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群贤毕至,共攀高峰,2023年第三届长城肿瘤高峰论坛顺利召开

2023年08月03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3年7月29-30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北京大地医疗慈善基金会、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承办的“长城肿瘤高峰论坛 2023·北京”在北京诺金酒店圆满召开。会议邀请了多名院士,以及国内外肿瘤治疗领域著名专家进行专题演讲,引领最新的恶性肿瘤规范化治疗理念及研究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本文主要分享泌尿肿瘤和微创治疗专场分会场的精彩内容。

大会主席致辞

本次大会由解放军总医院胡毅教授担任整体会议主席,由解放军总医院李月敏教授杨波教授担任泌尿肿瘤和微创治疗专场共同主席。会议伊始,在杨波教授的主持下,胡毅教授以及李月敏教授首先进行了致辞,各位致辞专家、领导均对与会大咖和专家学者表达了感谢,对长期致力于临床肿瘤工作的同道表达崇高敬意,并预祝此次大会圆满成功。

  胡毅教授

李月敏教授

WechatIMG190.jpg

杨波教授

英才齐聚,共谈泌尿肿瘤诊疗前沿进展

会议上半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施伟伟教授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龚侃教授主持。

会议主持

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王保军教授首先进行了主题为,“免穿刺机器人前列腺根治手术探索: 301医院经验分享”的报告分享。王保军教授表示: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prostatectomy, RP)是局限性前列腺癌的经典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RP和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 RARP)逐渐成为主流的手术方式,尤其是RARP目前已成为发达国家治疗前列腺癌的金标准。然而无论何种手术方式,手术切缘阳性、尿控功能损伤、术后性功能障碍等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确保前列腺癌术中精准切除,减少手术相关损伤,改善患者预后是临床上的难题。基于PSMA PET/MR的免穿刺前列腺手术是一种新型前列腺癌诊疗技术,有助于肿瘤的完整切除,利于术后早期尿控恢复,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是前列腺癌精准外科治疗的术中保障,为手术导航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王保军教授

随后,来自北京大学第一人民医院的张崔建教授进行了主题为“膀胱癌围手术期治疗现状与未来”的报告分享。张崔建教授表示:膀胱癌是全球第十大常见肿瘤,2018年中国新发膀胱癌患者82270例,发病率为5.8/10万。其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占大多数,总体预后较为乐观。可一旦进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或在确诊时即为MIBC,主要的治疗手段为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RC),且50%的患者会在手术后复发。术后的局部或远处复发均可能与手术前就存在的隐匿微转移灶有关,因此,采用局部和系统性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可能改善MIBC患者的预后。目前,针对MIBC,病理完全缓解是全膀胱切除术后患者预后极佳的标志。新辅助免疫和免疫联合治疗的兴起,提高了有效率,近半的患者能在治疗后达到病理完全缓解,这些前期数据让人十分鼓舞。现阶段围手术期药物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患者的远期生存,降低疾病的复发概率。未来随着更精准的患者筛选、个体化治疗和影像学的进步,新辅助治疗更高的有效率将推动MIBC的治疗目标偏向如何在保证患者生存的基础上保留膀胱,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北京大学第一人民医院张崔建教授

之后,杨波教授代表崔传亮教授带来了主题为“晚期尿路上皮癌治疗的得与失”的报告分享:尿路上皮癌(UC)是临床常见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之一,其复发率、转移率较高,患者预后差,临床亟需更加高效、精准的治疗来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长期以来,铂类化疗一直是晚期UC一线治疗的经典方案。近年来,随着以P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药物的出现,使UC临床治疗格局有所改变。目前,免疫治疗已经在二线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临床治疗带来了曙光,期待PD-1联合治疗方案在一线治疗中的探索成果。在化疗失败后的二线/三线治疗探索中,如FGFR靶向治疗等的探索使晚期UC进入了精准治疗时代。同时近些年抗体工程的发展使得 ADC 抗体端可偶联的位点越来越多,偶联技术越来越多样和稳定,以及越来越丰富的细胞毒性药物被发现、优化,都让 ADC 药物技术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免疫治疗联合ADC药物在一线治疗展现了令人兴奋的效能,期待3    期研究的验证,将大概率在未来改变指南;而一线免疫联合化疗似乎几近尘埃落定,序贯方案独占鳌头,同步化免遭遇挫折,而随着近期checkmate 901公布其sub-study化免同步的阳性结果,未来还需拭目。

WechatIMG189.jpg

群英荟萃,开启肿瘤精准治疗新篇章

会议下半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孙胜杰教授和杨波教授主持。

会议主持

最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史涛坪教授带来了主题为“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的报告分享。史涛坪教授表示:在进行肾部分切除手术中,不论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为了减少出血、保持手术视野清晰、减少切缘阳性率和确保确切的吻合创面,手术中通常会采取肾蒂阻断这一方法。然而,肾脏缺血和随后的再灌注损伤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残余肾功能受损。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源于ATP的耗竭、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导致细胞死亡和不可逆的组织损害。保护肾功能的技术有很多,例如可以减少阻断血管的时间,或者不阻断主干,只阻断分支动脉,或者根本不阻断——零缺血。为了保证零缺血、出血少、切除好、好缝合。临床上可以在术前通过影像技术判断肿瘤周围的结构,肿瘤的血供,从而明确术中切瘤过程中会接触到的静脉,动脉。所以在无阻断时,最主要的是要控制好供应肿瘤血供的血管。同时,临床上还要选择好设备,及时止血,这样可以拥有良好的手术视野,减少进一步出血量。除此之外,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切除的次序很重要,最好先切除血供少的区域,最后切血供丰富的区域或者主干血供的区域。当然,这个过程中助手的配合、吸引器的使用、止血设备和止血材料的应用对于手术来说也很重要。总的来说,不仅要在术前做好准备,在肿瘤不被切破的基础上保证切干净,还要保证出血量少,才能对肾脏功能的恢复更加有利。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于杰教授

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段峰教授带来了主题为“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现状及未来”的报告分享。段峰教授表示:肝癌介入栓塞术,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Lencioni等对101篇关于肝癌介入栓塞的论文中108例肝癌患者的系统回顾分析显示,治疗的客观有效率为52.5%,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3%、51.8%、40.4%、32.5%,中位生存期为19.4个月,该研究明确了肝癌介入栓塞术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能够带来生存获益。但在精准医学的时代,肝癌介入栓塞术的地位面临很多挑战,尤其因为其操作难以标准化,所以导致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其在真实世界和指南中的地位存在错位。总体而言,TACE的标准化和精细化是TACE发展的重要方向新型栓塞材料的研发是肝脏介入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综合考虑病情等因素选择不同类型的栓塞材料至关重要,多功能栓塞材料可能是未来颗粒栓塞材料的发展方向之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段峰教授

此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洋教授带来了主题为,“实体肿瘤CART细胞治疗的进展与挑战”的报告分享。刘洋教授表示:在过去的十年中,CAR-T(嵌合抗原受体细胞疗法)已经成为一种有前途的免疫治疗方法来对抗癌症。这种方法由基因工程修饰的免疫细胞组成,表达一种表面受体,称为CAR,专门针对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的抗原。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白血病、骨髓瘤和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中,CAR-T细胞疗法已显示出治疗化疗难治性患者的疗效。然而,这种疗法在实体瘤中的价值仍然不确定,并且受到几个障碍的限制,包括有限的肿瘤浸润能力,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的存在,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不过,CAR-T在实体瘤治疗中虽面临诸多困境,但随着对实体瘤及CAR-T细胞自身特征认识的不断加深,不断涌现的创新性解决策略为这一疗法带来了新的希望。无论是针对CAR-T自身结构的优化改造,还是将CAR-T与其他肿瘤治疗方法相结合,均呈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CAR-T细胞治疗有望在实体瘤领域血液肿瘤的取得成效,最终使临床肿瘤患者获益最大化。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洋教授

最后,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张政波教授带来了主题为,“人工智能与肿瘤治疗”的报告分享。张政波教授表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由于当前Chatgpt的大火而被我们所熟知。在肿瘤治疗中,由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出现、计算硬件的进步以及正在生成并用于临床决策的数据的指数增长所驱动的新的一轮革命已经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方向。目前在众多研究中,AI能帮助提高肿瘤治疗的有效率和质量。从实践的角度来看,AI能提供临床选择优化癌症控制和最小化化学治疗毒性的管理策略。人工智能具有深度学习的功能。其中学习内容中包括具有学习包括时间序列数据、逐像素成像数据、非结构化文本数据、生物统计数据在内的多模态数据中的非线性和高维关系的高倾向。其中由于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显著空间和时间异质性,这些数据的整合有利于更好的理解肿瘤的规律以及药物作用的具体形式。人工智能在癌症风险预测、筛查、诊断和治疗中能够建设一个更好的模型。此外,AI在肿瘤相关基础研究及转化研究方面中也有着重要价值。例如可使用机器学习方法对DNA微阵列数据进行基因选择,帮助肿瘤分类。深度学习模型也可用于描述3D类器官模型的特征,并分析3D类器官培养模型中药物基因组学特征数据,识别生物标记物,从而预测癌症患者对药物的疗效。AI在肿瘤相关基础研究及转化研究方面也有着广阔的前景。未来,随着AI与大数据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实践,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手段并提升医疗效率,将极大地推动肿瘤精准医学的发展。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张政波教授

总结

在大会最后,大会主席解放军总医院李月敏教授进行了总结,对参与本次大会的一系列嘉宾表示了感谢,感谢他们为本次大会带来了许多精彩的内容,使本次大会学术高度与广度都达到很高水准,为广大临床学者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期待明年会更精彩。

WechatIMG185.jp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Mari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ALO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2023年08月06日
王琼
株洲市第二医院 | 呼吸内科
一线免疫联合化疗似乎几近尘埃落定,序贯方案独占鳌头,同步化免遭遇挫折
2023年08月05日
谭兴超
岳池县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祝贺长城肿瘤大会隆重召开。
2023年08月04日
崔艳东
叶县人民医院 | 肿瘤科
2023年第三届长城肿瘤高峰论坛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