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樊嘉团队Nature发文,揭示肝癌治疗潜在新靶点

2019年03月01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19年2月27日,《自然》(Nature)杂志同时在线发表了6篇来自中国研究团队的文章,在肿瘤领域,共有2篇文章发表,其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北京生命组学研究所贺福初院士、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钱小红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发表题为Proteomics identifies new therapeutic targets of early-stag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研究论文,利用定量蛋白组学获得肝癌早期阶段的图谱特征,揭示肝癌治疗潜在的新靶点。

               
樊嘉
院士、教授、主任医师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肝外科主任

复旦大学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副主任

上海市肝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

nature樊嘉.png

肝细胞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是发展肝细胞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特别是在东亚地区。虽然手术治疗可能在早期阶段有效,但肝癌整体5年生存率仅为50%~70%。

研究人员通过对110个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的临床早期肝细胞癌的肿瘤组织和非肿瘤组织使用蛋白质组学和磷酸蛋白质组学分析,分析数据显示了早期肝细胞癌的异质性,研究人员将其分为S-Ⅰ、S-Ⅱ和S-Ⅲ 3种亚型,每种亚型具有不同的临床结果。后续研究发现,S-Ⅲ亚型的特点是胆固醇受损、总生存率最低,以及术后死亡风险最高。同时研究者发现S-Ⅲ亚型中高度表达的关键分子标志——甾醇O-酰基转移酶1(SOAT1)。在所检测的110个病例中,SOAT1在肿瘤内的丰度也都高于周围的非肿瘤组织。

研究人员紧接着在细胞内下调SOAT1的基因表达后,观察到细胞质膜上的胆固醇分布发生改变,并且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得到有效抑制。最后,基于患者来源的肝细胞癌肿瘤组织被移植到小鼠模型中,研究人员发现用SOAS1抑制剂avasimibe治疗显著降低了SOAT1表达,同时肿瘤的大小大大减小。SOAT1既有可能作为一种用于诊断的生物标志物,也有希望成为治疗肝癌的靶标。

研究人员最后表示,通过对早期肝细胞癌的蛋白质组学分层,为肝癌肿瘤生物学的深入了解、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机会。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Zack
参考文献

JIANG Y,SUN A H,ZHAO Y,et al.Proteomics identifies new therapeutic targets of early-stag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OL].Nature,(2019-02-27)[2019-03-0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0987-8.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