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跃”见指南——陈文明教授:循证证据助力RRMM指南更新,临床实践仍需量体裁衣

2021年05月18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1年3月1日,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发布了2021版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治疗指南,这是继2016版的再次更新。那么,本版指南更新了哪些内容?又有哪些循证医学证据值得关注?据此,【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陈文明教授进行解读。


               
陈文明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主任
北京市多发性骨髓瘤医疗研究中心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血液病学系主任
医学参考报检验医学频道编辑部主任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委员
亚洲骨髓瘤网(AMN)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骨髓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常委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常委骨髓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抗白血病联盟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分会常委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淋巴血液肿瘤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医师分会整合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学组成员

新旧版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治疗指南区别         

陈文明教授:和旧版指南一样,新版《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治疗》指南中,第一部分内容强调了RRMM的定位及治疗指征;第二部分内容不仅强调了首次复发骨髓瘤的治疗策略,还对多线复发或多药耐药的骨髓瘤患者的治疗策略进行了指导。总之,新版指南对包括免疫治疗、细胞治疗在内的整个RRMM治疗策略进行了阐述。由于旧版指南到新版指南发布期间,RRMM治疗策略不断更新,新药日趋增多,因此,新版指南进行了较大更新。

指南推荐来那度胺用于RRMM首次复发一线治疗      

陈文明教授:无论国内外,目前均以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VRD方案)作为首选治疗方案。而且,随着我国仿制药的增多,VRD方案应用比例随之增加。临床实践中通常以VRD方案进行诱导治疗,随后使用来那度胺进行维持治疗。因此,复发的患者即是对来那度胺耐药的人群。对于首次复发的患者,更多推荐的是以泊马度胺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即硼替佐米+泊马度胺+地塞米松(VPD方案),若对硼替佐米耐药,则可更换为卡非佐米,即卡非佐米+泊马度胺+地塞米松(KPD方案)。

该一线治疗推荐,证据来源于OPTIMISMM研究结果,对于来那度胺难治性RRMM患者首次复发时一线治疗采取VPD方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可以达到17.8个月。因此,目前国内对于使用VRD方案进行一线治疗且用来那度胺进行维持治疗的患者,首次复发时采取VPD方案,该选择与新版指南亦相符合。

RRMM二线及以上治疗选择以泊马度胺为基础的治疗方案        

陈文明教授:对于二线及以上RRMM患者的治疗,国际上采用以泊马度胺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其中,对于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均耐药的患者,首选KPD方案。此外,诸如BCL-2抑制剂的小分子靶向药亦可选用。还有CD38单抗,除了将其作为多线复发患者的治疗选择之外,还将其与其他治疗手段联合之后进行治疗线数的前移。

在我国范围内,对于多线复发的患者,现在不仅有了泊马度胺,卡非佐米亦即将上市,今后,针对多药耐药的RRMM患者,我们亦可以选择KPD作为主要的治疗策略。如今,BCL-2抑制剂也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未来亦会上市,从而丰富多线复发患者的治疗选择。

对于多线耐药的患者,虽然治疗选择多,但是相比新诊断或首次复发的患者而言,缓解时间短,因此,首次复发后的治疗极为重要,若能出现完全缓解或者骨髓微小残留病(MRD)阴性,则出现多线复发的风险就低。

新版指南更新对我国RRMM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陈文明教授:新版指南的更新对我国RRMM的临床实践指导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在于新版指南对于循证医学证据进行了汇总、更新、分级、转化,使得临床实践进行方案选择时更加明确。而且由于泊马度胺、CD38单抗、卡非佐米等新药不断上市、即将上市以及我国正在进行的小分子靶向药的临床试验,使得我国RRMM患者可选择的药物亦日趋与国际接轨,使得新版的指南对于中国的RRMM患者亦更具备适用性。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Ervin
排版编辑:G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