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精彩回眸】智汇淋云 · CSCO淋巴瘤联盟学术巡讲—郑州场

2020年08月02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北京健康促进会联合主办的“提高血液内科、肿瘤科医生诊疗能力建设项目”将于2020年7月至2020年8月拟在全国核心县市级城市展开多场远程教学培训系列活动。本系列活动将围绕相应疾病向基层县市医务工作者传递规范化诊治理念,传达治疗进展新知。2020年7月22日智汇淋云 · CSCO淋巴瘤联盟学术巡讲—郑州场如期在线上召开。良医汇对本系列活动进行全程直播,并将会议内容进行整编,以飨读者!

首先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和河南省肿瘤医院的宋永平教授作为主席致辞。

officeArt object.png

第一位讲者为来自河南省人民医院的朱尊民教授,其讲题为“CD30+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策略”。朱尊民教授首先介绍了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流行病学情况,中国人群发病率高,疾病侵袭性高,预后差,5年生存率大约只有30%。59% PTCL患者表达CD30,CD30是PTCL-非特指型(NOS)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接下来朱教授重点介绍了CD30+ PTCL的治疗现状,近几年PTCL的治疗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对于ALK阴性PTCL患者,ALK阳性PTCL患者预后稍好。目前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标准治疗,其次可选择CHOP、CHOEP及DA-EPOCH等方案化疗,但PTCL患者的整体预后不容乐观。临床中存在很多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

CD30抗体偶联药物及免疫调剂如西达本胺改善部分PTCL患者的预后。CD30抗体偶联药物Brentuximab vedotin (BV,维布妥昔单抗)+CHP治疗PTCL 总有效率(ORR)为100%,完全缓解(CR)率为88% ,4年总生存期(OS)为80%,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52%,极大提高了患者的整体预后。罗米地辛联合CHOP方案疗效并不十分满意。来那度胺联合CHOEP治疗CR率为48% 但患者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末梢神经炎等较重。BEL(Belinostat)是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BEL+CHOP方案治疗CR率为 72%,且具有良好耐受性,目前美国已批准BEL用于治疗复发/难治(R/R)PTCL。

ECHELON 2 是一项开放性、多中心、随机III期临床研究,比较了BV联合CHP和CHOP方案治疗CD30+PTCL的疗效。研究共纳入452例患者,随机分组,组间患者在年龄、种族、体能状态、疾病类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BV+CHP 和CHOP治疗CR率分别为 68%和 56%,ORR率分别为83%和72%。中位随访36.2个月,两组患者PFS分别为48.2和20.8个月,BV+CHP治疗无进展生存事件风险降低29%。BV+CHP治疗死亡风险降低34%,中位随访42.1个月,两组患者均未达到中位OS。亚组分析显示几乎所有亚组中BV联合CHP疗效均由于CHOP。不良事件方面尤其周围神经病变,两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相似。相关性分析显示BV+CHP疗效不依赖CD30表达。另有五项研究探索CD30单抗疗效和CD30表达的关系,结果发现任何CD30表达水平甚至CD30表达为0的患者均可观察到疾病缓解。CD30表达水平不影响CD30单抗治疗疗效。基于以上数据2019年NCCN将CD30抗体偶联药物BV作为PTCL的一线治疗推荐。最后朱教授简单介绍了PTCL的一线巩固治疗策略和治R/R患者的治疗选择,尤其提到BV治疗R/R PTCL疗效显著。

第二位讲者为来自辽宁省肿瘤医院的刑晓静教授,其讲题为“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疗进展”。 刑晓静教授讲到尽管一线R-CHOP方案极大改善了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但只有50%-60%患者可获CR,5%患者为PR,20-30%患者复发,15-25%患者为难治,在R-CHOP方案基础上加减其他药物并未改善DLBCL患者的PFS及OS,可能与DLBCL存在异质性,IPI评分不能很好判断预后,不能满足治疗需求相关。接下来邢晓静教授重点讲了DLBCL新的分子分型方面的进展。2000年根据基因表达谱(GEP)将DLBCL分为ABC 、GCB和不能分类 3种,但这种分型需要新鲜组织且成本较高,后有学者提出利用免疫组化(IHC)区分ABC和GCB亚型,但准确性较差,2018年新英格兰杂志提出了DLBCL新的分子分型,整合突变、表达、融合等多种信息,将患者分为4种不同的遗传学亚型即MCD、BN2、N1及EZB,可指导分子靶向药物的使用及判断预后,但仍有部分患者无法进行基因分型。2019年提出了Staudt/NIH分型,是一种指导DLBCL不同亚型治疗的概率分类工具

officeArt object_5.png

接下来,刑晓静教授重点介绍了初治DLBCL的治疗进展,解读了2019年以来最新的几个药物临床试验结果包括ROBUST/E1412研究(R2-CHOP方案)、SMART START研究(RLI-CHEMO: 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伊布替尼)、CAVALLI研究(R-CHOP联合Venetoclax)及GO29044研究(Polatuzumab vedotin联合R-CHP)。

officeArt object_6.png

第三位讲者为来自河南省肿瘤医院的刘艳艳教授,其讲题为“CD30阳性淋巴瘤的治疗进展” 。刘艳艳教授首先介绍CD30是一种主要表达在肿瘤细胞表面,通过激活NF-κB等信号通路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是潜在的抗肿瘤治疗靶点。CD30是霍奇金淋巴瘤(HL)的主要诊断标记物,并在多种淋巴瘤亚型的肿瘤细胞表面上高度表达。维布妥昔单抗为靶向CD30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抗微管药MMAE偶联物,可通过多种细胞内机制及旁邻细胞效应发挥抗肿瘤作用。

维布妥昔单抗在各种类型CD30+淋巴瘤中疗效均获得验证。维布妥昔单抗是第一个用于治疗HL的靶向治疗药物,ECHELON-1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ABVD方案,维布妥昔单抗替代博来霉素(BV+AVD)方案一线治疗晚期HL患者,治疗4年显著降低了疾病进展/死亡风险31%,且降低严重、不可预测、致死性肺毒性的发生。基于ECHELON-1研究结果,最新NCCN指南中推荐维布妥昔单抗+AVD方案一线治疗HL(尤其博莱霉素不耐受,IPS大于等于4的人群)。HD21研究探索了相对于疗效肯定,毒性较高的BEACOPP方案,含维布妥昔单抗的改良BEACOPP方案(BrECADD方案,去掉了博来霉素和甲基苄肼)治疗HL的疗效,研究正在进行中。维布妥昔单抗联合PD-1单抗治疗尤其适合老年HL患者,ORR高达100%,耐受性良好。III期AETHERA(SGN35-005)研究数据显示对于ASCT高风险复发的HL患者ASCT之后立即进行维布妥昔单抗维持治疗PFS实现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延长。ASCT失败后抢救治疗疗效有限且毒性低,维布妥昔单抗治疗ASCT前R/R HL患者的PETCT完全代谢反应(CMR)率达69.2%。长期随访结果证实维布妥昔单抗联合PD-1单抗纳武利尤单抗治疗R/R HL 可维持疗效。另外I/II期研究结果显示维布妥昔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具有一定疗效,目前最新NCCN优先推荐维布妥昔单抗为基础的方案治疗R/R HL。

在B细胞淋巴瘤中,14-40%DLBCL高表达CD30, II期试验结果已证实维布妥昔单抗单药治疗R/R DLBCL的疗效,ORR为 40%左右,目前维布妥昔单抗联合其他药物治疗DLBCL的临床试验正在招募患者。维布妥昔单抗联合来那度胺治疗R/R CD30阳性B细胞淋巴瘤具有一定疗效。另外CheckMate 436研究显示维布妥昔单抗联合纳武利尤单抗联合治疗R/R原发性纵隔B细胞淋巴瘤, 中位随访11.1个月, ORR为73%, CR率为37%。对于CD30阳性PTCL,维布妥昔单抗联合CHP一线治疗优于CHOP,可显著改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且安全性可控。最新EHA会议上一项研究结果提示维布妥昔单抗联合ICE方案治疗R/R PTCL有一定疗效但疗效持续时间较短。最后刘教授总结目前NCCN推荐CD30抗体偶联药物维布妥昔单抗治疗多种类型淋巴瘤包括HL、DLBCL及PTCL等。维布妥昔单抗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四位讲者为来自河南省肿瘤医院的李玉富教授,其讲题为“复发难治HL: 免疫治疗新时代”。30% HL患者接受一线治疗会复发或难治,这部分患者可通过挽救性化疗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二线治疗延长生存,但存在治疗相关毒性如第二肿瘤、心脏毒性等。在免疫化疗时代,新型药物如CD30抗体偶联药物BV、PD-1单抗、CART治疗等提高了疗效降低毒性。李玉富教授尤其提到SGN35-003研究5年随访数据显示BV治疗ASCT复发R/R HL,ORR为72%,CR率为33%,OS 为 40.5%,PFS为9.3个月。SGN35-005研究结果提示ASCT高风险复发的HL患者ASCT之后立即进行BV维持治疗,5年PFS为41%,耐受性良好。免疫联合治疗时代,BV联合PD-1单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河南省肿瘤医院的周可树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马杰教授及河南省肿瘤医院的姚志华教授针对维布妥昔单抗治疗的适应症,单药及联合治疗的疗效等热点问题进行激烈讨论。

 最后,马军教授和宋永平教授作为大会主席对会议进行总结,庆祝本次学术会议圆满成功。


责任编辑:Amiee
排版编辑:熊凡

评论
2020年08月03日
张云路
江山贝林医院 | 肿瘤科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