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专家采访】马飞教授:深化乳腺癌全方位全周期管理理念,全面促进肿瘤防控

2023年05月31日
来源:肿瘤资讯

浅夏五月,夏风微醺。2023年5月20日-21日,由辽宁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北京癌症防治学会、大连市医学会、大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连肿瘤学会共同主办,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第四届滨城乳腺癌多学科诊疗高峰论坛”在滨城大连召开。来自国内各地的乳腺内/外科、放疗科、病理科等领域专家齐聚一堂,围绕乳腺癌临床诊治最新进展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度交流,为广大临床与科研工作者呈现一场丰富的学术盛宴。会议期间,【肿瘤资讯】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飞教授就乳腺癌全方位全周期管理相关问题进行专业分享。

乳腺癌患者一经确诊,临床医师应制定全程随访计划,但不同分期与分型的患者,其随访内容与频次是否需要差异化?例如,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化疗结束后合理的随访间隔是多少?HR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内分泌治疗 5 年后是否仍需定期随访以监测远期毒性?如何在规范化与个性化之间达到平衡?

马飞教授:乳腺癌患者长期随访是乳腺癌防控的重要环节之一。因为目前,以乳腺癌为代表的恶性肿瘤已经迈入慢病化管理,这就要求患者管理不仅要关注诊断和治疗,还要关注随访、随诊和健康管理。乳腺癌患者生存期延长,在院诊断、治疗仅仅是漫长人生中的一个小节点,所以加强患者长期随诊随访不仅仅可以提高治疗疗效,改善生存,还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患者随访频次主要是基于患者疾病风险和健康风险制定。常规而言,随着时间的延长,随访频率可以逐步拉长。但是鉴于不同疾病分期,不同分子亚型患者疾病复发风险有所不同,因此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需要个体化制定随访方案。总的来说,首先需要给患者强调规范化定期随访随诊的概念;其次,随访频率方面以手术为界制定,常规来说术后2年建议3-6个月随访1次,术后2-5年建议6-12个月随访1次,术后5年以上1年随访1次。但特殊分子亚型患者,比如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因为术后化疗后还要接受长达一年甚至两年的抗HER2治疗,治疗过程中随访频率要保证至少每3个月1次;在随访内容方面,除常规复发和安全性随访外,还要重视抗HER2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尤其是心血管相关不良反应。因此,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尤其是在抗HER2治疗期间,需要定期进行心脏功能检测。

对于HR阳性乳腺癌患者,鉴于内分泌治疗可能会持续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所以对于这类患者的随访也需要区别化制定。一:早期Luminal型患者复发风险较低,随访频次可适当延长,比如3-6个月1次。但是对于术后5年的患者,其远期复发风险并不像三阴性乳腺癌等其它亚型显著降低,所以术后5年以后需要接受规律随访,比如1年1次。
对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其早期复发风险较高,远期复发风险则显著降低,因此术后2-3年的患者,尤其是高复发风险患者强调每3个月随访1次;而5年以后的患者则可以1-2年随访1次。

另外对于患者来说,一般建议每次复查、随访结束,直接咨询医生根据当前的复查情况决定下一次的随访间期,同时随访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随时调整随访计划。因此乳腺癌患者随访应该规范化与个体化相结合,在规范化的基础上,个体化定制随访计划。

对于乳腺癌患者在各种治疗阶段,如手术前、手术后、化疗期间、内分泌治疗期间等,应采取哪些支持与康复措施?这些措施对于改善预后与生存质量有哪些意义?如何鼓励患者积极配合这些支持治疗?

马飞教授:乳腺癌患者在全治疗周期,甚至患癌以后的全生命周期都需要加强支持治疗、康复治疗和健康管理。不同疾病阶段的重点可能有所不同,比如手术前,对于初诊手术患者需要加强乳腺癌疾病知识的科学普及,让患者清楚乳腺癌疾病特征;对于年轻乳腺癌患者,还需要考虑患者未来是否有生育需求,应在乳腺癌诊疗之前就给予相应的一些生育咨询和生育保护,避免因为治疗耽误或者损伤患者生育的最佳年龄和生育能力。

对于术后患者,需要关注上肢功能恢复、术后伤口处理,以及乳腺癌疾病知识诊疗,未来诊疗计划的科普等。

化疗期间要加强针对化疗安全性,尤其是短期甚至长期不良反应的管理。既包括临床比较关注的骨髓抑制毒性、肝脏毒性,也包括恶心呕吐,神经毒性等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比较大的不良反应,也包括远期不良反应,比如生育能力的损伤等,在化疗过程中都需要加强关注。

在完成手术、放疗、化疗以后,部分患者还需要长期内分泌治疗或者靶向治疗,对于这类患者,也需要加强针对性的患者管理。内分泌治疗患者要加强内分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管理,包括骨质疏松、骨折、血脂异常、更年期综合征或情绪变化等。长期抗HER2治疗患者则要加强心血管安全、输液安全的管理。

乳腺癌患者管理不应限于定期的医学随访,还应包括心理、社会方面的支持。目前乳腺癌全方位全周期管理在临床实践中遇到了哪些挑战?未来如何进一步完善该管理模式?

马飞教授:乳腺癌患者的健康管理不仅仅只是医学管理,还包括心理管理。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社会层面对于乳腺癌患者的关爱,减少对于肿瘤患者的歧视,让乳腺癌患者能够在疾病治疗以后快速回归家庭,快速回归社会。
目前乳腺癌患者全方位全周期管理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医生理念的转变。乳腺癌患者管理并不是手术的医生只要把手术做好,化疗的医生只要把化疗做好,放疗的医疗把放疗用好,而是需要从既往的“以疾病为中心”到未来的“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转变。

第二、跨学科协作。乳腺癌患者全方位全周期管理对于临床医生提出更高的知识要求,需要学习更多的患者健康需求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跨学科专家给予相应的知识指导,包括出现心血管、神经、呼吸、心理等专业。未来希望可以形成一个新型交叉学科,通过肿瘤学和跨学科的协作、交流、研究、探索、融合,更好的支持肿瘤健康管理。

第三、人工智能等信息化体系建立。目前,我国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相对较大,医疗资源相对紧俏。在当前有限的医疗资源下进一步服务好肿瘤患者,满足患者更多的健康需求,需要借助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未来需要建立信息化体系,包括人工智能等辅助肿瘤患者健康管理。
相信未来在肿瘤学、其他学科医学专家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乳腺癌患者能够真正实现治愈肿瘤同时生存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