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迟暮,新冬可期。由湖北省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承办的“湖北省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2022年学术年会”在线上盛大召开。为响应政府疫情防控的号召,筹划已久的线下会议转为线上进行,此次会议云集省内外肿瘤领域诸多顶级大咖,通过学术专题讲座,热点交流等多种方式,吸引了众多医务工作者参与交流与学习,在线观看人数近2万人次。
11月26日上午8时整,“云开幕式”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赵迎超副教授的主持下如约而至。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杨坤禹教授和伍钢教授担任本次大会的会议主席。杨坤禹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湖北省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作为放疗医生学术交流的平台,会携手各位专家一同推动湖北省肿瘤放射治疗的发展,并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伍钢教授提及,今年恰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成立20周年,协和肿瘤中心的发展离不开大家一直以来的帮助和支持,希望能给各位专家提供高质量的学术盛宴,为学科发展贡献力量。此外,本次会议还特别邀请到了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季湘年副院长,湖北省医师协会孙铁汉秘书长以及中国医师协会肿瘤放射治疗医师分会李宝生会长作为致辞嘉宾分别致辞。季湘年副院长指出,肿瘤放射治疗是肿瘤患者重要的诊疗手段,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始终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一直高度重视放疗学科的建设以及放疗人才的培养,随着精准放疗时代的到来,放疗医师们需要加强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提升专业技能,希望湖北省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能够团结协会各单位,精诚合作,共同进步。孙铁汉秘书长强调,湖北省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成立一年多来,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和丰富的成果,多样的学术活动为基层放疗医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学习的机会,疫情期间会议的筹办艰辛不易,希望放疗界的同仁借此平台,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分享成果。李宝生会长强调了放射治疗对肿瘤患者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对疫情期间开展线上学术年会的形式给予高度肯定,期待本次活动能够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并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大会执行主席——湖北省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主委杨坤禹教授致辞
大会名誉主席——中国医师协会肿瘤放射治疗医师分会副会长伍钢教授致辞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季湘年副院长致辞
湖北省医师协会孙铁汉秘书长致辞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会长李宝生教授致辞
学术交流环节包括主会场和放射物理与技术分会场,两个会场的学术活动同步进行。
会议伊始,中国医师协会肿瘤放射治疗医师分会会长李宝生教授首先给大家带来了 《食管癌放疗免疫联合进展与思考》的分享,探讨了免疫治疗对局晚期食管癌治疗选择的作用和影响,介绍了不同预测模型对食管癌放化疗敏感性的预测能力和优劣势,对为食管癌患者制定精准治疗方案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放疗分会副会长傅小龙教授为大家总结了2022年立体定向放疗在NSCLC脑转移的应用和年度进展,再度强调立体定向放疗在NSCLC脑转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放疗仍是肺癌脑转移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即使对于争议较大的术后辅助病人我们也应理性对待,不能一概而论,要做到治疗有据可循。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副会长吴永忠教授以临床医生角度-提高NSCLC放疗疗效的生物学路径。回顾了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现状,进行了放疗与其他治疗的比较,指出高效利用放射治疗等抗肿瘤武器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中国老年肿瘤放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惠周光教授以各种前瞻性研究为出发点提出了对免疫治疗时代下非小细胞肺癌放疗的思考,选择性个体化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局部早晚期NSCLC,肯定了联合治疗模式的前瞻性。
中华医学会放射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章真教授梳理了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基础转化的研究,表示转化研究有助于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为基础研究提供方向。提出了生物标记物是研究的重点,多维度综合评估以及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融合可能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刘士新教授详细阐述了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治疗目标的变迁史。提出了自己对直肠癌新辅助免疫治疗的思考,如何建立新的cCR判断标准、如何筛选免疫治疗和新辅助免疫治疗能否提高器官保留以及生存获益,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表示恶性肿瘤临床精准放疗任重道远。
中国医师协会放疗分会副会长张福泉教授则解读了荟萃分析和临床研究数据,对于宫颈癌放射治疗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放疗联合免疫时机的判断,毒副反应的应对,提高疗效依然是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委员易俊林教授从HPV相关口咽癌全球诊治进展和国内现状介绍了降低HPV阳性口咽癌的治疗强度方法,提出了HPV阳性口咽癌的治疗强度策略,并介绍了临床应用经验。
中华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分会委员陈晓钟教授围绕《如何做好精准放疗质控》的课题,对鼻咽癌靶区勾画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作出了详细的讲解,提出了放疗技术师在放疗质控中严肃履行自己的职责,放疗质控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周琴教授结合大量国内外临床研究数据,对鼻咽癌靶区勾画的原则和理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娓娓道来,表示靶区勾画是匠人精神,也是基本功,也是最直接与患者疗效和副反应相关联的技术关键。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鼻咽癌学组副组长林少俊教授讲述了鼻咽癌靶区勾画的策略研究发展和指南推荐,强调了IMRT时代靶区准确勾画至关重要,有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孙颖教授介绍了全新的领域-鼻咽癌人工智能研究的进展,提出人工智能勾画可实现全身69个正常器官AI自动勾画。靶区和正常器官的勾画,在保证快速的同时亦可保障高精度。AI探寻规律,系统建立鼻咽癌诊疗新模式,提升防治水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刘跃平教授介绍了前列腺癌开展大分割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准确性,保护直肠的必要性。前列腺癌立体定向放疗无论是大分割还是超大分割,节约医疗资源,节省患者花费,给病人带来方便,符合国家政策所需。
放射物理与技术分会场同样精彩纷呈,首先由中国科大附属第一医院首席医学物理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离子医学研究所所长卢晓明教授介绍了合肥离子医学中心质子临床物理验证工作的相关经验,他对质子设备从如何测量到最后如何建模,CT密度曲线的建立到如何验证等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经验分享,为国内其他医院质子设备的启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山东省肿瘤医院放射物理技术科主任尹勇教授分享了“质子治疗优势及相关注意事项探讨”的报告,尹教授简单介绍了质子放疗的优势,以及治疗中存在不确定性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并着重介绍了质子项目在剂量学和机械性能方面的质控检测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通过实际病例的放疗计划比较,强调质子放疗在剂量分布和正常器官保护方面存在着巨大的优势。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副主任戴建荣教授分享了放疗中的组学研究的经验,“组学”被定义为对相关生物分子集的综合研究,组学在放疗中应用很广泛,可以用于判断预后、监测治疗响应、和预测疗效,戴教授从组学概念和类型、组学研究概况以及组学临床应用案例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希望早日实现临床常规应用,造福更多患者。
Beaumont Health质子中心丁玄峰教授带来了“Latest Updates in Proton Arc Therapy and Future Roadmap”的质子治疗前沿研究,质子治疗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放疗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发挥出它的物理特性优势,丁教授介绍了下一代的质子治疗旋转调强技术的基本情况和未来发展发方向,以及临床研究案例的分享。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物理组组长梁志文教授分享了自适应放疗前的临床准备:CBCT图像质量分析的经验,自适应放疗是当前放疗研究的热点,它基于分次影像进行修改放疗计划,当前获取影像的方式主要为CBCT,CBCT图像质量的优劣尤为重要,梁教授提出了一种提高计算准确性来提高图像质量的方法,认为高能量CBCT有很大几率直接应用于临床,条状伪影、空间分布均匀性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中心技术组组长许青教授介绍了呼吸控制技术在放射治疗中的实施情况,呼吸运动对放疗治疗的影响是很大的,呼吸控制技术的应用及控制一直备受关注,许教授从使用呼吸控制技术的准备,使用的流程方法和临床应用案例进行了经验分享。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林承光教授带来了“放射治疗师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林教授报告了全国放射治疗师职业调查结果,对治疗师职业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国外治疗师的现状,对未来治疗师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规划,为国内放疗单位人才管理和培养提供了向导。
整场会议历经9个多小时,与会专家热情高涨,激情不退,思想的火花在热点交流环节中不停地碰撞,也让在线学习观摩的临床医生产生了诸多医者的共鸣。
湖北省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主委杨坤禹教授总结发言
最后,杨坤禹教授对本次大会进行了总结,感谢各位领导、专家一直以来对肿瘤中心的关心与支持。对为此次会议辛苦付出的参会的同仁们、后台默默奉献的工作人员表达了由衷感谢,希望借助本次大会可以促进先进放疗技术和理念的推广和应用,提高省内肿瘤放射治疗的水平,推动省内放射治疗事业的发展。本次大会虽然采用线上形式举办,但并不影响广大肿瘤界同道的学习和参与热情。大家在直播平台下纷纷留言,盛赞本次大会授课内容紧跟前沿、精彩纷呈,讨论嘉宾积极互动、讨论热烈,堪称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盛宴。期待明年再次相会,继续聚焦肿瘤精准诊疗,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简介:
协和医院肿瘤中心位于武汉市江汉区马场路109号,1987年在协和本部组建肿瘤科,2002年异址扩建。20多年来,在多名中心领导包括伍钢教授、张涛教授、杨坤禹教授带领下,逐渐发展成设有肿瘤科 8 个专科(包括头颈肿瘤、胸部肿瘤、腹部肿瘤、妇科肿瘤、淋巴瘤、乳腺肿瘤、肉瘤与黑色素瘤科和放疗科)共16个病区、肿瘤外科4个病区(包括胸部肿瘤外科、消化系统肿瘤外科、乳腺甲状腺肿瘤、骨科)、日间诊疗、中西医结合等专业单元的综合性肿瘤专科医院。肿瘤科现年门诊量超14万余人次,年出院人数过7万,日放疗患者超500人次,年放疗患者超6000余例。2008年以来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20余项 , 发表 SCI 论文660余篇,获得各类科研经费近1亿元。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药理试验基地,教育部“肿瘤侵袭转移和生物靶向治疗”重点实验室建设单位、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是国家卫健委肿瘤学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国家肿瘤放射治疗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国医师协会肿瘤放射治疗分会副会长单位,也是十三五规划教材《放射肿瘤学》、英文版肿瘤学《Oncology》副主编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