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扬州肺癌论坛暨省级继续教育项目:肺癌免疫治疗全程管理和策略优化大会于2024年06月27日-29日在美丽的扬州瘦西湖畔隆重召开。此次大会由扬州市抗癌协会、苏北人民医院肿瘤研究所、苏北人民医院肺癌联合诊治中心、江苏省老年医学学会共同主办。大会共设立1个主会场、2个分会场,汇聚众多国内肺癌领域知名专家、教授,设有专题讲座、专题分析等精彩环节,着力促进肺癌学术思想交融汇通。其中,主会场中包含8个学术报告和1个热点讨论,分会场包含15个专题学术报告和1个专题热点探讨和交流,参会的各位专家共同分享了肺癌领域的新成果和新探索,推动肺癌专业知识不断更新,为行业肺癌整体诊疗水平提升贡献应有力量。
主会场
开幕式、领导致辞
苏北人民医院汪步海教授宣布大会开幕并担任主持。汪教授首先衷心感谢并欢迎参加第十一届扬州肺癌论坛暨省级继续教育项目:肺癌免疫治疗全程管理和策略优化大会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汪教授依次介绍了参加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分别是江苏省卫健委副厅长鲍军教授、扬州市市委副市长刘流女士、苏北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束余声教授、扬州市卫健委副主任缪彦女士、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上海市胸科医院傅小龙教授、武汉协和医院伍钢教授、东部战区总医院宋勇教授、上海肺科医院许亚萍教授、上海市胸科医院蔡旭伟教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勤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周国仁教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佳蕾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秦松兵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张绪超教授、上海中山医院奚俊杰教授、无锡人民医院姚元虎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朱军教授。最后,汪步海教授邀请束余声教授、缪彦副主任、鲍军教授作开幕式致辞。
苏北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束余声教授开幕致辞。束余声教授首先感谢参加、支持本次大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束余声教授总结了苏北人民医院目前的发展情况以及在保障人民健康事业所做的工作,并提出未来的展望。本次大会邀请到国内肺癌领域知名专家对肺癌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热点问题进行分享和探讨,为行业内同道传经送宝,进一步推动我国肺癌诊疗水平和技术发展。希望本次大会可以搭建平台,为临床医生更新诊疗理念、提高诊疗水平做出贡献。
扬州市卫健委缪彦副主任介绍了扬州市卫健委近年来在“健康中国、健康扬州”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尤其是在推进提升肺癌防治能力方面的重大进展。缪主任希望通过此次高质量、高水准的学术盛宴,助力肺癌专业交流,促进扬州市肺癌诊治水平的跨步发展。扬州市卫健委也将联合其他政府部门为扬州市肺癌研究、诊治水平的向前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与各位医疗专家共同谱写肺癌诊治新篇章。
江苏省卫健委副厅长鲍军教授首先肯定了苏北人民医院在卫生健康事业付出的努力和贡献,并感谢各位专家的对大会支持和帮助。鲍军教授总结了既往十届扬州肺癌论坛在肺癌领域发挥的引领作用和专业支撑,同时希望专业工作者通过这一平台不断总结“扬州经验”并与其他省市的专科发展经验取长补短,推进江苏省肺癌领域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以及生物医药产业等方面的不断发展。最后,鲍军教授表达了对江苏省肺癌领域学科建设和进步充满信心与期待。
学术会议 第一节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放疗研究所所长伍钢教授邀请广东省肿瘤研究所、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开展专题报告《ctDNA-MRD指导下的肺癌适应性治疗 未来肺癌精准治疗方向》。吴一龙教授从国内外肺癌最新的精准治疗研究理念和真实研究数据、结果入手,梳理了肺癌精准治疗未来的发展走向。吴教授提出,肺癌治疗正迈入以MRD指导下的精准治疗时代,ctDNA正从预后因子向预测因子转变,EGFR突变患者根治性治疗后MRD指导下有望克服过度治疗,ctDNA指导免疫治疗正在不断开发和探索。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秦颂兵教授邀请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开展专题报告《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展和未来方向》。程颖教授详细地介绍了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和复发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进展与探索。程教授阐述了多项3期研究证实PD-L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可以显著改善ES-SCLC的生存,并确定ES-SCLC一线治疗标准。同时,程教授指出靶向DLL3的T细胞连接器Tarlatamab的2期结果成为SCLC治疗新曙光。
上海市肺科医院许亚萍教授邀请上海市胸科医院傅小龙教授开展专题报告《局部晚期不可切NSCLC疗效提高临床路径》。傅小龙教授分享了不可切III期NSCLC疗效新标准以及不可切III期NSCLC放免疗效提升路径。傅教授重点指出25%可以转化为可切,多数可以转化为PACIFIC模式,免疫与常规放疗同步应用需谨慎。
上海市胸科医院蔡旭伟教授邀请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宋勇教授开展专题报告《EGFR经典突变的现状与挑战》。宋勇教授指出局部晚期巩固治疗进入靶向时代,围手术期和晚期一线治疗仍需精准化,克服耐药的策略走向多样化模式。
江苏省肿瘤医院周国仁教授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陆舜教授开展专题报告《从围手术期治疗变革看肺癌治疗》。陆舜教授结合多个最新研究进展指出NSCLC已经全面迈进围术期免疫治疗时代,未来将朝着精准化、个体化和人群差异化治疗方向发展。
学术会议 第二节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陶敏教授邀请解放军总医院胡毅教授开展专题报告《抗体偶联药物(ADC)在肺癌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胡毅教授围绕新型ADC在肺癌领域开发优势、针对不同靶点的ADC在肺癌领域的研发进展、ADC在肺癌领域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和ADC药物的未来探索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讲解。
江苏省人民医院卢凯华教授邀请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周清教授开展专题报告《高质量临床试验的设计与管理》。周清教授介绍了广东省肺癌研究所的具体情况,并围绕临床试验设计与试验管理两方面探讨了临床试验的关键要点和具体技巧。
江苏省肿瘤医院朱军教授邀请山东省肿瘤医院陈大卫教授开展专题报告《放疗克服免疫治疗抵抗的机制探索》。陈大卫教授从远隔效应、梯度放疗和城墙基因三个方面介绍了山东省肿瘤医院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放疗克服免疫治疗抵抗机制。
学术会议 热点解析与互动
苏北人民医院汪步海教授邀请江苏省肿瘤医院史美祺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郭人花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佳蕾教授以及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吕镗烽教授进行了学术热点解析与互动。专家们就ALK融合阳性患者的全程管理和一线治疗用药考量、免疫新辅助治疗的最佳模式等主题进行个人临床经验交流和讨论。
分会场一:手术和免疫
本场会议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马海涛教授,苏北人民医院史宏灿教授、贺建胜教授、闵凌峰教授、徐兴祥教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吴峰教授、陶玉坚教授、陈勇教授担任主持。
苏北人民医院金卫国教授结合肺癌外科治疗进展和苏北人民医院肺癌外科治疗实践的临床研究结果,阐述了肺癌外科治疗的最新进展,同时对肺癌的外科治疗发展方向提出个人见解。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奚俊杰教授阐述了中山医院GGO治疗的现状和挑战,分享了诊疗决策,包括手术时机选择,手术方式决定以及手术结果预后判断等。
广东省人民医院张绪超教授梳理了目前肺癌微环境中精准免疫治疗相关细胞与分子标志物取得的进展及面临的挑战。
江苏省肿瘤医院史美祺教授介绍了KRAS靶点的研发历程和KRAS G12C抑制剂研究进展,并总结了KRAS靶点未来探索方向。
广东省人民医院钟文昭教授梳理了EGFR突变肺癌个体化治疗的理论基础、研究迭代和机制探索的最新研究进展。
江苏省人民医院郭人花教授总结了肺癌MRD临床研究及应用进展,并针对肺癌MRD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常建华教授总结了EGFR ex20ins 突变NSCLC疾病特点,并结合2024 EGFR ex20ins 突变NSCLC诊疗新进展展望了未来探索的新方向。
苏北人民医院贺建胜教授、许文景教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王纯斌教授以及泰州市人民医院韩高华教授进行了学术热点讨论。专家们就MRD检测方法及意义、新辅助治疗方案优化、肿瘤免疫微环境认识及其对免疫治疗的意义等主题进行个人观点分享和经验交流。
分会场二:放射治疗
本场会议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菊英教授,山东省肿瘤医院王琳琳教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章龙珍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朱军教授,无锡市人民医院姚元虎教授,苏北人民医院孙长江教授、李军教授、金卫国教授进行主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教授介绍了肺癌精准免疫治疗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分子基因引导私人订制的精准治疗的观点。最后,于院士指出了免疫治疗的挑战与展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董晓荣教授梳理了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放疗和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放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展望。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谢聪颖教授阐述了放疗在IV期NSCLC诊治的最新研究进展。谢教授指出放疗是有症状患者姑息治疗的重要手段,对于全身广泛转移的患者,在合适的情况下放疗早期参与可带来获益。
山东省肿瘤医院邢力刚教授阐述了SBRT联合免疫和SBRT用于新辅助治疗的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热点提出了思考。
河南省肿瘤医院葛红教授分享了将人工智能应用到肿瘤放射治疗中具体实践和面临的问题,期待未来AI放疗的广泛应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袁双虎教授梳理了不可切除III期肺癌治疗现状、治疗瓶颈和突破方向,并对功能分子显像引导III期肺癌治疗个体化诊疗提出思考。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朱正飞教授指出EGFR突变患者在TKI药物治疗背景下,脑部放疗的适当参与可延长患者生存,脑部转移灶放疗与免疫治疗可能具备良好协同效应,但其机制和联合治疗模式值得进一步研究。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勤教授系统回顾了2024 ASCO发布的肺癌放疗方面的最新研究,着重针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放疗及联合方案的研究数据和结果进行分享。
会议总结
苏北人民医院汪步海教授对大会进行总结。本次大会围绕肺癌诊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热烈的交流和探讨,并针对手术、免疫、放射治疗等治疗方式和联合治疗策略进行专题探究。希望各位授课专家的精彩报告和真知灼见为各位同道带来科研以及临床的新思维和新启迪。最后,感谢各位专家的付出和各位同仁的支持。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X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