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第七届35under35】黑色素与骨肉瘤单元学术科研思维考察阶段选手作品风采展示

2023年08月24日

第七届35under35已正式进入风采展示阶段。组委会也将所有的选手作品分瘤种进行公开展示。


本期带来黑色素瘤与肉瘤单元各位青年医生的精彩作品合集,欢迎各位对青年医生们的文章畅所欲言,积极交流,互相学习,提升能力!

*点击标题可阅读文章,以下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曾芙蓉-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作品1:晚期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谁才是王牌组合?      

作品2:如何基于临床,让科学研究服务于临床?

曾芙蓉
副研究员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肿瘤科
iMeta青年编委,Frontiers in oncology客座编辑,STTT等多个SCI杂志特邀审稿人。
主要从事黑色素瘤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共发表SCI论文33篇;高被引论文1篇,其中IF大于30分4篇,IF大于10分16篇,累计总影响因子400+,总被引次数800+,H指数12,代表杂志包括《Sci Transl Med》,《J Hepatol》,《J Med Virol》,《Redox Biol》,《J Infect》,《Theranostics》,《Clin Transl Med》、《PNAS》及《Exp Mol Med》等。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站中特别资助、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

杜娜雯-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作品1:通过对接受PACIFIC方案治疗III期NSCLC患者的TME谱全方位分析来揭示放化疗后PD-L1抑制剂的耐药机制

作品2:焦亡——给肿瘤的免疫治疗添一把“火”  

杜娜雯
住院医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肿瘤科
吉林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八年制,肿瘤学博士。
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前往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癌症研究所学习。
目前共发表sci文章4篇,其中第一作者2篇,累计总影响因子19.016分,发表中文核心杂志2篇,参与国自然面上项目2项,参与《寻根白求恩》、《老年肿瘤学》、《肿瘤生态学》、《肿瘤免疫营养》等书籍教辅的编写。
主要研究方向为“恶性黑色素瘤转移与细胞焦亡”。

赵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作品1:追根溯源,量体裁衣:原发灶不明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柳暗”与“花明”

作品2:基于“人工智慧”到“人工智能”的发展论科研与临床转化的相辅相成 —以原发灶不明肿瘤诊断技术的发展为视角   

赵婷
住院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复旦大学 “卓医计划”临床博士后 国家留学基金委(CSC)公派留学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国际癌症中心联合培养博士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优秀住院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CACA)会员 主要从事肿瘤免疫治疗及临床转化相关方向的研究。目前已发表第一作者及共同第一作者SCI论文5篇,其中10分以上4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为39.3,累计总影响因子为79,单篇最高引用次数为136。 主持“上海市启明星培育(扬帆专项)”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3批面上项目”1项、“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3项。 参加美国肝病研究协会年会(AASLD)、美国免疫学家协会年会(AAI)、第五届上海国际肿瘤内科学论坛(5th SIMOS)以及上海市临床转化研究生学术论坛等国际和国内会议,并作壁报展示及口头发言近十次。

朱昆鹏-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作品1:骨肉瘤免疫治疗进展:聚焦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作品2:非编码RNA在骨肉瘤精准治疗中的潜在临床应用探索---聚焦长链非编码RNA和环状RNA

朱昆鹏
主治医师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骨科
医学博士
同济大学医学院高等研究院副研究员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会员
上海市青年科技人才协会会员
CSCO会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会员
上海市解剖学会会员
研究方向: 骨与软组织肿瘤的保肢及功能重建相关临床与基础研究
2017年度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2018年《中华骨科杂志》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2018年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委会基础研究论文大赛二等奖
2019全国骨肿瘤学术大会中青年优秀论文三等奖
2019上海市骨科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2019 第十四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中青年优秀论文大赛”
2021年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科技新人”、“国自然贡献奖”
2022年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青年岗位能手”、“先进医务工作者”
2023上海市骨科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近5年,第一、共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 论文15 篇,IF>10有5篇,累计影响因子IF>90分
另有1篇中华系列论文发表

欢迎各位医务工作者对青年医生们的精彩作品评论点赞,鼓励他们的风采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