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理论与实操并重,打造实战型研究人才——复旦肿瘤“新药临床PI培养计划”第六期结业典礼圆满举办

2023年08月09日
整理:研值圈
来源:研值圈

近年来,我国医药创新领域蓬勃发展,新药临床试验开展如火如荼,试验数量持续攀升,亟需培养大批量的临床研究人才,为中国临床研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研究者作为临床研究中最重要的角色,其研究能力尤其与研究的水平和成败息息相关。而中国目前的医学教育体系缺乏对临床研究相关内容和思维的培训,继续教育和GCP培训虽然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但多以短期集中的理论培训为主,缺乏系统性,更缺乏实操性。
作为中国抗肿瘤临床研究标杆单位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遂发起“新药临床PI培养计划”,理论与实操培训相结合,培养能独立承接临床试验的务实、创新、优秀的研究者。自2021年12月首期开班以来,迄今已成功举办五期,为全国各地临床研究中心培养输送合格PI超过50名,为学员所在研究中心规范开展新药临床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2023年7月27日,“新药临床PI培养计划”第六期结业课程及结业典礼顺利举办。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刘燕飞教授、孙慧老师作为课程委员会的代表出席了本次典礼,良医汇团队做媒体支持。【研值圈】特此报道。

↑结业课程锦集

实地进修,小班教学,“新药临床PI培养计划”为全国研究中心培养务实创新型研究者

刘燕飞教授在开场致辞中谈到,近年来,我国医药创新领域蓬勃发展,党的二十大也明确提出“创新是第一动力”,医药创新是医药卫生发展的持续驱动力,而临床试验是新药研发上市的关键环节。近些年,国家出台了诸多政策扶持创新药行业快速发展,包括在2019年12月正式将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由资格认定制调整为备案制度,以有效扩大临床试验机构数量,解决临床试验资源短缺的问题。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300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在备案管理信息平台登记备案,备案的PI达数万名,但PI的培养和供给仍不能满足临床试验高速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在基层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新药临床PI培养计划”旨在为全国各地的临床研究中心培养输送合格的PI,推动新药临床研究规范开展,助力研究质量持续提升。

“新药临床PI培养计划”的特点是采用学员“进修”的方式,滚动招生,小班教学,理论与实操相结合,打造实战型的研究者。在2~3个月的“进修”过程中,不仅针对学员精心打造了系统的理论课程,还授权学员参与3个真实的临床试验项目,由优秀的新药临床试验顶尖研究者亲自带教,在真实的场景中教会学员实操技能,赋予学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该培养计划得到了申办方如诺华、默沙东以及CRO公司艾昆纬的大力协助和支持,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有机会走入这些企业,与企业方深入交流,相互了解对方需求,为共同推动临床试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刘燕飞教授提到,“新药临床PI培养计划”自2021年12月在疫情压力下开办首期以来,迄今已成功开办五期,本期是第六期,总共为全国各地基层医院临床研究中心培养输送了超过50名PI,许多PI学成后已独立承接项目,成为所在医院推动临床试验发展的中坚力量。

6-1.png

接地气,讲实战,结业课程收获满满

本期学员共12名,分别来自山东省曹县人民医院、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学科涉及肿瘤科、麻醉科、心内科、呼吸科、风湿免疫科、老年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以及药学部,悉数出席结业典礼。

本次结业课程充分体现了“新药临床PI培养计划”的特点: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员的实战能力。讲师们结合案例,围绕“新药临床试验可行性评估和研究中心选择”“监查过程中和PI合作的重点”“和PI一起加速临床试验启动”“EDC里常见的那些’坑’”这四个方面的话题,启发学员进行了互动探讨。
讲师们准备的案例相当接地气,比如:

关于研究中心选择:经前期联系,某肿瘤医院研究者有意愿加入XX公司一项肿瘤临床研究,但该院不能进行眼科检查,而该检查是方案要求的一项安全性评估,那么该医院是否可以被选做本研究项目的临床研究中心?

再比如:
关于EDC里常见的“坑”:试验中期锁库时(临近时限),临时收到一个特别重要的数据疑问要解答,但CRC不在医院,研究者EDC账号长期未登录无法正常使用,该如何解决? 

讲课过程中,讲师们时时启发学员们思考作为PI的职责,以及临床试验过程中应坚守的原则。比如,在研究中心正式启动项目之前,PI应做好哪些准备?伦理审查会上,申办方应不应该到场支持答辩?

讲师们也不时抛出开放性的问题,以了解研究者对于申办方的需求:比如,您认为监查员拜访PI的频率是怎样的?您认为监查员应以什么方式与PI互动?

学员们培训全程热情高涨,踊跃发言,结合既往所学,对每个问题积极贡献见解,提出困惑。刘燕飞教授对学员们表现出的研究者素养给予了极高的肯定,并在讨论中的关键节点上予以适时点拨,引导学员们正确思考。

迎丰收,摘硕果,第六期新PI学员圆满结业

结业课程在热烈的讨论中进入尾声,学员们也在喜悦中收获了沉甸甸的结业证书。刘燕飞教授亲手将结业证书颁给学员们,并寄愿学员们不忘初心,所学有所用,早日承接临床试验项目,带动医院临床科研不断发展。复旦肿瘤的“新药临床PI培养计划”将为全国基层临床研究中心持续培养优秀的研究者,为中国的新药研发事业贡献力量!

6-6.jpg

责任编辑:临床科研-Linda
排版编辑:临床科研-p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