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会议报道】2023 CSCO肿瘤患者新冠病毒感染临床诊疗热点难点系列专题会第三期顺利召开

2023年01月28日
来源:肿瘤资讯

image1.png
在目前疫情依旧严峻的形势下,肿瘤患者新冠病毒感染相关临床诊疗面临较大挑战,CSCO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在近期举办系列专家线上交流会议,对相关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并在肿瘤资讯平台直播,希望对肿瘤患者以及肿瘤专业从业人员有所帮助。本次会议第三期于1月19日顺利召开。

福建省肿瘤医院林根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黄媚娟教授为本次会议做开场致辞

林根教授首先对目前新冠流行背景下百忙之中前来参会的所有专家与教授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并指出新冠疫情为肿瘤科特别是胸部肿瘤病区的医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次CSCO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线上交流会议即围绕肿瘤患者新冠病毒感染相关临床诊疗问题进行学术交流探讨,旨在为肿瘤专科医务人员与肿瘤患者提供帮助与支持。最后林根教授详细介绍了此次参会专家并表达了热烈的欢迎。

image2.png林根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黄媚娟教授指出此次CSCO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线上交流会议紧密贴合当前实际,在新冠流行形势下的及时召开对于肿瘤科特别是呼吸科,肺部肿瘤科的医务人员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黄媚娟教授表示非常期待此次与各位同道云端相聚、共同研讨的机会,并对林根教授的邀请表达了衷心的感谢,最后介绍了本次会议第一部分的讲解专家并主持了以下环节。

image3.png黄媚娟教授

福建省肿瘤医院卢涛教授介绍了肿瘤患者新冠肺炎影像学的不同阶段特征以及相关鉴别诊断,涉及其他病原学感染、免疫相关性肺炎、癌性淋巴管炎、肿瘤等领域。从新冠肺炎简介,新冠肺炎的胸部CT表现及分期,新冠肺炎与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肿瘤患者新冠肺炎与肿瘤治疗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四个方面展开讲解。

卢涛教授指出COVID-19肺炎占据了全球卫生系统大量经济和人力资源,对癌症诊断和治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何鉴别COVID-19肺炎与肿瘤及肿瘤治疗引起的疾病或是否有两者之间的重叠,也给放射科医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尽管影像学有一些相似或重叠的发现,但结合临床和一些特定的影像学表现,并通过与既往史和CT随访比较,可以指导鉴别诊断;在HRCT上寻找COVID-19肺炎分期和典型的影像学特征至关重要;非典型表现如淋巴结肿大、纵隔及血管侵犯,以及治疗后吸收不明显,应引起肺癌的怀疑,增强CT扫描是必要的;放疗野的磨玻璃区和/或实变或肿瘤治疗期间和之后发生的肺炎应始终引起放射性肺炎和化疗/免疫治疗诱发的肺炎的怀疑。

image4.png卢涛教授

陆军特色医学医学中心何勇教授主持了以下环节

福建省肿瘤医院苗茜教授分享了多个肺癌合并新冠肺炎诊治实际病例及其基线CT影像,入院实际情况,治疗后肺部CT变化,入院后治疗总结,指标变化等细节,并结合病例实际情况分析提出了如超过5天的抗病毒治疗是助攻还是安慰剂;新冠下激素使用的原则是否需要慎之又慎;免疫相关性肺炎与新冠肺炎的鉴别诊断等延伸思考问题。

image5.png苗茜教授

陆军特色医学医学中心何勇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黄媚娟教授引导主持了讨论环节。全体专家围绕免疫治疗副作用激素长时间处理背景下,如何降低新冠病毒感染、重症以及死亡风险;是否需要对激素处理方案进行优化;合并新冠肺炎,预后如何;治疗方案有相似之处,如何优化等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黄媚娟教授表示,此前我们非常担心患者感染新冠以后,会出现非常多问题,但实际上多数患者用药反应影响不大,国外的数据结论也各不相同,目前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对新冠感染患者影响很小。对于激素使用的问题,感染新冠后即将激素治疗减去,个人认为没有依据,需要密切监测并及早处理,将方案进行优化。

陆军特色医学医学中心何勇教授表示,靶向治疗对新冠感染患者没有太多的影响,但如果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需要注意用药。免疫相关性肺炎,若一开始接受的是比较大剂量的激素治疗,在感染新冠过后,反而降低剂量,是生搬硬套指南的,本身基础疾病就需要大量激素来控制免疫相关性肺炎或者放射相关性肺炎的进展。对于纤维化的问题,我们要掌握新冠肺炎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首先最开始就是感染,是病毒复制的这个阶段,抗病毒治疗是最关键的,此后到达炎症风暴的这个阶段,如果在此阶段可以控制炎症风暴,病情发展可能就较稳定了。最后一个阶段为纤维化的阶段及并发感染的阶段,因此每个阶段治疗的目的不同。新冠患者到后期阶段会出现纤维化,导致弥散功能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出院时要查肺功能,包括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针对性地、预防性地使用一些抗纤维化的药物,包括小剂量的激素使用。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胡成平教授指出,对于新冠病情的进展的评估标准这个问题,首先是磨玻璃病灶,以胸膜下的病灶为主;接着发生实变,渗出较多,对此要进行综合评估。对于激素的使用建议进行治疗量化。IL-6以4为界限,若数值更高,并发率较多,死亡率比较高,此时要进行干预,防止病情恶化;其次指标为C反应蛋白,大于60毫克,建议开始使用;第三个指标为血清铁蛋白,需要在临床将其总结量化,若有些地方无法检测血清铁蛋白,就针对血常规中的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数小于500,那么提示重症发展可能。希望大家继续进行临床指标的摸索,也许会获得有更多参考价值的临床数据。

image6.png专家讨论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徐燕教授讲解了在免疫相关性肺炎背景下合并新冠肺炎的诊疗处理这一难点问题。徐燕教授首先指出了COVID-19重型/危重型病例高危人群,并强调了肿瘤患者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并且死亡风险较高,随后介绍了肿瘤患者COVID-19的处理原则,即:肿瘤的异质性、不同肿瘤治疗方案的复杂性和数量以及患者中COVID-19临床病程的变异性使得COVID-19不能对所有肿瘤患者采用单一的管理方法;肿瘤患者对COVID-19的治疗建议与非肿瘤患者基本相似;已有几种新的治疗方法表明对肿瘤患者和/或其他更严重疾病的危险因素有相应获益。最后徐燕教授讲解了COVID-19患者的一般治疗建议与抗病毒治疗建议,重症/危重症临床预警,COVID-19重症患者的治疗方案,肿瘤患者药物相关肺炎合并COVID-19的鉴别诊断等重要热点问题。

image7.png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胡成平教授引导并主持了讨论环节。

福建省肿瘤医院林根教授提出,若炎症因子,如IL-6、IL-10这些炎症指标还未下降,此时应先提高激素的用量,而非直接加单抗,因为没有把炎症因子下调下来;如果已经下调,症状还在发展,此时用白介素的单抗受体结合进行控制,是否是合理的?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胡成平教授提出,此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若患者使用激素,大剂量激素会带来基础疾病的加重。我们应保持原来的剂量,加其他的免疫抑制剂,若患者没有基础疾病,激素再加剂量,对患者整体情况是有利的方向。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胡成平教授表示,分享的病例总体感觉协和医院的治疗比较积极,生物制剂使用也比较积极。从国家层面上,在制定指南讨论时,总体来说不希望把激素和生物制剂使用过度,因此希望医院积累一些临床数据,如达到何种指标,首选何种药,再选何种药,这也是在探索的过程。还有一点,使用激素的时候,一定要特别考虑到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对于核酸采样的问题,患者临床症状很重,但核酸是阴性,那就要特别强调核酸采样的问题,因为采样的过程中,采样位置、圈数、深度都没有达到要求,导致结果不准确。因此一般来说,呼吸科医生对于稍微重一点或者重症的患者,都是取支气管镜下的分泌物来做检测,结果最准确,但风险较大,因此容易造成感染。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胡成平教授总结道,此章节讨论非常热烈,就目前特殊情况下肿瘤病人合并新冠有很多鉴别诊断的问题出现,此次线上讨论对呼吸科与肿瘤科医生也是一个学习鉴别诊断的珍贵机会,外科医生能够借此机会系统地学习抗生素的使用,重温和巩固了内科基础知识,为控制患者症状,让患者活的更好更长这一共同目标而共同努力奋斗。

image8.png专家讨论

福建省肿瘤医院林根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胡成平教授为本次会议作出了提纲挈领的总结。林根教授首先对全体参与演讲讨论、主持引导的专家与教授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同时指出新冠病毒未来可能长期存在,目前仍有大量相关难点热点问题亟待解决。此次CSCO肿瘤患者新冠病毒感染临床诊疗热点难点系列专题会精彩纷呈,学术水准较高,为全国人民做出了具有高度实际意义的指导讲解,希望为肿瘤医务人员带来新的思路启发,为肿瘤患者带去更完善的诊疗服务。

image9.png林根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胡成平教授表示通过此次CSCO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线上交流会观摩了高水平学术成果,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与大家共同深入交流探讨,收获良多,受益匪浅。希望能够借此优秀平台,将肿瘤患者新冠病毒感染临床诊疗的前沿知识与成熟经验带给全国同道,造福患者。

image10.png胡成平教授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lynn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