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30日,由安徽省抗癌协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安徽省肿瘤医院)承办的第三届中国科大妇科肿瘤综合诊疗高峰论坛暨第三届安徽省抗癌协会肿瘤内分泌诊疗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级妇科肿瘤规范化诊治培训班进入第三日日程。本日会议分为A、B、C三大会场,聚焦乳腺癌、卵巢癌、子宫颈癌等妇科肿瘤,专注精准诊断、外科治疗、创新药物、转化研究等热门领域前沿进展,以学术讲演形式呈现。【肿瘤资讯】特别整理了本次大会精华内容,以飨读者。
花絮集锦
A会场
主持嘉宾: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邹冬玲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李科珍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肖兰教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马玲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美霞教授、太和县人民医院郭爱玲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周虎教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刘惠敏教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柯柄虎教授





主持嘉宾集锦(向左滑动)
致辞环节
在主持嘉宾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邹冬玲教授的主持下,大会执行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夏百荣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赵卫东教授及主办方代表安徽省抗癌协会陈振东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刘连新书记、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周琦教授与特邀嘉宾中国工程院马丁院士致开场词。







致辞环节集锦(向左滑动)
致辞中提及,医疗卫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保障制度,党的二十大吹响了时代新征程奋勇前进的号角,为医疗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本次大会主题是妇科肿瘤的规范化诊治,通过手术演示、病例展示及学术研讨交流妇科肿瘤治疗新进展、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希望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切实解决患者临床问题,预祝与会嘉宾收获满满。
学术分享环节
马丁院士首先分享了"外阴癌广泛切除及外阴重建",分享了外阴癌的特征及诊疗手段,并通过视频演示了手术过程。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孔北华教授分享了“子宫内膜癌分期有关问题”,介绍了FIGO分期的演变过程,强调组织学类型是影响分期的关键元素,新版分期对于预后提示更为精准,亟需临床验证。
周琦教授分享了“宫颈癌免疫治疗的今天和未来”,指出免疫治疗已经改写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标准治疗的新格局,并正在影响局晚期宫颈癌标准治疗,ADC免疫治疗、肿瘤疫苗、双抗等创新方案也正在积极探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大保教授分享了“晚期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难点解析”,强调了卵巢癌治疗的综合性,卵巢癌管理中多学科参与的必要并通过视频展示分享了手术流程。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张国楠教授分享了"子宫颈胃型腺癌临床诊治进展",结合专家指南介绍了G-EAC的前驱病变、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特征、分子遗传学特征、临床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手术治疗、靶向治疗、随访与预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医院殷霞教授分享了“基于多组学的妇科肿瘤转化研究“,介绍了基于多组学技术平台关于妇科肿瘤诊断标志物、治疗靶点及规范诊疗方案的研究进展。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倪观太教授分享了“卵巢低级别浆液性癌的临床特征及处理对策“,分别介绍了低级别浆液性癌与高级别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诊断要点、手术治疗、激素治疗等。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卫兵教授分享了"HPV感染的一点思考",提出了以年龄分界的HPV感染与预防的矛盾与弊端,以及关于HPV筛查的思考。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颜士杰教授分享了“滋养肿瘤细胞治疗病例分享“,带来了四例病例分享并从中总结了治疗体会,提出了不同风险层级患者的诊疗策略差异。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宋坤教授分享了"晚期卵巢上皮性癌广泛性切除术的临床意义",介绍了卵巢癌的治疗模式、卵巢癌腹膜种植的机制和模式及广泛性腹膜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指出了其对于消除肉眼可见病灶、微小病灶及肿瘤细胞种植土壤的作用,并分享了最新临床研究进展。
江苏省肿瘤医院陈小祥教授分享了“卵巢癌R0手术的内涵和外延“,介绍了晚期卵巢癌手术的手术原则及关于R0切除的讨论,以及影响R0切除的相关因素。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李翡教授分享了“妇科手术膜解剖之层面维持“,从脏壁层筋膜的结构说起,结合手术影像介绍了妇科手术中对于不同膜分层的手术要点。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孙朝阳教授分享了“卵巢癌治疗新方案的初步探索“,介绍了卵巢癌的病理和分子特征,以及PARP抑制剂应用于卵巢癌治疗的希望和不足,探索了如何通过联合治疗逆转PARP抑制剂耐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颖教授分享了“卵巢健康高风险人群管理模式探索“,结合实际病例分享了对于BRCA突变相关肿瘤的介绍、卵巢健康高风险人群的风险分层及管理办法,以及内分泌治疗进展。
夏百荣教授分享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手术视频服务平台“,介绍了国内首份关于职称考试地方标准规范的发布及实施,并指出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用手术视频预约系统平台的创新点及相关使用规则。
夏百荣教授分享了“从PFS到OS,卵巢癌开启OS时代“,指出奥拉帕利是唯一具有PFS/OS双重获益的PARP抑制剂,在一线和铂敏感复发治疗中带来OS改善,且安全性良好。
B会场
主持嘉宾:池州市人民医院齐玉萍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江飞云教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杨波教授、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太和医院姜天凤教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张莉亚教授、池州市人民医院唐争翠教授、海军安庆医院方向东教授、东方医院集团妇产科医疗中心郑晓燚教授、金寨县中医医院江明教授




主持嘉宾集锦(向左滑动)
学术分享环节
北京协和医院向阳教授分享了“难治型滋养细胞肿瘤免疫治疗的2.0时代“,结合临床研究及真实病例分享了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免疫治疗进展,探讨了免疫联合治疗、生物标志物探索等热点免疫治疗问题。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王沂峰教授分享了“外阴癌手术治疗——问题与思考“,强调手术是外阴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原则是最大限度去除病灶、最大可能保留功能,结合指南回顾了手术发展历程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郑虹教授分享了“复发转移性子宫内膜癌的系统治疗进展“,分别针对复发转移性子宫内膜癌的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及激素治疗进展进行了分享。结合循证医学证据指出化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一线治疗方案并分享了免疫治疗的更多联合探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姜洁教授分享了“分子靶标助力复发卵巢癌精准治疗“,结合指南介绍了卵巢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以及潜在的治疗新靶点。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荔湾医院秦健勇教授分享了“肿瘤康复的生态理论框架:尺度与关键参数“,从多个角度探讨了肿瘤康复生态理论框架对肿瘤患者康复的积极影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大保教授分享了“尼拉帕利——BRCA突变伴高复发风险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优选“,指出PARP抑制剂获得各大指南一致推荐,尼拉帕利以其特有机制可作为国内患者的一线维持治疗优选,可降低60%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且药物适应症已经纳入医保目录,提高了药物可及性。
夏百荣教授分享了“卵巢癌新辅助治疗的探索和优化“,介绍了当前卵巢癌新辅助治疗现状及靶向、免疫治疗在新辅助治疗中的探索,并介绍了帕米帕利联合索凡替尼新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设计及实际病例的手术影像。
北京弘和妇产医院陈春玲教授分享了“淋巴水肿的诊治“,指出淋巴水肿由于淋巴循环障碍引起的一系列病变,分析了其成因、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分期及治疗原则,并分享了成功获得治疗的真实案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沈源明教授分享了“微创手术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与争议“,介绍了微创手术在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瘤种中的应用及其促进肿瘤复发的可能原因,强调熟练掌握技术是发挥微创优势的前提,强调了无瘤操作的重要性。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李凌教授分享了“宫颈癌放射治疗决策的思考与技术迭代“,结合临床指南的更新强调了宫颈癌分期的临床意义,以及不同放疗技术、靶区勾画的放疗特点及临床实践中的影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军秀教授分享了“宫颈癌诊治新进展“,分别结合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死亡率数据,介绍了WHO病理分型的改变,新辅助化疗进展及复发及晚期宫颈癌免疫治疗进展,强调需重视宫颈癌的液基细胞学筛查及质控与疫苗接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陈刚教授分享了“子宫内膜癌多组学研究“,介绍了内膜癌患者高危因素及高危人群筛查策略,以及多组学研究在当前诊疗瓶颈突破中关于筛选生物标志物、探索耐药机制、构建晚期患者药物筛选平台、构建靶向干预策略方面的重要作用。
河南省肿瘤医院王莉教授分享了“年轻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分子检测的价值及困惑“,介绍了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演变,分子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针对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给出了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建议。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敏教授分享了“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的变迁与不变“,分别介绍了早期宫颈癌手术方式的演变、子宫内膜癌手术方式进展、卵巢癌手术方式的变化及妇科肿瘤手术的整体原则。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陈继明教授分享了“如今明月在,还照彩云归——经阴腹膜外间隙骶棘韧带解剖“,通过手术影像对于术中出血、止血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C会场
主持嘉宾:芜湖市妇幼保健院陶红教授、宿州市立医院井水教授、六安市立医院姚红教授、池州市人民医院唐争翠教授


主持嘉宾集锦(向左滑动)
学术分享环节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汪辉教授分享了“复发性卵巢癌手术治疗进展”,指出晚期卵巢癌的治疗目标是以长期疾病缓解实现卵巢癌慢病化管理,并介绍了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手术时机和思考,以及手术治疗的相关临床探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师前教授分享了“关注卵巢癌患者生活质量”,分析了晚期卵巢癌疾病特点和治疗方案,以及晚期患者的诉求和治疗目标,指出应延长生存与提高生活质量并重,强调了维持治疗对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管理办法。
中日友好医院凌斌教授分享了“微创无瘤防御理论与实践”,指出腹腔镜手术时代医源性肿瘤播散转移为无数患者带来惨痛教训,建立微创无瘤防御体系迫在眉睫,强调了无瘤技术要点,肿瘤的不可挤压原则、隔离原则、锐性解剖原则、减少术中扩散机会原则等,并通过手术影像分享了强调了术中无瘤的操作要点。
邹冬玲教授分享了“PARP抑制剂在国内卵巢癌维持治疗中的应用和进展”,表示PARP抑制剂长期使用需关注安全性和耐受性,并指出氟唑帕利通过引入独特的三氟甲基结构在保持活性的前提下大幅改善了稳定性,在临床研究中国疗效与其他PARP抑制剂相当的同时安全性可管理,耐受性更好,目前高效低毒的氟唑帕利已经纳入国内医保目录,有望惠及更多患者。
赵卫东教授分享了“重视老年宫颈病变及意外宫颈癌”,分析了老年女性宫颈生理特点及老年女性宫颈病变的特点,指出应关注对老年女性患者的宫颈病变筛查,通过实际病例介绍了治疗中的关注要点。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张潍教授分享了“晚期卵巢癌手术中膈肌区域常见问题的处理”,结合病例影像介绍了对于术中难点如肝区转移灶、横膈下转移灶等的处理办法,强调了术前充分评估,灵活运用盆腹腔解剖与手术入路、MDT诊疗的重要性。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赵喜娃教授分享了“侧方宫旁组织的整体认识与理解”,指出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难点在于输尿管隧道处理,重点则在于宫旁组织的处理,结合手术视频介绍了侧方宫旁组织的处理要点并介绍了宫旁转移的特点,强调了无瘤原则。
总结
7月30日A、B、C三大会场围绕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妇科肿瘤的外科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及诊断、分期、疾病要点等进行了丰富的学术分享,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大会也走向尾声。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Ly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