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肿瘤资讯
2020年中国抗癌协会(CACA)淋巴瘤巡讲-哈尔滨站于12月25日和26日线上召开。本次会议规模盛大,共分为4个专场:淋巴瘤发展专场、淋巴瘤年终盘点专场、淋巴瘤新药应用专场和结外淋巴瘤专场。会议内容紧密联系临床,全面且前沿,近百位淋巴瘤领域大咖齐聚云端,结合临床体会和最新指南,针对淋巴瘤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介绍,并与其他多位专家展开深入讨论,会议非常精彩,小编特此整理如下。
淋巴瘤发展专场-大咖为我国淋巴瘤事业发展献计献策
12月25日,“淋巴瘤发展专场”如期在线举行,领域内知名专家齐聚一堂为我国淋巴瘤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首先,大会主席石远凯和张清媛教授分别进行开场致辞。
随后,在洪小南教授主持下,石远凯教授以 “中国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发展历程”为主题,梳理了我国淋巴瘤领域新药研发过程和前景,令人鼓舞。
由克晓燕教授主持,张会来教授作为第二位讲者,围绕“淋巴瘤专科发展”这一主题, 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进行报告,亮点频频。
接下来,由苏丽萍教授主持,黄慧强教授带来题为“中肿淋巴瘤研究结果汇报”的报告,展示了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不同亚型淋巴瘤领域的研究工作,令人信服。
薛宏伟和王晓波教授与以上讲者就我国淋巴瘤的发展情况展开讨论,将会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随后,在高子芬教授的主持下,李小秋教授带来题为“病理科在淋巴瘤专科化建设中的作用”的报告,强调了规范化的病理诊断在淋巴瘤诊治中的重要地位。除可明确诊断外,可为免疫及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依据,如检测CD20、CD19、CD38、ALK、PD-L1及BCL-2等,另外可提供预后信息,指导个体化治疗。
接着在高玉环教授的主持下,刘艳艳教授带来题为“淋巴瘤新药进展”的报告,详细介绍了淋巴瘤领域新药研究进展。
随后,耿敬姝、王巍教授与多位专家就淋巴瘤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展开激烈讨论。
最后,张清媛教授对淋巴瘤发展专场的内容进行总结。
淋巴瘤年终盘点专场—大咖共盘淋巴瘤最新进展
12月25日下午,“淋巴瘤年终盘点专场” 紧锣密鼓地召开。淋巴瘤领域的领军人物分别就某种亚型淋巴瘤的诊疗现状展开介绍,引领临床及科研前沿。
首先,大会主席马军和姜文奇教授分别进行开场致辞。
随后,由杨威教授主持,曹军宁教授带来题为“DLBCL诊疗现状" 的报告,围绕DLBCL展开详细介绍,尤其介绍了最新临床试验结果。
接着,在杨顺娥教授的主持下,CLL领域的领军人物徐卫教授带来题为 “年终盘点-CLL”的报告,徐卫教授详细介绍了CLL的概念、治疗指征和一线治疗方案,随后重点讲解目前CLL治疗模式,BTK抑制剂无化疗方案长期治疗控制CLL病情,但存在缓解深度有限、克隆演变、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经济可持续差等问题, BCL-2抑制剂为基础的限时治疗模式追求深度缓解。
韩为东教授以 “2020-CART淋巴瘤盘点"为题目,重点关注了淋巴瘤领域CART治疗进展,王树叶教授主持了韩为东教授的讲座。
其后,王亚兰教授和刘鹏教授展开讨论。
接下来,由李玉富教授主持,王昭教授围绕“EBV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的诊治”这一讲题展开报告,王昭教授从几个真实的病例,讲解了EBV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选择,强调EBV相关的T细胞或NK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存在较大异质性,可以从反应性增生到恶性肿瘤不等,目前缺乏标准的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仍是唯一可治愈的手段。
在苏航教授的主持下,白鸥教授带来题为“MCL共识解读与新靶向治疗进展”的报告,以MCL为切入点进行总结,参会人员收获颇丰。
之后,赵文辉教授主持了宋玉琴教授的报告,宋玉琴教授重点讲解了“双抗在淋巴瘤中的应用”。
接下来,孙秀丽和赵曙教授展开讨论。
最后,张清媛教授对淋巴瘤年终盘点专场进行总结。张清媛教授表示新药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新的靶向药物、双抗等和新的治疗如CART代表淋巴瘤领域最大的研究进展。
新药应用专场—大咖共议新药规范应用
12月26日的学术报告主要围绕着新药应用和结外淋巴瘤。在上午的新药应用专场中,大会主席石远凯和冯继锋教授分别致开场辞。
随后,由张铀教授主持,刘辉教授分享了题为 “来那度胺在淋巴瘤的应用”的主题报告,介绍了免疫调节剂来那度胺在淋巴瘤诱导、维持治疗等阶段的应用。
在胡建达教授的主持下,邹德慧教授带来题为“CART在r/r DLBCL治疗中研究进展”的报告,强调CART为复发难治DLBCL的治疗选择之一。
接下来,由刘爱春教授主持,李志铭教授带来题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进展”的报告,李志铭教授讲到,外周T细胞淋巴瘤具有高度异质性和预后差的特点,中国最常见的类型为NK/T细胞淋巴瘤。除ALK+系统间变大细胞淋巴瘤外,其他类型患者接受CHOP方案治疗5年总生存期不足50%。并且,患者一旦复发/难治,存活率明显下降。Echelon2是一项开放性、多中心、随机、III期试验,比较了CD30偶联抗体维布妥昔单抗(BV)+CHP 和 CHOP一线治疗CD30+PTCL患者的疗效。中位随访36.2个月,BV+CHP组PFS显著获益(48.2个月vs 20.8个月),无进展生存事件的风险降低29%,BV +CHP可使死亡风险降低34% 中位随访42.1个月,两组均未达到中位OS。2019年NCCN指南经将BV联合CHP作为PTCL的一线推荐,ALCL优选BV+CHP,同时也推荐用于其他CD30阳性的组织亚型。
接下来,周虹和李云教授展开讨论,各位大咖思想碰撞,激起更多灵感的火花,促进了新药更规范、更好的应用。
随后,在何小慧教授主持下,王欣教授带来题为“硫培非格司亭在淋巴瘤中的应用新进展”的报告,重点介绍了硫培非格司亭的疗效及安全性。
邢晓静教授主持下,徐兵教授带来题为“伊布替尼-复发MCL治疗之优选”的报告,以复发MCL为切入点介绍了BTK抑制剂伊布替尼的疗效及安全性。
随后,由王丽茹教授和洪珞珈教授展开讨论,参会专家就新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各抒己见,讨论现场非常热烈。
最后,张清媛教授对新药应用专场的内容进行总结。
结外淋巴瘤专场—大咖共话结外淋巴瘤诊治
本专场由王华庆和张清媛教授担任大会主席,首先致开场辞。
接下来,六位专家分别就六种常见结外淋巴瘤的诊断、一线及二线治疗方案及研究进展展开介绍。
首先,由何娟教授主持,张明智教授带来“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报告,尤其介绍了其中心方案治疗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接下来,由白元松教授主持,张薇教授重点讲解了原发中枢淋巴瘤的诊治进展,包括原发中枢淋巴瘤的诊断标准、预后体系及一线、二线治疗方案等。
随后在顾康生教授的主持下,邹立群教授针对原发皮肤淋巴瘤的重要研究进展展开介绍。
满迎春和刘刚教授和三位专家就上述三种常见结外淋巴瘤展开讨论。
接下来,李晓玲、刘丽宏和张清媛三位教授分别关注了原发纵隔、胃肠和乳腺淋巴瘤。之后由周辉教授主持,李晓玲教授围绕原发纵隔淋巴瘤热点话题展开分分享。
之后由双跃荣教授主持,刘丽宏教授围绕原发胃肠淋巴瘤的治疗进展进行报告。
最后,由孙秀华教授主持,张清媛教授分享了原发乳腺淋巴瘤的重要研究进展。
接下来,迟立杰、倪向东教授展开讨论。
最后,王华庆和张清媛教授进行总结,两位教授表示六位讲者结合自身临床体会和最新指南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常见结外淋巴瘤的诊治情况,分享了领域内的重要治疗进展,内容实用且前沿,帮助大家后续在临床工作中对这些淋巴瘤亚型的诊治。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无疑将加深我们对淋巴瘤的认识,进一步规范新药的使用和促进相关研究的开展,为提高我国淋巴瘤的规范化诊治水平贡献力量。
自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以来,CACA淋巴瘤专业委员会积极响应国家“抗疫”号召,集结数百位顶级淋巴瘤专家,开展一系列淋巴瘤诊疗指南巡讲、疾病宣教、最新进展解读、病例实战经验分享等线上直播活动,使国内广大的淋巴瘤专业医生、患者等能在疫情这个特殊期间“有所知、有所得”,强力推进了淋巴瘤的规范化诊疗进程,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这一共同目标贡献出巨大力量!
排版编辑:Da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