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多元融合,无限探索,TAS-102联合方案多点开花

04月24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KV.jpg

结直肠癌(CR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尽管随着治疗手段的改进、新药物的使用以及分子分型的普及使得CRC患者的整体预后得到改善,但仍存在许多挑战。曲氟尿苷替匹嘧啶(TAS-102)是一种已经获批用于mCRC治疗的新型口服化疗药物,在晚期mCRC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肿瘤资讯】特邀李慧芬教授马琳教授谢林浩教授孟金城教授吕维泽教授何盛泉教授,分享2例从TAS-102联合治疗中获益的晚期结直肠癌的病例,供读者交流讨论。

病例一:
72岁老年mCRC患者OS超3年

病例汇报:李慧芬教授 中山市人民医院
病例点评:
马琳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谢林浩教授 汕头市中心医院

李慧芬
副主任医师

中山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妇科肿瘤多学科协作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结直肠癌MDT联盟广东中山地区分会常委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胃肠肿瘤分会委员
中山市抗癌协会结直肠癌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山市抗癌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卵巢癌、子官内膜癌、胃肠道肿瘤、原发性肝癌等癌种的治疗

病例介绍

1.  患者基本情况
一般资料:男,70岁。
主诉:确诊结肠癌3年余。
病史:2021年4月,患者体检发现肝脏占位。电子肠镜见:距离肛门8cm见菜花样肿物,肠腔狭窄,肠镜不能通过,肿物表面溃烂,易出血。病理结果:(直肠)中分化管状腺癌。免疫组化:HER2(0),MLH1(+),MSH2(+),MSH6(+),PMS2(+)。基因检测:K/NRAS 野生型;BRAF V600E突变阳性。MSI检测:MSS。
既往史:高血压、慢性糜烂性胃炎、肺气肿病史。
影像学检查:
1)双上肺见散在混合磨玻璃阴影,直径约7-10mm,边缘不规则,性质待定。左肺下叶内侧基底段直径10mm实性结节考虑转移。
2)肝内多发低密度肿块,直径10-65mm,考虑多发肝转移瘤。
3)左侧肾上腺结节,18*14mm,轻度强化,考虑转移瘤。

2.  治疗经过
一线治疗+维持治疗:2021-06至2022-08
贝伐珠单抗+FOLFOX 共12次,疗效评价PR。随后采用贝伐珠单抗+卡培他滨维持治疗7个月。

图片1.png

图1 一线化疗前后,肝脏转移瘤显著缩小

二线治疗:2022-08至2022-09
贝伐珠单抗+FOLFIRI共3次,疗效评价PD。
三线治疗:2022-10至2023-05
入组临床研究,接受呋喹替尼+TAS-102治疗共8周期。疗效评价SD,PFS 8个月。

图片2.png

图2 患者三线治疗期间,影像学变化

四线治疗:2023-06至2023-09
PD-1+瑞戈非尼+雷替曲塞治疗4周期,疗效评价PD。
五线治疗:2023-10-16至今
2023-10开始口服达拉非尼靶向治疗。服药3周后突发消化道大出血,肠镜检查提示直肠癌破裂出血,外科会诊无法手术切除,保守治疗后出血控制。
2023-11初再次肿瘤破裂出血,后出血自行停止。
2023-11-12开始西妥昔单抗+达拉非尼治疗,无活动性出血。

3.  病例小结
该患者为老年男性,诊断为直肠中分化腺癌,BRAF V600E突变阳性。初诊时已有全身多发转移(肺、肝、肾上腺)。一线化疗PFS 14个月;二线治疗进展迅速;三线入组临床研究采用TAS-102+呋喹替尼,PFS达到8个月。四线治疗患者因经济问题拒绝BRAF抑制剂治疗,进展迅速。五线治疗采用BRAF抑制剂,目前PFS超过5个月,治疗仍在进行中。

马琳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肿瘤中心腹盆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院协会疼痛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女医师协会消化道肿瘤委员会委员
珠海市抗癌协会理事
珠海市医学会肿瘤分会委员
珠海市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
珠海市抗癌协会癌痛与姑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谢林浩
副主任医师

汕头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科室副主任(负责全面)副主任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第一届食管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 常委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食管癌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肿瘤姑息治疗专委会 常委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消化道肿瘤综合治疗青委会常委
汕头市抗癌协会第一届消化道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汕头市抗癌协会第一届肿瘤MDT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汕头市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肺癌多学科诊疗分会副主委

专家点评

马琳教授:该患者初诊时已有全身多发转移,且存在BRAF V600E突变,提示预后较差。在全程规范的治疗下,患者的OS已经达到了3年,超出预期。患者一线、二线治疗为标准治疗,三线治疗中,SUNLIGHT研究为临床诊疗带来了新思路,但是部分患者出于用药简便性考虑,更倾向于采用TAS-102联合呋喹替尼的方案。本例患者在该方案治疗中也取得了较长的PFS,用药过程中安全性良好。


谢林浩教授:当前晚期CRC诊疗需要全程管理、多学科协作。比如,对于系统治疗后达到PR的病灶,可在MDT讨论后,确定是否手术干预。该患者精准诊疗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但因患者自己经济原因,无法更早地应用最适合患者的治疗,这提示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和患者的沟通、对患者的疾病教育、制定更加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病例二:
医患携手抗癌,晚期结肠癌患者全程管理OS超4年

病例汇报:孟金城教授 中山市中医院
病例点评:
吕维泽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何盛泉教授 粤北人民医院

孟金城
副主任医师

中山市中医院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肝脏病学会委员
广州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药学会妇科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大肠癌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国肿瘤整合诊疗指南(CACA)认证专家
广东省抗癌协会靶向与个体化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山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多学科(MDT)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静脉输液通路委员会委员

病例介绍

1.  患者基本情况
一般资料:女,46岁。
主诉:确诊直乙交界处腺癌4年余。
病史:患者2019年9月因“腹痛3天”就诊。一般实验室检查提示肿瘤标志物异常:CA-199 63.30 U/ml,CEA 38.99 ng/ml。肠镜病理提示:乙状结肠中分化腺癌。影像学检查:1、考虑直乙交界肠癌合并梗阻,并周围淋巴结转移。2、左侧附件区占位,建议结合MRI检查。3、脂肪肝。4、双肺多发结节灶,考虑转移瘤可能。根据肠镜及CT结果,患者肠癌诊断明确,因合并肠梗阻,于2019年9月20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直乙交界癌切除术。病理学检查:BRAF 15号外显示 V600E突变 阴性。KRAS及NRAS基因未检测到突变(野生型)。
诊断:
直乙交界处腺癌术后(pT3N1M1b IVB期);
肺、肝多发转移。

2.  治疗经过:
一线治疗:
患者于2019-10-18至2020-02-08行mFOLFOX6方案+西妥昔单抗化疗6程。影像学检查显示:肝脏多发转移瘤影像学基本消失、肺多发转移瘤影像学明显缩小,疗效评价PR。
二线治疗:
患者6程化疗后出现下肢麻木不适,伴疼痛,精细敏感度下降,奥沙利铂累积剂量>500mg/m2,考虑患者神经毒性到达3级,停用奥沙利铂。
患者2020-02-25复查肿瘤标志物CA199 36.58U/ml,较前增高,建议暂不降低化疗强度。遂于2020-03-01至2020-5-22行FOLFIRI方案+西妥昔单抗二线化疗6程。
2020-5-25复查CT:原双肺多发结节,现病灶形态及大小变化不大;肝转移瘤未见明确显示。3程疗效评价PR,6程疗效评价疗效评价SD。
维持治疗:
患者已化疗多程,肿瘤控制稳定,考虑予维持治疗,具体用药:贝伐珠单抗+卡培他滨,维持治疗10程,期间多次复查疗效评价SD。
三线治疗:
2021-04-19增强CT:1、肠癌术后化疗后复查,术区未见明显复发征象;2、双肺多发转移瘤,较前增多、增大;3、脂肪肝较前略加重;余胸腹部大致同前。
2021-4-21复查肝功:谷丙转氨酶71 U/L,谷草转氨酶50U/L,总胆红素36.8 umol/L。
患者经过一线,二线治疗后,病情进展,可予三线治疗,既往已经使用过伊立替康/奥沙利铂方案化疗,考虑患者肝功能情况,不建议继续静脉化疗,改予呋喹替尼治疗。1程疗效评价SD。第2、3程后疗效评价PD。
四线治疗:
2021-08-16起予以信迪利单抗+呋喹替尼共2程,疗效评价PR。
患者于2022-03-10复查增强CT:肺转移瘤较前略增大,疗效评价:缓慢进展。
呋喹替尼+信迪利单抗四线治疗:PFS 7个月。
五线治疗:
根据患者免疫组化提示:HER-2(3+),建议联合抗HER-2治疗。
2022-4-11开始呋喹替尼+维迪西妥单抗。
4程、6程、9程疗效评价:SD。2023年4月19日CT:双肺多发转移瘤,右肺下叶部分较前增大。11程疗效评价:PD。
六线治疗:
2023年4月17日起予西妥昔单抗+伊立替康治疗。
2023年6月25日CT:双肺多发转移瘤,右肺下叶增大,左肺上叶转移瘤略缩小。2程疗效评价:PD。
七线治疗:
2023年6月30日起予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雷替曲塞治疗。
2023年8月23日CT:双肺多发转移瘤,较前不同程度缩小、缓解;纵隔及右肺门淋巴结多发转移瘤较前缩小。2程疗效评价:SD(缩小)。
2023年10月25日CT:双肺多发转移瘤、纵隔及右肺门淋巴结多发转移瘤较前进展。4程疗效评价:PD。
八线治疗:
2023年10月28日起予卡度尼利+TAS-102+瑞戈非尼治疗。
2024年1月2日CT:双肺多发转移瘤较前好转。2程疗效评价:SD。

3.  病例小结:
该患者为中年女性,诊断为直乙交界处腺癌术后伴肝、肺多发转移(pT3N1M1b IVB期)。经过手术、化疗、靶向、免疫等多线治疗,目前OS已超过4年。该患者治疗意愿强,依从性高,可积极配合高质量的全程管理。当前治疗方案为免疫+靶向+TAS-102的三联方案,PFS已超过5个月,治疗仍在持续中。患者耐受性良好。

吕维泽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肿瘤微创介入科、主诊教授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胸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医学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遗传性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州抗癌协会肿瘤复发与转移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州抗癌协会肿瘤微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
珠海市抗癌协会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
珠海市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常委兼秘书长
从事肿瘤治疗工作二十多年、擅长各种恶性实体瘤的化疗、内分泌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特别是胸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近年来以通讯作者及第一作者在Transl Lung Cancer Res 、Int. J. Med. Sci、Molecular Imaging等杂志发表专业SCI论文11篇

何盛泉
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
粤北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胃肠外科医师分会青委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分会青委会委员
韶关市肿瘤防治联盟秘书
韶关市医学会普通外科分会委员
韶关市医师协会普通外科医师分会委员

专家点评

吕维泽教授:整体来说,该例患者的治疗非常成功,全程管理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同时,我也观察到,在患者多线的治疗中,患者与医生的配合度非常好,反映出医患沟通非常充分。患者治疗的每一线药物选择都有据可依,体现出精准医学和循证医学的理念。
 
何盛泉教授:从外科医师的视角看该例患者的诊疗过程,感触颇深。随着药物的发展以及诊疗手段的优化,晚期CRC患者的生存期也在不断地延长。该患者的治疗已经进行到八线,总体OS已经超过4年,生存获益超出预期。在临床实践中,TAS-102的疗效和安全性备受关注,但是因为经济因素,很多患者无法保证在三线就应用该药物。期待药物的可及性进一步提高,造福更多患者。

总结

TAS-102+TKI,口服便捷,逆转化疗耐药

2023年,SUNLIGHT研究的公布[1],为晚期CRC治疗带来了更多选择:TAS-102联合贝伐珠单抗相较于TAS-102单药能够带来更长的生存获益,两组的中位OS分别为10.8个月和7.5个月(HR=0.61)。目前,TAS-102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方案已获得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3版)》的II级推荐[2]

除了与贝伐珠单抗联合,TAS-102也在口服TKI联用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病例1入组的研究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彭建军教授牵头开展的前瞻性、单中心、单臂、II期临床研究(NCT05004831),该研究旨在探索TAS-102联合TKI呋喹替尼治疗既往经标准治疗的mCRC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研究终点为PF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OS、ORR、DCR和安全性。从研究者披露的中期数据(非公开披露)来看,该联合方案的中位PFS已经超过6个月,安全性良好。期待该研究的最终结果。

去年入选ASCO的一项研究继续为TAS-102+TKI打开思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牵头的一项II期多中心单臂研究[3]显示,瑞戈非尼联合双周TAS-102,中位PFS 4.9个月, DCR 84.6%。

TAS-102+TKI的出色表现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首先,TAS-102联合TKI可叠加抗肿瘤效应;其次,TKI可增强机体对化疗药敏感性,逆转化疗耐药性;最后,TAS-102和TKI均为口服药,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随着晚期CRC药物选择的增加,患者对生存期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样地,患者对治疗的简便性、经济性、药物可及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TAS-102联合口服TKI,一举实现多重目标,为提高晚期CRC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更多希望。期待未来更多大型研究早日开花结果,造福患者。

参考文献

[1] 2023 ASCO Poster 2606.
[2]CSCO 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3版)
[3]Wang X, et al. 2023 ASCO e15567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QTT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S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