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百强榜 |“2022年度中国泌尿肿瘤百强榜”查房实录——中山孙逸仙&深圳人民

2022年11月16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2年度中国泌尿肿瘤百强榜”查房实录——中山孙逸仙&深圳人民场于2022年11月18日于线上、线下平台成功举办。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黄健教授及深圳市人民医院肖克峰教授向与会专家问好并致辞。
黄健教授:今年是中国泌尿肿瘤百强榜项目的第二年,该项目旨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推进规范化的多学科团队诊疗(MDT)模式,让更多的团队和医生能够参与高水平会诊、不断交流学习,使更多疑难泌尿系肿瘤患者能够获得及时、高效、便捷、个性化的治疗。相信中国泌尿肿瘤百强榜的活动一定会越办越好,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传承百强精神,引领百强时代。
肖克峰教授:MDT作为一种新型、多维度、个体化的诊疗模式,为解决疑难病例各个环节中的难点和疑点提供了很好的策略与思路,最大限度提高肿瘤患者治愈率、延长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中国泌尿肿瘤百强榜活动全面提升了全社会对泌尿肿瘤的了解与认知,促进全社会对泌尿肿瘤患者的关注。预祝2022年度中国泌尿百强榜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第一环节:指南解读,循证优先

深圳市人民医院郭吉楠教授分享了2022版《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更新热点解析。

立足国际视野,达罗他胺为nmCRPC标准优选

PCWG指南的更新引导其他指南关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定义的变迁。PCWG中定义CRPC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阈值也在不断变化。1999年为≥5ng/ml;2008年为≥2ng/ml;2015年降低至≥1ng/ml,除非单纯小细胞癌,否则确认升高为进展的唯一指征。这意味着,PSA≥1ng/ml即可定义为CRPC。研究显示,PSA>2ng/ml标准下,55%传统影像学阴性的非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患者使用PSMA-PET检测发现转移。基于此,2022版指南率先提倡PSA≥1ng/ml应立即启动nmCRPC治疗,使患者获益。

nmCRPC治疗目标应兼顾生存获益、生活质量及用药安全。2022版指南中nmCRPC患者治疗I级推荐的药物包括阿帕他胺、达罗他胺、恩扎卢胺。ARAMIS研究中,达罗他胺显著延长无转移生存期,超半数患者PSA下降≥90%,超8成的患者可以下降大于50%,PSA下降深度与2年总生存期(OS)正相关。达罗他胺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少,发生跌倒、骨折、皮疹等风险较同类药物低,完整治疗率达83.4%,显著降低死亡风险、延长OS、维持患者生活质量。达罗他胺作为CSCO指南nmCRPC优选标准治疗,尤其适用于以老年患者为主的前列腺癌人群。

重视mCRPC骨转移,α核素镭-223引领精准治疗

中国前列腺癌患者确诊时疾病晚期和骨转移的比例较大,大部分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出现骨痛。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案仍有较高的骨相关事件(SRE)发生率,不良反应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获益。mCRPC患者的治疗目标为延长生存和改善生活质量。骨靶向的α核素是患者全新的选择,不仅延长生存、改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预防和治疗SREs、缓解疼痛。ALSYMPCA研究显示,镭-223治疗mCRPC可显著提高患者OS、延缓患者首次症状性骨骼事件发生时间。亚组分析证实化疗前使用镭-223的患者生存获益更佳,中位OS可达16.1个月。真实世界证据表明,镭-223一线治疗mCRPC可使患者获得更佳的生存获益,生活质量也更好。

2022版指南以1A类证据I级推荐mCRPC患者接受镭-223治疗。接受>4次镭-223注射的患者生存期更长。因此,镭-223应在整个6个周期内给药,除非患者发生确认的疾病进展或不可接受的毒性。完成6个周期与未完成镭-223注射的患者相比,死亡风险降低66%。mCRPC骨转移之后、内脏转移之前使用镭-223治疗可将其临床获益最大化。可以肯定的是,镭-223已经改变了mCRPC骨转移的治疗格局。

第二环节:多科合作,规范治疗

输尿管、膀胱恶性肿瘤MDT一例分享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长昊教授分享了第一个病例。
病例一:48岁,男性。主诉“右侧输尿管癌、膀胱癌术后1年余,持续肉眼血尿11月”。2021年因无痛性肉眼血尿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右侧输尿管癌+膀胱癌。术后7月予膀胱灌注卡介苗期间出现持续肉眼血尿,未再规律随访。1月前复查CT不除外肿瘤复发,患者未予重视。诊断:输尿管、膀胱恶性肿瘤。现患者一般状态差,已予输血、左肾造瘘、持续膀胱冲洗治疗。膀胱镜检示尿道前列腺部广泛赘生物,膀胱后满布菜花样肿物,病理符合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未见间质浸润。讨论下一步治疗方案。

MDT讨论:该患者病理结果目前支持为膀胱尿路上皮癌。建议患者肌酐稳定后进一步完善磁共振平扫+弥散、PET-CT检查以进一步评估病情,条件允许可完善基因检测。建议该患者积极对症治疗后行根治性姑息手术治疗。

前列腺恶性肿瘤MDT一例分享

深圳市人民医院郭吉楠教授介绍了第二个病例。
病例二:71岁,男性。主诉“前列腺癌根治术后1月余”。辅助检查:PSA 29.18ng/ml;增强MRI示前列腺移行带及外周带异常信号,考虑前列腺伴盆腔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PI-RADS 5分;穿刺病理提示前列腺腺泡癌,Gleason评分4+3=7分;全身骨显像示L3-L4骨代谢异常增高,考虑良性病变。诊断:前列腺恶性肿瘤。治疗:予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示前列腺腺泡癌,周围可见前列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Gleason评分9分,瘤荷约80%,有局灶性扩散,切缘阳性,淋巴管血管内癌栓,侵犯神经,膀胱表面淋巴结见癌组织转移。讨论下一步治疗方案。

MDT讨论:该患者现诊断前列腺癌(pT2cN1M0)明确,不除外远处转移,建议完善PET-CT检查以进一步评估病情。尽快复查PSA,根据PSA水平协助评估并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预计该患者预后欠佳,需积极辅助治疗。

本次大会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及深圳市人民医院MDT团队激烈的探讨中圆满落下帷幕。会议最后,黄健教授与肖克峰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开展MDT的目的不仅仅是为患者制定最佳的诊疗方案,同时也提高了医疗团队的诊疗水平,最终推动中国泌尿外科蓬勃发展。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会议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Cheron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K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