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大咖访谈】陈文明教授:新药时代,MM治愈的春天何时到来?

2012年02月01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第四届多发性骨髓瘤规范化诊治专题研讨会于2018年10月12-13日在广州举行,国内外骨髓瘤领域专家汇聚一堂,针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和治疗的各个方面,进行了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经验分享和主题辩论。【肿瘤资讯】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的陈文明教授针对MM的诊疗现状、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专访。 

               
陈文明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市多发性骨髓瘤医疗研究中心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血液病学系主任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委员、亚洲骨髓瘤网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常委、骨髓瘤淋巴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骨髓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常委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淋巴血液肿瘤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医师分会整合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专家视频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疗现状及发展方向

陈文明教授: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MM是一种慢性疾病,其治疗贯穿整个病程,包括诱导治疗、巩固维持治疗及复发/难治患者的治疗。目前诱导治疗已进入新药时代,即以蛋白酶体抑制剂或免疫调节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目前蛋白酶体抑制剂以硼替佐米为代表,免疫调节剂以来那度胺和沙利度胺为代表。不含蛋白酶体抑制剂和免疫调节方案治疗的传统化疗方案缓解率低且缓解深度不高。近几年,我国常规使用以免疫调节剂或蛋白酶体抑制剂为基础的新药治疗,通过单个或两个新药联合提高缓解率和增加缓解深度。

对于适合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若常规4-6个疗程化疗后患者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以上疗效后再采取移植,可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缓解深度和缓解持续时间。国外有相关研究证实,移植前达到VGPR以上疗效才能更大获益于移植。对于不适合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近几年国外最新的观念为持续治疗,即患者接受持续化疗直至不能耐受或疾病进展,只有这样才可进一步延长缓解时间,尤其是克服耐药克隆和不敏感克隆。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巩固治疗或维持治疗

陈文明教授:目前主张在移植前尽可能使患者获得最大程度的缓解。而现在的一个问题在于,对于移植前获得VGPR或CR的患者,移植后已进入CR状态,是否仍需进一步治疗,即新药时代MM患者微小残留病(MRD)的问题。只有最大程度地减少甚至清除MRD,患者才可以获得较长时间甚至持续的缓解。虽然移植后患者已达CR或sCR,但其体内仍有大量肿瘤细胞。因此,为了尽可能地清除肿瘤细胞,移植后MRD阳性的患者应进行巩固治疗,最大程度地减少微小残留,延长其缓解时间。对于移植后MRD阴性的患者,不一定进行巩固治疗,最近有研究正在进一步探讨MRD阴性患者是否可直接进入维持治疗阶段。

随着新药的研发,未来MM可否被治愈?

陈文明教授:MM是一种慢性且很难彻底治愈的恶性疾病。肿瘤难治、复发的主要原因是体内残存病灶,因此,只有MRD检测持续阴性的患者才可获得长时间的缓解,甚至治愈。尽管目前MM的化疗为靶向治疗,但无法绝对特异地作用于肿瘤细胞,并且对机体正常细胞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杀伤力。

相比之下,免疫治疗能够特异地清除肿瘤细胞,有可能彻底治愈该类疾病。免疫治疗中CD38单抗 Daratumumab的应用可进一步减少微小残留病。中国开发的CAR-T细胞免疫治疗也能进一步减少微小残留病,使患者达到更深层次缓解。尽管未来的路仍很漫长,但相信随着新药以及免疫治疗的应用,MM也将有可能被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