见靶点药物的迭代开发方向分享了个人的思考。林刚教授和雷俊梅教授就一例MET14跳突合并MET扩增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双靶治疗的病例发表了看法。

3.png

在会议最后,戴朝霞教授对整个会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19名专家学者围绕着以MET靶点为代表的罕见靶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也让我们看到了随着检测技术的普及,药物研发的不断的进步和推陈出新,罕见靶点越来越获得重视。现在除小分子的TKI,也逐渐有包括单抗双抗以及ADC类的药物。但是依然也存在很多挑战及未被解决的问题。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邓文普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