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樊嘉院士:肝癌治疗任重道远,高性价比赢得未来

2019年01月1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肝癌是中国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肿瘤之一,多数肝癌一经发现即为晚期,手术治疗的机会渺茫,而系统药物治疗的研发进展缓慢。抗肿瘤免疫疗法的出现,为肝癌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也打开了我国的创新生物企业发展的新局面。【肿瘤资讯】有幸邀请到著名肝癌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樊嘉院士,对肝癌免疫治疗的现状和未来,以及对国产新药发表了看法。

               
樊嘉
院士,教授、主任医师

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肝外科主任、复旦大学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副主任、上海市肝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 

肝癌治疗任重道远,免疫治疗初见曙光

樊嘉院士: 我国肝癌每年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都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每年新发肝癌病例约46万,死亡病例约42万,与其他肿瘤相比,可以说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我国肝癌死亡率之所以如此之高,一是由于肝癌病人早期诊断比例较低,发现时大多已是中晚期,大多数病人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手术切除率仅20%~30%,二是中国病人往往伴有比较严重的肝硬化,中国的肝癌病人80%~90%都有乙肝、肝硬化相关的疾病。肝硬化限制了很多治疗手段的实施,比如伴有肝硬化的病人手术治疗最少要保留40%~50%肝脏,而不伴肝硬化者只要保留30%就是安全的。

既往的药物治疗手段对肝癌效果不太理想。多年临床研究和应用发现,肝癌的化疗效果不明显,而且毒副作用很大。靶向药物的应用将中晚期病人的中位生存时间延长了约3个月,但大部分靶向药物疗效不甚确切,这可能与肝癌存在高度异质性突变有关。

近年来许多研究都专注于肿瘤免疫治疗,希望通过加强自身免疫,获得肿瘤治疗的明显效果,甚至彻底消除肿瘤。若干免疫治疗药物已经在临床上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肿瘤免疫治疗初见曙光。更可喜的是,基础研究显示,信达生物的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靶点亲和力更高,分别是现有的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的10倍和50倍。

肿瘤免疫治疗在肝癌以及其他肿瘤的治疗上取得的革命性突破大大延长了肝癌病人的生存时间,提高了生存质量,且创造了联合其他治疗手段的机会和条件,临床意义深远。目前我们正在开展信迪利单抗联合VEGF抑制剂IBI305的研究,既针对免疫系统,也针对肿瘤生长的微环境,期望两药联合能更加有效地抑制肝癌的发生、发展,甚至完全治愈。 

免疫治疗极具潜力,优化应用更进一步

樊嘉院士: 免疫治疗可以让部分患者获得长期生存,但其疗效也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未来的研究将主要着眼于如何更好地发挥免疫治疗的作用。

首先,研发更好的单抗药物、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有效率。

其次,联合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其他治疗方案,比如免疫治疗药物与抗血管生成药物、化疗药物以及介入、放疗联合等,可以进一步提高有效率。在临床研究中,根据肿瘤特征,探索不同药物、不同治疗方案的联合,根据不同的作用机制,从多个维度、多种途径抑制和消灭肿瘤,提高总体效果。

第三,找到免疫治疗药物的耐药机制,针对耐药的原因开展相应的研究。

国产新药国际品质,高性价比造福患者 

樊嘉院士: 目前,国内创新药企的科学家很多都有优秀的研发能力,也有相当成功的新药研发经验,再加上我们中国体制上的优势,运营上的优势,和开展临床试验方面的优势,像信达生物这样的创新生物药企,有机会在新药研发上和国际接轨,研发出比肩国际品质的创新药。

一直以来,国外进口的抗肿瘤药物价格高昂,让许多病人望而却步。这与药物的研发投入大、周期长,以及进入中国还需更多临床试验和审批等因素有关。虽然现在有十几种靶向药物已经被纳入了医保,但是病人的负担还是比较重。而国产创新药物直接在国内开展研究,研究结果更接近中国临床真实情况,且多数优秀药物能够获得优先审评审批的资格,药物疗效和性价比更具保障。我们期望,像信达生物这样的中国创新药企能够开发出更多比肩国际品质、更具性价比的中国原研创新生物药。这是我们的美好愿望,也相信在创新企业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个愿望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