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大咖齐聚 精彩纷呈】2020国际乳腺癌高峰论坛暨中美乳腺癌高峰论坛第二天精彩回顾

2020年06月20日
来源:肿瘤资讯

6月19日上午8点,由广东省药学会主办,广东省人民医院承办,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协办的2020国际乳腺癌高峰论坛暨中美乳腺癌高峰论坛迎来了第二天的会程。国内外乳腺癌领域顶级专家齐聚线上交流分享乳腺癌最新诊治经验,并围绕国内外乳腺癌新辅助诊治热点、不同分型乳腺癌精准治疗策略以及乳腺癌外科诊疗研究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为乳腺癌的治疗集思广益,内容精彩纷呈。

1.jpg

开幕式环节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任国胜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锋教授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主持。广东省人民医院余学清院长、吴一龙教授分别发表开幕致辞。余学清院长表示,受疫情影响,本次国际乳腺癌高峰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特殊形式举办,感谢以廖宁教授为首的组委会以及各位专家同仁对本次会议的支持与参与,衷心祝贺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

微信图片_20200620230508.png

余学清院长发表开幕致辞

吴一龙教授在致辞中也同样表示,受疫情影响今年中外专家通过线上会议这一特殊的方式在“云端”相聚,但线上交流并不能阻断友谊,学术的纽带将我们永远连接在一起。希望明年中外专家能够共聚广州,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增进中外友谊。

微信图片_20200620230511.png

吴一龙教授发表开幕致辞

开幕致辞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院士在主题演讲中首先对肿瘤生态系统、肿瘤免疫编辑、乳腺癌免疫治疗最新进展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并提出了乳腺癌未来免疫治疗方向和策略的展望。

2.jpg

宋尔卫院士:乳腺癌免疫治疗进展

随后,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首席执行官Clifford Hudis教授通过TAPUR研究的开展以及肿瘤质量实践计划(QOPI)以及CancerLinQ项目的实施介绍了ASCO工作的内容以及乳腺癌治疗新的发展道路。此外,来自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Clarles Balch教授为我们介绍了“Cancer Expert Now”国际乳腺癌远程学习项目以及相关中国项目的开展情况。Balch教授指出,自2016年举办至今的中美乳腺癌高峰论坛以及每周三晚廖宁教授开展的分子肿瘤学网络研讨会等学术活动,切实惠及部分没有机会经常参加世界大会的医生获得前沿乳腺癌诊疗知识,助力中外学术交流进步。

3.jpg

Balch教授:CEN国际乳腺癌远程学习项目

中外连线,引领乳腺癌个体化治疗新时代

新辅助治疗在乳腺癌个体化综合治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使乳腺癌原发病灶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灶降期,达到使初始不可手术和不能保留乳房的患者获得手术和保留乳房的机会,提高保留乳房手术率的目的。同时,新辅助治疗作为体内药敏实验,还可以指导未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pCR)患者的后续强化治疗。

在新辅助治疗专场中,KATHERINE研究的全球总负责人Charles Geyer教授为我们详细阐述了KATHERINE研究的设计思路和结果分析,并介绍了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非病理学完全缓解(non-pCR)患者,辅助治疗中T-DM1应用。随后,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Sara Hurvitz教授结合TRAIN-2、neoCARH、PHERGAIN、三阳性乳腺癌Ⅱ(TP-Ⅱ)等研究,为我们分析了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降阶梯时代,我们是否能省去蒽环类药物或化疗的思考。

4.jpg

Hurvitz教授:ASCO精粹—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进展

Hurvitz教授就HR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需要降期的HR+肿瘤患者或许可以考虑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pCR率低且ORR结果不可靠,而其他标志物(Ki67,PEPI,基因组分数)可能可以更好地预测长期结果。此外,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综合癌症中心的乳腺癌专家Hope Rugo教授在大会中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免疫治疗对于乳腺癌的作用以及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新进展,并提出了增强乳腺癌免疫治疗作用的研究策略和前瞻性思考。

对于新辅助全身治疗后的外科手术方式选择,美国阿肯色州医科大学洛克菲勒癌症研究所乳腺科主任Suzanne Klimberg教授通过实际举例表明,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可以扩大保乳手术的适应症范围并进行整形保乳术,而新辅助化疗后保留乳头的乳房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与保留皮肤的乳房切除术相当,且保留乳头的乳房切除术在肿瘤学上是安全的。此外,对于新辅助治疗后腋窝手术的选择,美国外科肿瘤学会前主席Armando Giuliano教授在会议中谈到,新辅助化疗前淋巴结影像学和活检至关重要,而新辅助化疗后不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尤其是对于从阳转阴的cLN+患者),目前尚缺乏安全性长期数据。

5.jpg

Giuliano教授:新辅助治疗后腋窝手术的选择

云端相聚,共议HER2阳性乳腺癌精准治疗

HER2阳性乳腺癌恶性程度高,早期易复发转移,总体预后较差。尽管曲妥珠单抗的问世使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极大改善,但然而仍有原发性和继发性耐药的问题出现。为了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多种抗HER2靶向药物不断研发、各项临床试验展开积极探索。

在下午的会议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飞教授首先对PHOEBE研究进行了详细地解读。马教授谈到,PHOEBE研究表明,既往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接受吡咯替尼治疗的PFS较拉帕替尼显著延长,进一步证实吡咯替尼用于晚期二线HER2阳性乳腺癌的疗效可观,未来期待更多的创新药物及其临床与转化研究,给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多治愈和生存机会。随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李俊杰教授基于“HER2阳性乳腺癌是否应优选新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初始方案的选择”、“新辅疗效决定后续治疗策略”、“辅助优选方案”这4个关键决策问题,对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系统治疗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综合阐述,对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的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6.jpg

李俊杰教授: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系统治疗临床实践

而随着临床试验的进展和理念的更新,新辅助治疗后准确的病理评估日益重要,可借此判断疗效,并预测患者预后。在会议中,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的主任医师魏兵教授对2020版乳腺癌新辅助病理共识更新内容进行了解读,为更加精准化的乳腺癌临床治疗提供了病理学角度的见解。此外,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王殊教授分析了non-pCR患者不同治疗方案的生存获益,并分享了新辅助non-pCR治疗策略探索的最新成果。

随后,来自中日友好医院的张相林主任药师对《抗肿瘤生物类似药治疗药物监测药学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并分析了在临床真实世界如何开展抗肿瘤生物类似药治疗药物监测,从而强化抗肿瘤生物类似药在临床中的个体化用药策略,推动安全有效使用。在下午会议的最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吴炅教授回顾并梳理了乳腺癌外科诊疗研究进展,并指出目前外科手术仍然充满生机,依然是最具有循证依据的方法,而精准医学时代下的乳腺外科决策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多中心协作才能取得最大优势。

7.jpg

吴炅教授:乳腺癌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破局之道,共议ER+/HER2-乳腺癌管理模式

内分泌治疗因其兼具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是激素受体阳性进展期乳腺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近年来内分泌领域进展迅速,很多新型药物相继出现,其中包括多种可以逆转或延迟内分泌耐药的CDK4/6抑制剂。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可为激素受体阳性进展期乳腺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延迟至化疗时间,正逐渐改变国内外激素受体阳性进展期乳腺癌的治疗模式。

在晚上的“全球大咖说”专场中,来自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主席William Gradishar教授讲述了ER+转移性乳腺癌管理模式的变迁,他指出,目前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已经成为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一线以及二线的标准治疗方案,该联合方案治疗后进展的患者其突变具有较强的异质性,应选择何种治疗方案目前仍有待更多的研究去探索,目前多种靶向药物的成功(如PI3K抑制剂)为我们带来了希望。

8.jpg

Gradishar教授:晚期ER+/HER2-乳腺癌管理

此外,针对目前ER+转移性乳腺癌的管理,意大利IRCCS国家肿瘤研究所的Giuseppe Curigliano教授谈到,大部分患者应接受内分泌联合CDK4/6抑制剂治疗,所有亚组均能从CDK4/6抑制剂治疗中获益。此外,化疗也是可行的首选方案,尤其是对于内脏转移患者。

总 结

在第二天会议的最后,大会主席廖宁教授对当天会议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廖宁教授谈到,今天大会不仅参会专家阵容强大,且内容安排丰富多样,与会听众学习热情十分高涨。国内外乳腺癌领域顶级专家聚焦乳腺癌新辅助治疗过程中的重点、痛点和难点问题展开讨论,为参会者奉献了一场丰盛的学术盛宴。今天的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感谢国内外专家的经验分享,相信在国内外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全球的乳腺癌诊治事业一定会取得进一步的成功和收获!


相关阅读
评论
2020年08月11日
汤继英
十堰市人民医院 | 肿瘤科
热读聚焦
2020年06月26日
汤继英
十堰市人民医院 | 肿瘤科
学习学习
2020年06月26日
颜昕
漳州市医院 | 乳腺外科
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