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搜索"食管癌"的结果如下
刘宁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主治医师 中国肿瘤放射治疗联盟(CRTOG)副秘书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姓健康传播委员会委员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胸部肿瘤放疗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癌症基金会科普与健康传播协作组科普专家 中国药学会肿瘤药物与临床研究专委会青年委员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健康科普专家 安徽省抗癌协会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安徽省预防医学会肺癌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胸部肿瘤精准放疗,擅长肺癌、食管癌、乳腺癌的放射治疗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参与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及省部级等科研课题,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医学科技创新成果奖。
5篇文章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3月,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四所肿瘤医院之一。中心是全国规模最大、学术力量最雄厚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肿瘤学基地之一,承担国家肿瘤防治重任,在全国尤其是华南地区及港澳台的肿瘤防治工作中发挥着龙头作用,学科地位、综合实力居全国领先水平。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是国家重点学科(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新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肿瘤医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是广东省癌症中心、广东省食管癌研究所的依托单位。主办英文学术期刊 Cancer Communications(《癌症》杂志),多次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和"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4年被SCI收录,目前影响因子5.627(JCR 2019),在JCR 肿瘤学分类中位于Q1区(49/244),为国内肿瘤学领军期刊。 中心以优秀的文化引才、聚才,凝聚高水平的医教研队伍,现有员工3658人(含博士后及特聘人员),其中硕士生导师254名,博士生导师166名;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人才10名。   中心现设有越秀、黄埔两个院区,实际开放病床数2118张(越秀院区1490张,黄埔院区628张),门、急诊量118万余人次,年住院量达13万人次,医疗业务量居全国肿瘤专科医院前列。医疗技术水平领先,拥有软硬件条件亚洲一流的放射治疗中心、开展多个专科手术机器人微创手术;1998年率先在全国推行肿瘤单病种首席专家负责制,组织制订各大病种多学科综合诊疗方案;近五年,逾60项来自临床一线的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公认,被全球肿瘤诊疗标准与指南采用;为广大肿瘤病患提供个体化、最优质的诊疗服务。  中心是国内培养高层次肿瘤学人才的摇篮之一,为全国尤其是广东省培养了大批的优秀肿瘤专科人才,自1964年起卫生部委托开办全国肿瘤临床医学进修班,已为全国培养了5000多名肿瘤专业技术人才,其中部分人才已成长为全国各地学术带头人及骨干。主编肿瘤学国家级规划教材——《临床肿瘤学》、《肿瘤学》。中心于1990年开始探索肿瘤专科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是广东省为数不多的“老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自2014年9月获批国家第一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以来,现拥有10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为社会培育高素质、同质化优秀医学人才。
117篇文章
南京大学金陵肿瘤年会系列第一届滨江肿瘤整合学术会议2024江苏省医师协会肿瘤化疗与生物治疗医师年会
由江苏省医师协会、江苏省医师协会肿瘤化疗与生物治疗医师分会主办,江苏省老年医学学会联合主办,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中心、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研究所、南京滨江肿瘤研究院承办的“南京大学金陵肿瘤年会系列第一届滨江肿瘤整合学术会议2024江苏省医师协会肿瘤化疗与生物治疗医师年会”将于2024年12月6-8日在江苏省南京市举办。本次会议将聚焦肺癌、胃癌、肠癌、食管癌、乳腺癌等多种常见肿瘤的精准诊疗、转化研究、及整合治疗进展,邀请国内胸部肿瘤、消化肿瘤领域的知名学者、临床专家以及活跃于全国学术舞台的优秀中青年人才,围绕肿瘤整合治疗热点和难点话题,展开深度和广度兼具的学术交流,推动我省胸部肿瘤、消化道肿瘤诊疗水平的提升。大会将设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专场,预期通过专家报告、病例展示、多学科讨论等多种形式,促进肿瘤治疗的临床实践创新。欢迎广大从事肿瘤化疗与生物治疗及相关专业的医务人员积极参与。
1篇文章
王启鸣专栏
河南省肿瘤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呼吸内科三病区主任 医学博士,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博士后,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肿瘤内科,胸部肿瘤(食管癌、肺癌)的发病机制和个体化治疗,肿瘤干细胞与化放疗耐药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抗癌协会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卫计委重点研发计划评审专家 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优秀中青年卫生科技创新人才 Cancer、 Annals of Oncology等11个SCI期刊审稿人 美国AACR会员 国际肺癌研究会(IASLC) 会员
30篇文章
董晓荣教授专栏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肺癌脑转移多学科诊疗团队成员 董晓荣 教授、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肿瘤中心胸部肿瘤Ⅲ病区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促会胸部肿瘤分会委员 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伍钢 教授、博导、肿瘤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分会 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医师分会 常委 中国南方临床肿瘤研究协会 副理事长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中国医促会胸部肿瘤专业委员会 常委 湖北省肿瘤防治联盟 主席 湖北省抗癌协会放疗专委会 主任委员 湖北省放射肿瘤学会 侯任主任委员 张盛 教授、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胸部肿瘤IV病区主任 中华医学会放射治疗分会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放射治疗学组委员 世界华人肿瘤医师协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吴阶平基金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武汉市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项祎 教授、医学博士、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会员 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神经外科学术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神经科学学会会员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审稿人湖北省医疗鉴定专家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 汪晶 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2002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学系,获学士学位。 2005-2010年攻读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放射与核医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任放射科主治医师。 2014-2015年赴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放射科,参与美国脑肿瘤分子影像领域博士后研究。 2016年任副主任医师。 专业方向为磁共振神经影像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主持省级课题一项,院、校级课题两项。 副主编人卫出版社专著一本、参编人卫出版社专著两本,发表论文十五篇。 王思桦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胸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青年编委 《临床外科杂志》编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12篇,最高影响因子12分 李燕 医学博士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胸部疾病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超微与分子病理专业委员会神经系统疾病学组成员 中国医师学会呼吸医师协会呼吸病理委员会委员 吴艳 硕士、中级营养师 2001.9-2007.6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习 2007.9-2010.6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老年医学专业学习 2010.8至今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营养科从事临床营养工作 2016年至今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青年委员 2017年至今湖北省营养学会临床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 2017年12月获得第一批中国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证书 张瑞光 肿瘤学博士、主治医师、讲师、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联合培养博士 2011年至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肿瘤中心胸部肿瘤放化疗科工作,现挂职于云南省临沧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分管临沧市肿瘤中心。 现任CSCO、IASLC会员 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脑转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南方肿瘤协作组青年委员会委员 CSCO-IO翻译小组成员 陈玲娟 博士、主治医师、讲师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会员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会员 主要从事恶性肿瘤放化疗及靶向治疗 刘翩 胸部肿瘤科 主治医师 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Dana-Farber癌症研究中心联合培养博士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发表SCI论文9篇
73篇文章
朱正飞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放疗科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胸部肿瘤研究所 副所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委员会 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 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学会肿瘤放疗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分会肺癌学组委员;免疫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放疗学组委员;青年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 青委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 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2012.3至2014.3在美国MD Anderson肿瘤中心以访问学者身份进修学习两年 擅长胸部肿瘤,包括肺癌、食管癌及胸腺肿瘤的综合治疗
37篇文章
段晓峰教授
段晓峰,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食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开展食管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外科及围术期综合治疗。现担任天津市抗癌协会食管癌专委会 委员,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委会 委员,天津市河西区青年联合会 委员,吴阶平医学会模拟医学部胸外科专委会 青委,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临床营养治疗专委会 青委;《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编委。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30余篇,多次受邀参加ISDE,OESO,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中国抗癌协会等学术大会并发言,参编、参译《机器人胸部肿瘤微创外科手术》、《食管癌诊断和治疗》、《食管外科》。荣获2020年CSCO UNDER35优秀青年肿瘤医生。
8篇文章
李印教授
国家癌症中心、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食管纵隔外科病区主任,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英国皇家外科学院院士。 擅长食管癌、肺癌及纵隔肿瘤的微创手术及综合治疗。国际上首创免管免禁食管癌微创手术,术后第一天即可进食,5-7天出院,国际领先。 任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食管外科专家委员会主委、加速康复专家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外科分会食管癌学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食管疾病学组副组长 中国西部肺癌研究协作中心副主席兼任外科学组副组长 国际胸腺瘤协作组、 国际食管疾病协会及 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会员 《中国肺癌杂志》常务编委 国际期刊《Annuals of Esophagus》杂志主编
14篇文章
傅剑华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外科教授、主任医师 食管癌外科首席专家 现任广东省食管癌研究所所长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副会长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纵隔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第三届常务理事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食管疾病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胸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15篇文章
王绿化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院长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 中华医学会理事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食管癌质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监事长 国家肿瘤规范化诊治质控中心常务副主任 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专家委员会肺癌组副组长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放射治疗质控专家委员会指导委员 中华医学会北京放射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食管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编写审定专家组组长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副主编
10篇文章
H食光对话
【H食光对话】栏目将倾力打造系列访谈节目,聚焦食管癌领域热点话题,为中国食管癌专家打造广视角、高层次的深度研讨平台,共同推进我国食管癌规范化诊疗进程。 【引领精准 引领获益】
9篇文章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育平台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3月,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四所肿瘤医院之一。中心是全国规模最大、学术力量最雄厚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肿瘤学基地之一,承担国家肿瘤防治重任,在全国尤其是华南地区及港澳台的肿瘤防治工作中发挥着龙头作用,学科地位、综合实力居全国领先水平。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是国家重点学科(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新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肿瘤医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是广东省癌症中心、广东省食管癌研究所的依托单位。主办英文学术期刊 Cancer Communications(《癌症》杂志),多次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和"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4年被SCI收录,目前影响因子5.627(JCR 2019),在JCR 肿瘤学分类中位于Q1区(49/244),为国内肿瘤学领军期刊。 中心以优秀的文化引才、聚才,凝聚高水平的医教研队伍,现有员工3658人(含博士后及特聘人员),其中硕士生导师254名,博士生导师166名;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人才10名。   中心现设有越秀、黄埔两个院区,实际开放病床数2118张(越秀院区1490张,黄埔院区628张),门、急诊量118万余人次,年住院量达13万人次,医疗业务量居全国肿瘤专科医院前列。医疗技术水平领先,拥有软硬件条件亚洲一流的放射治疗中心、开展多个专科手术机器人微创手术;1998年率先在全国推行肿瘤单病种首席专家负责制,组织制订各大病种多学科综合诊疗方案;近五年,逾60项来自临床一线的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公认,被全球肿瘤诊疗标准与指南采用;为广大肿瘤病患提供个体化、最优质的诊疗服务。  中心是国内培养高层次肿瘤学人才的摇篮之一,为全国尤其是广东省培养了大批的优秀肿瘤专科人才,自1964年起卫生部委托开办全国肿瘤临床医学进修班,已为全国培养了5000多名肿瘤专业技术人才,其中部分人才已成长为全国各地学术带头人及骨干。主编肿瘤学国家级规划教材——《临床肿瘤学》、《肿瘤学》。中心于1990年开始探索肿瘤专科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是广东省为数不多的“老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自2014年9月获批国家第一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以来,现拥有10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为社会培育高素质、同质化优秀医学人才。
142篇文章
余向洋博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 胸外科 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 肿瘤学 博士 亚洲胸心血管外科学会(ASCVTS)Member 中国抗癌协会(CACA) Member 腾讯AI Lab 医学顾问 中央电视台《手术两百年》纪录片 医学顾问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互联网医院分会 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食管癌专委会 Member 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 委员 广东省肿瘤康复学会 委员 主要从事食管癌、肺癌的综合诊疗及临床转化研究; 已发表相关研究SCI论文45篇,其中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15篇,累计影响因子300+,总被引次数150+,包括Cancer Communications, Translational Lung Cancer Research等杂志 相关研究成果多次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发言/壁报交流,如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ATS)、欧洲胸外科医生协会(ESTS)、亚洲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年会(ASCVTS)、埃及微创胸部外科论坛、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香港国际免疫学(IOHK)年会等; 参与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3部)、中南大学出版社(1部)、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1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部)教学书目; Cancer Research Journal杂志编委、Journal of Immunology Research杂志特邀主题编委。
5篇文章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科
生物治疗科致力于恶性肿瘤的生物治疗,即采用生物技术和生物药物治疗恶性肿瘤,是当前肿瘤治疗国际发展前沿。生物治疗科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生物治疗病房。依托华西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强大的检出研究平台和华西医院临床的优势,经过20余年的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国生物治疗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临床科室现有副高以上医师7人,均有过海外留学经历,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4人。魏于全主任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生物治疗科致力于生物治疗临床转化的临床工作。团队牵头研发的新冠病毒疫苗,已全文发表于国际著名Nature杂志,临床研究正在进行。团队研发的肿瘤个体化细胞疫苗已在晚期肺癌病人中进行临床试验,取得明显临床疗效。现在进行扩大规模临床试验。此外还有一大批原创的免疫细胞治疗项目正在进入临床。 生物治疗具有齐备的亚专业方向。科室是四川省生物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牵头单位,同时是生物免疫治疗专委会,靶向治疗专委会,胸部肿瘤青年医师专委会等省内学术团体主任委员单位。年承担I-IV期GCP项目10项,牵头组织或参与泌尿系肿瘤,食管癌,不明原发灶恶性肿瘤,免疫相关毒副作用处理等MDT团队10余个。每年发表SCI论文20余篇。 生物治疗科是是四川省生物治疗临床研究中心牵头单位,在省卫健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建立了四川省生物治疗临床研究网络,已经实现了四川省各大公立医院肿瘤中心的全覆盖,具有极强的学术影响力和辐射力。每年开展线上线下学术交流活动超过50场。依托学术团体专委会和华西医院多学科团队,面向省内外合作开展生物技术和生物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和基础临床转化研究,进行肿瘤免疫治疗不良反应多学科诊疗、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等疑难疾病的会诊和诊疗工作。
6篇文章
王育生教授
山西省肿瘤医院 消化一科 科主任 主任医师 肿瘤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山西省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山西省胃癌诊疗中心 副主任 山西省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青委会 主任委员 山西医师协会肝病医师分会肝癌学组 组长 山西医师协会肝病医师分会青委会 副主任委员 山西省抗癌协会肝癌委员会青委会 副主任委员 山西省医学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 秘书长 山西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青委会 副主任委员 CSCO胰腺癌、胃肠间质瘤委员会 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食管癌专委会 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内科专委会 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腹部肿瘤结直肠癌分会 委员 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消化肿瘤分会 委员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多学科诊治(MDT)委员会 委员
13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