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郑永法教授解析消化道肿瘤诊疗新突破:精准靶向与骨转移管理并驾齐驱

07月15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消化道肿瘤作为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其诊疗理念近年来不断演进,尤其在精准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随着新靶点的发现和靶向药物的研发,胃癌等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格局被深刻改变。然而,消化道肿瘤骨转移的隐匿性和复杂性,也对早期识别和干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深入解析当前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新趋势,特别是骨转移的诊疗策略及地舒单抗的临床价值,【肿瘤资讯】特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郑永法教授结合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分享对于消化道肿瘤精准治疗与骨转移管理的深刻见解与宝贵经验。

郑永法
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中心 食管胃肠肿瘤科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热疗专委会青委副主委
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湖北省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委员
湖北省抗癌协会放疗协会委员
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罕见靶点专家诊疗委员会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多项
湖北省科技厅评审专家
研究方向为放射生物学
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

消化道肿瘤精准治疗:新靶点开启治疗新篇章

郑永法教授:消化道肿瘤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治疗理念持续演进与革新。尤其在精准医疗领域,我们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主要得益于对肿瘤生物学特性的深入理解以及新靶点的发现和相关靶向药物的成功研发。

胃癌是靶向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典型代表之一。例如,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这一靶点在胃癌中的发现及相应靶向药物的应用,深刻改变了HER2阳性胃癌的治疗格局。目前,针对HER2阳性的晚期胃癌,以曲妥珠单抗为代表的HER2靶向药物,已成为标准治疗方案。在ToGA研究中,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相比单纯化疗使HER2阳性晚期胃癌的总生存从11.1个月延长至13.5个月,客观缓解率从34.5%提高至47.3%,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1]

近年来,CLDN18.2作为胃癌领域的新兴靶点,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CLDN18.2在胃癌细胞表面特异性高表达,且在正常组织中表达受限,使其成为一个理想的治疗靶点。目前针对CLDN18.2的靶向药物佐妥昔单抗已在临床试验中展现了喜人的疗效。在SPOTLIGHT研究中,对于CLDN18.2阳性、HER2阴性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佐妥昔单抗联合mFOLFOX6化疗显著延长了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从8.9个月延长至11个月,并延长了中位总生存期,从15.6个月延长至18.2个月[2]。这些药物通过特异性结合CLDN18.2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为CLDN18.2阳性胃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希望,有望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尤其是在与化疗联合应用时,已观察到对部分晚期患者的生存获益。

这些新靶点及其靶向药物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使得精准治疗成为可能。通过对患者进行基因检测,筛选出具有特定靶点突变或高表达的患者,可以针对性地选择药物,从而提高治疗的有效性,降低不必要的毒副作用。这种精准化治疗模式,极大地改善了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预后,使部分原本预后不佳的患者获得了长期生存的机会,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虽然相较于胃癌,肠癌在靶向治疗领域的发展路径有所不同,但同样强调精准治疗。例如针对结直肠癌中的RAS、RAF通路突变、HER2扩增等靶点,也有相应的靶向药物应用于临床。对于RAS野生型患者,抗EGFR抗体药物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3]。对于HER2扩增的结直肠癌,也正在积极探索HER2靶向治疗的有效性。这些进展,虽然与胃癌的新靶点有所差异,但同样体现了精准治疗在优化肠癌患者治疗方案和改善预后方面的价值。

总体而言,消化道肿瘤治疗领域的创新与发展,特别是胃癌中HER2、CLDN18.2新靶点的发现和应用,标志着精准治疗的重大进展。这不仅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也为消化道肿瘤患者带来了更长、更高质量的生存希望。

消化道肿瘤骨转移:提高警惕,系统评估是关键

郑永法教授:消化道肿瘤骨转移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因其隐匿性,早期识别和诊断仍面临挑战。总体来看,消化道肿瘤骨转移的发生率通常在10%以内,其中胃癌约为11%,结直肠癌则在3%~15%之间,并呈现上升趋势。骨转移的临床特点主要包括病理性骨折,即肿瘤侵蚀导致骨骼硬度显著降低,即使轻微外力也可能引发骨折,常见于脊柱、骨盆和股骨等承重部位。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神经压迫症状,当脊柱病灶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时,会引起麻木无力,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截瘫。再者,肿瘤细胞对骨质的破坏会释放大量游离钙,导致高钙血症,早期表现为疲劳、虚弱、厌食,晚期则可能引发头痛、多尿,甚至意识不清。

与其他肿瘤的骨转移相比,消化道肿瘤骨转移既有共性也有其独特性。共性在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具有隐匿性,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而在转移部位上,消化道肿瘤骨转移多见于脊柱、骨盆、肋骨等部位,尽管与其他肿瘤骨转移的好发部位有重叠,但也有其特点,例如胃癌多见肋骨转移,而结直肠癌则更多见于椎骨。

为提高对消化道肿瘤骨转移的警惕性并采取系统性评估策略以尽早识别和干预,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我们应关注以下几点:首先,对于消化道肿瘤患者,特别是中晚期患者,需特别关注是否有局部肿胀、肿块,以及是否出现病理性骨折、神经压迫症状等。其次,对于有淋巴结转移或广泛性肺转移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高度警惕骨转移的可能性。最后,消化道肿瘤患者在治疗后及随访过程中,应按照医嘱定期进行影像学和实验室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骨转移。

在评估策略上,首先要进行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消化道肿瘤的病史、分期、治疗情况以及是否存在与骨转移相关的症状。其次,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骨转移的重要手段:全身骨扫描(ECT)敏感性高,适用于早期筛查;CT和磁共振(MRI)能清晰显示病变范围、性质及神经压迫情况,对骨质破坏评估更为精确;X线虽然灵敏度相对较低,但操作简单、费用低廉,适用于有症状部位的初步或补充评估;PET/CT在诊断骨转移方面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尤其对于发现隐匿性骨转移有优势,但因费用较高,通常不作为常规筛查工具,仅用于个体化评估。此外,实验室检查也必不可少,应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血钙等指标,这些指标异常可能提示骨转移。最后,对于高度怀疑骨转移但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可考虑进行病理检查,如骨活检或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4]。一旦诊断明确,为了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并有效管理骨转移相关事件(SRE),如病理性骨折和高钙血症,地舒单抗等骨转移药物的早期介入至关重要。

地舒单抗:消化道肿瘤骨转移治疗的“骨骼卫士”

郑永法教授:地舒单抗作为一种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自2020年我国获批上市以来,其在实体瘤骨转移治疗中的独特临床价值日益受到广泛关注。该药物通过精准阻断RANKL与其受体的结合,有效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功能和生存,显著减少骨吸收,从而达到预防骨相关事件的目的。

结合消化道肿瘤骨转移常见的骨质破坏、病理性骨折风险增加以及高钙血症等特点,地舒单抗在这些患者的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的应用价值和优势。它能够显著延缓SRE的发生,有效抑制消化道肿瘤骨转移伴随的活跃骨溶解过程,从而大幅度降低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和恶性高钙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减少患者痛苦,并减少相关的住院和医疗负担。临床研究也明确证实地舒单抗在延缓首次SRE发生及降低重复SRE方面的出色表现。

其次,地舒单抗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病理性骨折可能引发剧烈疼痛并限制活动能力,脊髓或神经压迫可导致麻木、无力,甚至截瘫,而高钙血症则会引起疲劳、恶心等一系列全身症状。地舒单抗通过有效预防和延缓SRE的发生,能够显著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5]

在临床决策中,地舒单抗的给药便利性和肾功能安全性也是重要考量。它采用每月一次的皮下注射方式,操作简单,显著减少了患者频繁往返医院的负担,提高了治疗依从性,也为居家或社区治疗提供了可行性。此外,地舒单抗不经肾脏代谢和排泄,为消化道肿瘤骨转移患者提供了更安全的治疗选择。

综上所述,地舒单抗凭借其精准的治疗机制、在延缓SRE方面的确切证据、对患者生活质量的积极改善、给药便利性以及卓越的肾脏安全性等突出优势,已经成为消化道肿瘤骨转移综合管理中的一个关键药物。它为早期诊断、及时干预的临床理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消化道肿瘤骨转移患者带来了更优的骨骼保护和全程管理选择。

参考文献

1.Bang YJ, Van Cutsem E, et al. Trastuzumab in combination with chemotherapy versus chemotherapy alone for treatment of HER2-positive advanced gastric or gastro-oesophageal junction cancer (ToGA): a phase 3, open-label,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2010;376:687-97.
2.Shitara K, Lordick F, et al. Zolbetuximab plus mFOLFOX6 in patients with CLDN18.2-positive, HER2-negative, untreated, locally advanced unresectable or metastatic gastric or gastro-oesophageal junction adenocarcinoma (SPOTLIGHT):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hase 3 trial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Lancet. 2023 May 20;401(10389):1655-1668.
3.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 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抗维持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4, 27(4): 316-325.
4.刘正,许宋锋,刘恩瑞,等.中国结直肠癌骨转移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2020版)[J].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0;9(03):217-221.
5.Yang Y, Ma Y, Sheng J, et al.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epidemiologic survey of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management of bone metastatic disease in China. Chin J Cancer. 2016 Apr 25;35:40.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Lind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LBJ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7月16日
孙有泉
大连市金州区中医医院 | 肿瘤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