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文献精选】淋巴瘤医生2月份必读文献

2019年03月01日
编译: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黄慧强教授淋巴瘤团队
来源:肿瘤资讯

近年来,随着新药或新治疗方案不断涌现,淋巴瘤的远期生存得到明显的提高。为了使淋巴瘤专科医生及时、快速和高效地掌握淋巴瘤领域最关键的新进展,【肿瘤资讯】特邀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黄慧强教授淋巴瘤团队重磅推出【黄慧强 | 淋巴瘤】专栏,欢迎订阅。每月1期,慧强教授与您不见不散! 

               
黄慧强
教授,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内科副主任

现任中国老年健康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CSCO抗淋巴瘤联盟副主席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主委

广东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CSCO甲状腺癌专家组组长

NO.1 《临床肿瘤学杂志》(JCO):Nivolumab在不适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或移植后失败的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一项单臂II期研究

Ansell SM, Minnema MC, Johnson P, et al.

目的

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治疗选择非常有限。肿瘤细胞可以利用PD-1检查点通路来逃避免疫监视。因此,本项研究旨在评估Nivolumab在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在这项开放标签的II期临床研究中,不适合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或者ASCT后失败的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接受Nivolumab(3mg/kg,每2周1次)的治疗。我们后续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检测9p24.1的基因突变情况。

结果

在121例受试者中,ASCT失败的患者(n=87)接受了中位数4疗程Nivolumab的治疗,不适合ASCT的患者(n=34)接受了中位3疗程Nivolumab的治疗。两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分别是9个月和6个月,独立评审两组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10%和3%,中位有效持续时间分别为11个月和8个月。ASCT失败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分别为1.9个月和12.2个月,而不适合ASCT患者为1.4个月和5.8月。其中,3例完全缓解的患者都来自ASCT失败患者组,其持续有效时间分别超过11个月、14个月和17个月。

24%的患者出现了3/4级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中性粒细胞减少(4%)、血小板减少(3%)和脂肪酶升高(3%)。在所有可进行9p24.1基因检测样本中,16%的样本检测到低水平的拷贝数增加,3%的样本具有基因扩增。

结论

Nivolumab单药治疗是安全的,但是两组患者总体有效率较低,并且9p24.1基因突变在DLBCL中并不常见。

图片 1.png

图1  可评价疗效患者的目标病灶变化。(A) ASCT后失败患者;(B)不适合ASCT患者;(C)获得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患者;(D) 病情稳定的患者

图片 1.png

图2  (A) 全组患者PFS; (B) 全组患者OS

翻译:平丽琴;校正:高岩
原文链接

http://ascopubs.org/doi/full/10.1200/JCO.18.00766?url_ver=Z39.88-2003&rfr_id=ori:rid:crossref.org&rfr_dat=cr_pub%3dpubmed 

NO.2 《临床肿瘤学杂志》(JCO):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接受Alisertib或研究者选择单药治疗的随机III期研究

O'Connor OA, Özcan M, Jacobsen ED,et al,

目的

这项首次设定的开放、随机III期研究的目的是评估Alisertib(Aurora A激酶抑制剂)在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患者中的疗效。

方法

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线治疗的复发/难治性PTCL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配至口服Alisertib组(每日2次,每次50 mg,第1~7天; 每21天重复)或研究者选择单药治疗的对照组。这些单药包括静脉注射普拉曲沙30 mg/m2(每周1次,连续6周; 每7周重复),静脉注射吉西他滨1000 mg/m2或静脉注射罗米地辛14 mg/m2(第1、8和15天; 每28天重复)。独立的中心委员会对肿瘤组织(疾病亚型)和影像进行评估。主要研究终点是总反应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研究计划进行两次中期分析和一次最终分析。

结果

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271例患者随机分组(Alisertib组,n = 138;对照组,n = 133)。由于考虑到完全入组结束后Alisertib无法获得PFS优势,根据独立数据监测委员会的建议,提前终止了入组。中心委员会评估Alisertib的总体反应率为33%,对照组为45%(比值比为0.60; 95%CI,0.33~1.08)。Alisertib组的中位PFS为115天,对照组为104天(HR=0.87; 95%CI,0.637~1.178)。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贫血(Alisertib组53% vs 对照组34%)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分别为47%和31%)。相对于对照组14%的患者出现治疗中断,Alisertib组治疗中断率为9%。研究过程中有26例患者死亡,其中5例与治疗相关(Alisertib组,n = 3/11;对照组,n = 2 / 15)。两组的2年总生存率均为35%。

结论

相对于对照组药物,Alisertib治疗复发/难治性PTCL并无明显优势。

表1 Alisertib近期疗效

图片 1.png 

图片 1.png

       图3 两组PFS         

图片 1.png

图4 两组OS

翻译:王彩琴;校正:高岩
原文链接

http://ascopubs.org/doi/full/10.1200/JCO.18.00899

NO.3 《血液学》(Blood):细胞起源与CNS-IPI评分结合能提升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复发的预测价值

Klanova M, Sehn LH, Bence-Bruckler,et al.

背景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CNS)复发预后差。将生物标记物与CNS国际预后指数(CNS-IPI)风险模型结合,更能较好的识别继发CNS侵犯的高危患者。

方法与结果

该研究分析了GOYA研究中1418例DLBCL患者分别接受O(obinutuzumab,奥法木单抗)-CHOP和R-CHOP方案化疗后出现CNS侵犯的结果。GOYA研究中,细胞起源(COO)通过基因表达谱评估,免疫组化技术分析BCL2和MYC基因的蛋白质表达。多变量Cox回归模型分析CNS-IPI、细胞起源及BCL2/MYC双表达状态对CNS复发的影响(可获得的样本量分别为n=1418、n=933、n=688)。高CNS-IPI评分 (HR=4.0, 95% CI 1.3~12.3; P= 0.02]以及活化B细胞样(ABC)亚型(HR= 5.2; 95%CI 2.1~12.9; P= 0.0004)或未分类的细胞起源亚型(HR =4.2; 95%CI 1.5~11.7; P= 0.006)是CNS复发的独立相关因素。BCL2/MYC双表达状态并不影响CNS的复发。根据高CNS-IPI评分和/或ABC亚型/未分类的细胞起源(CNS-IPI-C模型)将CNS复发风险分为3个亚组:低风险组[无风险因素,n = 450(48.2%)]、中风险组[1种风险因素,= 408(43.7%)]和高风险组[2种风险因素,n = 75(8.0%)],2年CNS复发率分别为0.5%、4.4%和15.2%。

结论

该研究认为将高CNS-IPI评分与ABC亚型/未分类的细胞起源结合能提升对CNS复发的预测价值并更好的识别CNS复发高危患者。 

图片 1.png

图片 1.png

图5 根据CNS-IPI 评分评价CNS复发风险。(A) GOYA研究所有患者(n = 1,418);(B) 可获得细胞起源诊断的患者 (n = 933)

图片 1.png

图6 在可获得细胞起源诊断的患者中根据CNS-IPI评分与细胞起源(CNS-IPI-C)联合评价CNS复发风险(n = 933).

翻译:张辰宇;校正:高岩
原文链接

http://www.bloodjournal.org/content/133/9/919.long?sso-checked=true  

NO.4 《柳叶刀·肿瘤》(The Lancet Oncology):PET-CT辅助治疗在初治晚期霍奇金淋巴瘤的一项随机、多中心、非劣效III期临床研究(AHL2011)

Casasnovas RO, Bouabdallah R, Brice P,et al.

背景

剂量强化的BEACOPP方案(BEACOPPescalated,e-BEACOPP; 博来霉素、长春新碱、依托泊苷、阿霉素、环磷酰胺、丙卡巴嗪和泼尼松)较ABVD方案(阿霉素、博来霉素、长春碱和达卡巴嗪)更能改善初治晚期霍奇金淋巴瘤(HL)PFS,但同时也增加了血液毒性、继发骨髓异常增生或白血病、不孕不育的风险。本研究旨在探索,与无PET辅助的标准e-BEACOPP方案相比,e-BEACOPP方案获得早期缓解的患者在不影响疾病控制率下,通过PET辅助监控转换方案(e-BEACOPP转换为ABVD)降低化疗剂量的可行性。

方法

AHL2011是一项随机、非劣效、III期临床研究,由比利时和法国的90个研究中心共同完成。研究入组标准是初治16~60岁的霍奇金淋巴瘤,排除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ECOG评分小于3分,预计生存大于3个月,Ann Arbor分期为III、IV期或IIB期合并大肿块(纵隔肿块最大经/胸廓横径比≥0.33)或合并结外侵犯。研究采用揭盲和中央置换区组法进行随机分组。患者被随机分成标准治疗组(e-BEACOPP,每21天重复,共6个疗程)和PET辅助组。

所有患者均先接受2疗程e-BEACOPP化疗后进行PET评估(PET2)。无论PET2结果如何,标准治疗组继续重复原方案2疗程。在PET辅助组,PET2阳性患者继续原方案2疗程,阴性患者后续治疗转换为2疗程的ABVD方案。所有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均接受PET疗效评价(PET4),以决定阴性患者是否需要巩固治疗,阳性患者是否需要挽救治疗。

e-BEACOPP方案的剂量为:博来霉素10mg/m2 d1,长春新碱1.4mg/m2 d8,依托泊苷 200mg mg/m2 d1~3,多柔比星 35mg/m2,环磷酰胺1250mg/m2,甲基苄肼 100mg/m2 d1~7,泼尼松 40mg/m2 d1~14。ABVD方案:多柔比星25mg /m2,博来霉素10mg/m2,长春花碱6mg/m2,以及达卡巴嗪375mg/m2,d1、15,每28天重复。主要研究终点为研究者评估的PFS。通过对意向性分析(ITT)和符合方案集(PP)患者进行非劣效性分析。该研究的非劣效性差异为10%,PET辅助治疗组对比标准治疗组的非劣效性检验效能为80%,α为2.5%(单侧)。

结果

2011年5月19日至2014年4月29日,研究共入组823例患者,标准治疗组413例,PET辅助治疗组410例。PET辅助治疗组中,PET2评价后346例(84%)转换为ABVD方案,51例(12%)继续接受e-BEACOPP治疗。中位随访50.4个月(IQR 42.9~59.3个月)。ITT分析标准治疗组5年PFS为86.2%(95% CI 81.6~89.8),PET辅助治疗组为85.7%(95% CI 81.4~89.1),HR =1.084,95% CI 0.737~1.596,P=0.65。PP分析两组PFS分别为86.7%(95% CI 81.9~90.3)和85.4%(95% CI 80.7~89.0),HR= 1.144,95% CI 0.758~1.726,P=0.74。

最常见的3/4级不良事件是白细胞减少(标准组92%,PET辅助组95%),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87% vs 90%,贫血发生率为69% vs 28%,血小板减少发生率66%vs 40%,粒缺性发热35% vs 23%、感染22% vs 11%、肠胃功能紊乱11% vs 11%。两组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7%和28%,包括感染(20% vs 12%),粒缺性发热(5% vs 6%)。6例(1%)标准治疗组患者发生治疗相关死亡(2例死于脓毒性休克,2例死于肺炎,1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死于急性髓系白血病),PET辅助治疗组2例(<1%)出现治疗相关死亡 (1例死于脓毒性休克,1例死于急性髓系白血病)。

结论

初治晚期HL经过2疗程e-BEACOPP化疗后接受PET疗效评价,早期获得缓解的患者可转换为ABVD方案继续治疗。这种方案转换在降低毒性的同时并不影响疾病控制率。这项研究结果提示PET指导下能够对治疗进行准确的监控,并可作为初治晚期HL患者治疗的常规策略。

翻译:何海霞;校正:高岩
原文链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18)30784-8/fulltext

NO.5《血液病学》(Haematologica):利妥昔单抗、苯达莫司汀、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一线治疗老年人套细胞淋巴瘤的II期研究

Gressin R, Daguindau N, Tempescul A, et al.

方法

这项前瞻性、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评估了利妥昔单抗、苯达莫司汀、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方案(RiBVD)作为一线方案治疗65岁及以上老年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的结果。该研究共招募了74例患者(中位年龄73岁)。患者最多接受6个疗程治疗,每28天重复。主要研究终点是18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不小于65%;次要研究终点是治疗相关毒性,套细胞淋巴瘤预后评分(MIPI)、Ki-67表达、18F-FDG- PET/CT、外周血或骨髓中微小残留病灶(MRD)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

中位随访52个月,24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70%,达到了主要研究终点。6个疗程治疗后,91%(54/59)获得缓解的患者接受了MRD检测,87%(47/54)患者为阴性。MRD阴性和阳性患者的4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6.6%和28.6%(P <0.0001)。MIPI、PET/CT和Ki-67表达(≥30%)均未影响预后。

3/4级血液相关副作用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51%),血小板减少(35%)和淋巴细胞减少(65%)。 3/4级非血液相关副作用主要是疲劳(18.5%),神经病变(15%)和感染。

结论

RiBVD方案在老年MCL中有效,并且毒性可控,有望成为老年MCL的一线治疗方案。治疗后MRD可作为MCL预后的早期预测因子。

图片 1.png

图片 1.png

图7 RiBVD方案的远期生存:PFS、OS、MRD评价的分子缓解率和OS

翻译:高天晓;校正:高岩
原文连接

http://www.haematologica.org/content/104/1/138.long 

NO.6 《血液与骨髓移植生物学杂志》(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BEAM 与BUCYVP16预处理方案的对比

Singer S, Dean R, Zhao Q,et al.

背景

大剂量化疗续贯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是复发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AHSCT前最常用的两种预处理方案为BEAM(卡莫司汀、依托泊苷、阿糖胞苷和美法仑)和BUCYVP16(白舒非、环磷酰胺和依托泊苷)。

方法

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中心发起的一项回顾性临床研究中,进一步探讨了BEAM(n=128)与BUCYVP16预处理方案(n=105)续贯AHSCT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BEAM和BUCYVP16方案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4.2年及3.8年。

结果

两组的5年累计复发率(CIR)分别为29%和56%(P<0.001)。BUCYVP16方案组的中位PFS及OS分别为2.0年和7.8年,而BEAM方案组患者的中位PFS和OS均未达到。在诊断后24个月内需要移植的患者及移植前未达到完全缓解(non-CR)的患者,BEAM方案组显示出更好的PFS(P<0.001)及OS(P =0.001)。在该项大规模的回顾性对比中,BEAM预处理方案相较于BUCYVP16方案显示出更优的PFS、OS及更低的CIR。该项研究结果支持BEAM方案作为早期复发或移植前non-CR的HL患者首选的预处理方案。

图片 1.png

图1 ASHCT未达CR的患者预后分析。(A)PFS;(B)PS;(C)CIR。

图片 1.png 图8 诊断后24个月内需要ASHCT患者的预后分析。(A)PFS;(B)PS;(C)CIR

翻译:容启翔;校正:高岩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09-019-0463-y

NO.7《柳叶刀肿瘤学杂志》(The Lancet Haematology):剂量调整的EPOCH-R方案治疗MYC基因重排的初治侵袭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前瞻性、多中心、单臂2期研究

Dunleavy K, Fanale MA, Abramson JS, et al.

背景

约10%的侵袭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存在MYC基因重排,其中1/2的患者同时伴有BCL2基因重排。多项回顾性研究显示,具有MYC基因重排的患者接受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治疗较无MYC基因重排的患者预后更差(MYC重排指单独或合并BCL2/BCL6重排),对于此类患者需要从强化方案中提高疗效。本研究旨在探索剂量调整的EPOCH-R (依托泊苷、泼尼松、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阿霉素和利妥昔单抗,DA-EPOCH-R)治疗初治伴有MYC重排的侵袭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

方法

本研究对DA-EPOCH-R在初治合并MYC基因重排的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疗效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终点包括无事件生存(EFS)和OS。患者在接受DA-EPOCH-R方案的同时,接受6个疗程的预防性鞘内注射。

结果

研究共纳入53例患者,中位年龄61岁(29~80岁),43例(81%)患者分期为III~IV期,26例(49%)患者IPI评分为高或中高危。19例患者证实为单独MYC基因重排(单打击), 24例患者合并BCL2和/或BCL6基因重排(双打击),单打击组与双打击组两组患者组间特征相似。中位随访时间55.6个月,所有患者2年EFS为71.0% (95% CI 56.5~81.4),2年 OS为76.7% (95% CI 62.6~86.1)。不良反应方面,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53%,4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13%,粒缺性发热发生率19%,3例发生治疗相关死亡 (均为感染)。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DA-EPOCH-R 在合并MYC基因重排的初治侵袭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可获得持续缓解,可作为该类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图片 1.png

图9 无事件生存分析

翻译:何海霞;校正:高岩


原文链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hae/article/PIIS2352-3026(18)30177-7/fulltext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

相关阅读
评论
2020年08月07日
天使意中砂
江西省肿瘤医院 | 肿瘤内科
学习
2020年07月01日
梁留峰
叶县人民医院 | 消化内科
淋巴瘤的远期生存明显的提高
2019年05月06日
赵印山
怀化市第五人民医院 | 肿瘤科
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