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破解复发宫颈癌治疗困局:QL1706联合方案4个疗程实现快速缓解,至今达25个月

2024年06月20日

微信图片_20240620115516.jpg

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33岁,因“宫颈癌外院化疗后50天”,于2021年6月25日入院,确诊为宫颈中低分化鳞癌IIIC2R期综合治疗后复发,经同步放化疗治疗后获得缓解2个月后,病情进展,于2021年12月29日入组临床试验。

既往史
患者既往健康状况良好,无慢性疾病、传染病、手术、外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辅助检查
2021年5月2日,外院宫颈活检显示中分化鳞癌,脉管内见癌栓。
2021年5月4日,CT检查提示:子宫颈增厚,密度不均匀,宫颈癌可能性大;子宫颈右前壁局部结节灶,宫旁浸润可能性,双侧盆壁多发肿大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子宫内节育器留置,盆腔少量积液。
2021年6月12日,复查胸腹盆腔CT显示:子宫颈增厚较前稍好转,右前壁局部结节灶较前稍缩小;盆腔内肠系膜增厚较前稍好转,盆腔积液较前稍减少;双侧盆壁及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部分较前增大;右肺下叶后基底段支气管扩张并少许炎症,双肺多发微小结节(LU-RADS 2类),建议追踪复查排除转移可能。

诊断
宫颈中低分化鳞癌IIIC2R期综合治疗后复发;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宫内节育器;慢性结肠炎。

治疗经过
2021年7月2日-10月25日,予以患者同步放化疗治疗,具体方案为:
TC方案3周期:多西他赛100mg静滴化疗+卡铂600mg静滴化疗;
盆腔直线加速器放疗:25次,总计DT4600cgy。
腹主动脉旁直线加速器外照射放疗:22次,总计DT4048cgy。
腔内后装放疗:5次,总计DT3000cgy。
左右宫旁小野放疗:7次,总计DT1400cgy。

影像学复查及疗效评价
2021年10月19日颈胸盆腹CT示:宫颈肿块较前稍缩小,阴道上段、宫体、宫旁软组织受侵较前缓解;双侧盆壁、腹膜后淋巴结较前缩小;双侧附件区低密度灶大致同前;右下肺少许慢性炎性病变同前;颈部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CR)。

临床试验信息
充分知情同意后,患者于2021年12月29日入组“一项评价QL1706注射液联合紫杉醇-顺铂/卡铂在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中安全性和疗效的II期临床研究”,具体方案为QL1706 225mg联合联合紫杉醇186mg+顺铂70mg静滴化疗。

药物使用情况
患者自2022年1月24日起,接受QL1706 225mg联合紫杉醇186mg和顺铂70mg治疗。2022年6月15日起进入维持治疗阶段,方案改为QL1706 250mg。2023年1月29日,因患者腹泻明显导致体重下降,考虑免疫不良反应,暂时停用QL1706治疗。2023年2月22日,患者减量至QL1706 200mg继续治疗,直至2023年12月6日。2024年1月24日,QL1706剂量增加至210mg,继续维持治疗。目前患者治疗已达25个月。

影像学复查和疗效评价
QL1706治疗联合化疗3个疗程后,患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至快速下降至正常水平(图1);

图1.png

图1  治疗期间SCC水平变化

2022年4月8日复查CT示,肝脏及腹膜后肿瘤明显缩小,达到部分缓解(PR);2022年7月1日CT示,肝脏肿瘤基本消失,腹膜后淋巴结明显缩小,评估为大PR;2023年6月2日复查结果显示,肝脏肿块消失,腹膜后未见增大淋巴结,疗效评估为CCR。2024年1月15日CT示,肝脏肿块消失,腹膜后基本未见增大淋巴结,患者仍处于CR状态。

图2.png

     图2  治疗期间CT复查结果

安全性和对症处理
在临床试验期间,患者的整体治疗过程顺利,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患者接受了止呕、护胃、抗感染、抗过敏等对症支持治疗。
期间患者因“中度贫血”接受3次输血治疗。
另外,患者在治疗期间因腹泻导致体重下降,考虑为免疫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因此暂停QL1706治疗一次,腹泻好转后重新恢复QL1706维持治疗。

专家点评

唐迪红
妇瘤四科主任医师

湖南省医学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南省健康服务协会妇科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围术期医学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
湖南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从事妇科肿瘤临床工作二十多年,熟悉妇科肿瘤领域的国内外新进展、新动向。擅长妇科肿瘤手术,尤其擅长疑难的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精通妇科肿瘤的放射治疗及化疗,特别是对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的综合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对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及复发难治性卵巢上皮癌的治疗颇有研究及体会,近年来开展基因多态性检测以指导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及遗传学咨询,能为妇科肿瘤病人提供全方位的个体化综合治疗;重视年轻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理、生育功能的保留,率先在湖南省开展年轻早期宫颈浸润癌保留生育功能的腹腔镜手术。参与多项科研,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3本。

该病例为33岁的IIIC2R-IV期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经同步放化疗后及2程巩固化疗后,疗效评估为CR。治疗结束2月后患者出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增大、增多及新发病灶肝右后叶转移瘤,同时伴有SCC水平增高:15.7ng/L。
 
这种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患者预后较差,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进行传统药物的化疗治疗。这例患者当时参加了我院开展的齐鲁制药的“一项评价QL1706注射液联合紫杉醇-顺铂/卡铂在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中安全性和疗效的II期临床研究”,3次化疗后SCC降至正常,4个疗程治疗后肝脏肿瘤及腹膜后肿瘤明显缩小,达到PR,6个疗程后肝脏肿瘤基本消失,腹膜后淋巴结明显缩小,评估为大PR,之后用QL1706维持治疗,1年后CCR,肝脏肿块消失,腹膜后未见增大淋巴结。2024年1月治疗已达25个月,仍处于CR状态。
 
复发转移性宫颈癌预后差,一线标准含铂化疗后的中位PFS约6个月,OS约12-15个月。KEYNOTE-826研究是全球首个免疫治疗联合紫杉醇-顺铂或卡铂±贝伐珠单抗取得阳性数据的III期试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贝伐珠单抗与安慰剂联合化疗±贝伐珠单抗相比,显著提高了ITT人群总体生存期(24.4m VS 16.5m),降低了33%的死亡风险(HR:0.67);CPS≥1的患者获益更显著,降低了37%的死亡风险(HR:0.64)。基于此,该联合方案纳入NCCN宫颈癌指南,以高级别证据获I级推荐。
 
此患者参加的临床试验是齐鲁制药的“一项评价QL1706注射液联合紫杉醇-顺铂/卡铂在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中安全性和疗效的II期临床研究”,使用药物3疗程后达PR,SCC降到正常,一年后达CR,目前仍然维持在完全缓解状态,靶病灶CR,非靶病灶完全消失,肿瘤标志物SCC持续正常;并且整个治疗期无严重不良反应,没有明显的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正常,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腹泻和体重下降,患者耐受性良好。这个患者自2022年1月开始治疗至今缓解达25个月,这种长的拖尾效应主要是免疫治疗发挥了作用。
 
综上所述,本病例突出表现了研究药物QL1706注射液联合含铂化疗对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突出疗效,同时不良反应也较少,耐受性良好。该新药与化疗联合为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患者带来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