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梧叶一声秋,赣血髓心情深舟。2022年10月29-30日,为了促进江西省血液病的规范化诊疗,由江西省整合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办的“2022年江西省整合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四次学术会议(江西省淋巴瘤/骨髓瘤诊治新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暨“赣血情深·髓心共进”多发性骨髓瘤高峰论坛及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会议“以云端方式盛大召开。在本次会议中,全国相关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齐聚,与江西省、地、市和县级医院的血液病专家和学科骨干共论血液疾病规范化诊疗、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盛况空前,【肿瘤资讯】特此报道!
10月29日会议
10月29日,江西省骨髓淋巴瘤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暨江西省整合医学会血液学会分会多发性骨髓瘤高峰论坛大会如期举行。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学院邱录贵教授率先在致辞中表示,国内顶尖骨髓瘤专家齐聚本次会议,共话骨髓瘤的规范化诊治、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进展,望与会学者共同努力,为中国血液学疾病尤其是淋巴瘤的诊疗作出应有贡献。
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学院邱录贵教授
大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陈文明教授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菲教授主导的会议表示高度赞扬,同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大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陈文明教授
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侯健教授表示,目前我国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疗已取得多项成绩,达到同际先进水平,衷心祝愿在李菲教授的带领下,江西省在MM领域取得更大、更强的成绩。
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侯健教授
大会执行主席李菲教授指出,近年来江西省血液学规范化诊疗水平得到较大提升,这离不开各位专家及学者给予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真切的感谢。
大会执行主席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菲教授
会议伊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糜坚青教授就《多发性骨髓瘤CAR-T治疗》主题进行学术分享。糜坚青教授详述了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热门靶点、MM复发机制及目前涌现的临床研究等,相信随着CAR-T治疗的进步,定会为MM带来更好的生存。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蔡真教授针对《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难点和痛点》主题进行学术分享。蔡真教授表示,MM目前仍不可治愈,患者会经历多次复发,R/R MM复发时的治疗策略是联合、转换和升级,对于髓外复发的治疗目前仍在探索当中。
接下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侯健教授分享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MM》。侯健教授指出,目前异基因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有望治愈MM的有效手段。在移植的安全性和供者来源问题得到解决的前提下,如何降低复发是其关键问题。
广州医科大学毛新良教授分享其学术议题《蛋白酶体抑制剂抗多发性骨髓瘤的新机制》。毛新良教授讲述了细胞焦亡与PI的关系,其中PI诱导MM细胞焦亡依赖于GSDME蛋白,也与BAX蛋白有关。
随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安刚教授详述了《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的学术汇报。安刚教授表示,建立平台,确定研究方向是MM临床研究的关键,还分享了进行MM临床研究的实现途径。
在专题会议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丽教授分享了《谈骨髓瘤患者长期生存与生活质量》。张丽教授指出MM患者的长生存与高质量生活同等重要,IRd全口服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的持续治疗。
接下来,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周文教授分享了《氨基酸代谢失衡促进多发性骨髓瘤进展的机制研究》。周文教授指出, MM患者骨髓内氨基酸代谢的改变也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MM宿主骨髓/外周血代谢产物-肠道菌群失衡也可促进MM发病,尤其是氮源循环微生物。未来,或可通过干预氨基酸代谢指导MM治疗。
随后,南京中医药大学杨烨教授进行《AIMP1促进MM细胞增殖以及骨破坏作用及机制研究》的演讲。杨烨教授表示,AIMP1是一种促进破骨细胞生成的炎症细胞因子,可直接促进MM恶性增殖,并分享了AIMP1成为MM的潜在治疗靶点的机制。
此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陈文明教授分享了《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病变诊治进展》。陈文明教授指出,对于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病变,RISS分期可用于预后判断。硼替佐米方案一线治疗、来那度胺治疗、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ALLO-HSCT均可作为治疗选择。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孙春艳教授讲授了《外周血循环浆细胞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孙春艳教授分享了循环浆细胞(CPCs)的检测手段、预后影响因素及其所在中心对CPCs的相关研究和由此引发的思考和见解。
苏州大学庄文卓教授分享了《负载硼替佐米的外泌体的制备及其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庄文卓教授讲解了优化后的硼替佐米,即抗-BCMA抗体的外泌体的制备流程,及其抗MM优效性的验证研究。
10月30日会议
10月30日,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会议暨江西骨髓瘤淋巴瘤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正式召开。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今年血液学会议既涵盖学术专题,又囊括大咖点评及热点讨论,望血液学专家学者共进学组风范,践行血液理念,持续精进,不断提升中国血液疾病诊疗水准。
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
大会主席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建勇教授表示,江西血液学在李菲教授带领下发展得蓬勃兴盛,希望本次会议能够带给与会专家学者们满满的收获,同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大会主席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建勇教授
大会主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牛挺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江西省的血液学科在李菲教授的带领下已取得长足进步,望所有血液领域的专家学者秉持愚公移山的艰苦奋斗精神,共建中国淋巴细胞疾病诊疗规范,携手共进。
大会主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牛挺教授
会议初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率先分享了《道路相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靶向治疗》。赵维莅教授分享了不同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不同的起病部位、不同生物标志物,在使DLBCL诊疗更精准、更个体化中的作用。
后续,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建勇教授分享了《CLL 治疗现状与治疗模式演进》。李建勇教授从化疗、化学免疫治疗、小分子靶向治疗及有限疗程治疗四大方面介绍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治疗模式的演进。
随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翟琼莉教授进行《2022WHO淋巴瘤分类更新解读》。翟琼莉教授从编纂人员、WHO分类框架及其变化对2022WHO淋巴瘤更新要点进行简介,同时她也提示,所述内容最终以2022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蓝皮书为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钱文斌教授进行《基于免疫治疗策略的新型溶瘤病毒疗法的研究进展》汇报。钱文斌教授对其团队在研的携带CD19/CD3新型双特异性抗体溶瘤痘病毒和针对CD47进行改造的溶瘤痘病毒在血液肿瘤方面的临床前研究进行介绍。
接下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袁燕教授分享了《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诊治》。袁燕教授分析了PCNSL当前的一线治疗方案,并讲解了一线巩固治疗方案和多种用于PCNSL的靶向药物,如BTK抑制剂等。
在随后的卫星会议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易树华教授以《精益求精--CLL患者优化治疗策略》一题进行汇报。易树华教授指出,靶向治疗时代,CLL有可能成为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对于心血管高风险患者,共识推荐优选新一代BTK抑制剂。
福建省肿瘤医院吴晖教授分享了《2022CSCO指南升级推荐——安适利改变CD30阳性淋巴瘤治疗格局》。吴晖教授分享了靶向CD30的维布妥昔单抗可实现淋巴瘤高效缓解、减轻患者疾病负担,并获多项指南推荐。
随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卫教授分享了《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AITL)的治疗》。徐卫教授分享了基于患者年龄、ECOG评分等系统可有效预测AITL预后及未来在治疗选择上的探索。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耀教授分享其学术议题《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进展》。刘耀教授讲述了早期、晚期及难治疗性期CTCL患者的治疗方案及新药(如抗CD30靶向药)、新方案的研究进展。
接下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白鸥教授进行《T细胞淋巴瘤靶向治疗临床实践分享》。白鸥教授系统性的从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分类 、发病率、地域特征、预后及目前可选择的治疗方案进行介绍。
随后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高力教授分享了《霍奇金淋巴瘤治疗进展与临床实践》。高力教授指出,BV和PD-1抑制剂已广泛用于R/R HL,双药时代仍有部分HL进展为复发难治,CAR-T、PI3K等新药,尤其是联合应用具有前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丁凯阳教授汇报——《新药时代PTCL的治疗何去何从》。丁凯阳教授指出,PTCL的一线治疗仍以化疗为主,但可行传统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此外还需考虑疗效与毒性的平衡。
会议最后,李菲教授总结道,“本次会议29日当天观看人数达1.8万人次,上午会议聚焦于骨髓瘤临床进展,下午会议专注于骨髓瘤领域的基础研究;30日会议观看人数达1.2万人次,上午聚焦于B细胞淋巴瘤,下午专注于T细胞淋巴瘤。相信为期2天的精彩授课内容和热烈的专题讨论为大家带来更多收获,愿再携手创佳绩,共创骨髓瘤诊疗奇迹。“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Da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