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学术盛宴——记2022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相关热点话题[第三弹]

2022年10月09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近几十年,细胞治疗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从最初将人类干细胞用于血液系统癌症的治疗,到2017年第一个CAR-T疗法获得批准。目前已有众多不同类型的基于细胞的疗法正在被开发。如今,细胞治疗可谓大放异彩,随着CRISPR等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加上人们对免疫学理解的加深,以及对培养、制造、运输、储存和处理专门生物样品和材料的优化,细胞治疗领域正在发生革命性转变。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附属协和医院协办的“2022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已于2022年9月22日~25日以线上结合线下会议的方式盛大召开并完美落幕。

本次会议特邀邀诸多国内外血液肿瘤领域一线大咖进行精彩授课、点评、探讨,为相关专业的同仁间交流血液疾病临床诊疗进展、探讨热点难点、经验分享等提供平台,共助全国血液疾病诊疗水平的提升与发展。小编特精选“创新细胞治疗”专场并遴选多个主题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主题一:CAR-T细胞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实践

主持:天津市第一医院 赵明峰教授
讲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黄河教授

01.png
CAR-T细胞疗法的进步和发展让我们看到了肿瘤治疗的一些新的希望,而它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还亟待解决。例如,白血病复发率为50~60%,复发率有待降低;淋巴瘤完全缓解率50%,疗效有待提高;重度并发症30~40%,防治体系有待完善;CAR-T产品300万元/人,制备成本有待降低。

那么,如何突破当前的困境?为了提高CAR-T联合小分子化合物的靶向治疗效果,黄河教授团队曾对CAR-T耗竭机制进行研究。此外,由于CD19 CAR-T细胞治疗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复发率高达50~60%,黄河教授也从“功能增强型CAR-T细胞减少复发”层面为大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他提到了5大创新方法CAR-T治疗桥接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CD19/CD22双靶点CAR-T治疗、CD19/CD22双靶点通用型CAR-T细胞、非病毒、PD1定点整合CD19 CAR-T细胞,以及小分子化合物联合CAR-T治疗

那么,如何做到创新?这就不得不提到新靶点CAR-T治疗,治疗T系血液病。黄河教授随后为我们列举了通用型CD7 CAR-T细胞治疗、GPRC5D全新靶点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干细胞来源CAR-免疫细胞治疗[包括了脐带来源CAR-NK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来源CAR-NK细胞]的最新研究进展。

最后,黄河教授结合临床病例做了展望,新的技术将会带来新的创新,造福更多患者,未来希望可以合成生物改造实现多能化干细胞工程化生产,获得更多通用,可冻存的CAR-T/CAR-NK细胞。

主题二:Seglec-6 CAR-T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主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陈波斌教授
讲者: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徐开林教授

02.png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AML的治疗得到飞速发展。然而,复发或难治性(R/R)AML患者的治疗仍面临巨大挑战。精准医疗时代,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出现以及新的基因突变不断被发掘,一定程度地揭示了AML患者复发的机制。

在R/R AML患者的治疗方面,目前首先推荐患者加入临床试验。徐开林教授提到,新药时代,虽然CAR-T细胞已在血液系统肿瘤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由于对正常造血干细胞有明显的脱靶效应,目前AML的CAR-T治疗受到明显的限制。

唾液酸结合性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sialic acid-binding immunoglobulin-like lectin,Siglec)是一类经典的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可通过识别含有唾液酸的糖凝结构,介导细胞与细胞或病原体间的相互作用,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已发现15种人源和9种鼠源的Siglec分子,Siglec特异性表达于髓系细胞和免疫细胞表面

其中,Siglec-6高表达于髓系白血病细胞,几乎不表达于正常造血干祖细胞,是较为理想的、潜在的AML治疗靶点。且Siglec-6仅表达于记忆性B细胞,而不表达于T细胞和NK细胞,免疫学毒性可能较低。

最后,基于CAR-T细胞治疗的局限性,徐开林教授对于CAR-T细胞治疗的未来研究方向,总结了以下四点:第一,提高靶标多元化;第二,延长CAR-T细胞在患者体内存活的时间;第三,降低毒性;第四,对肿瘤微环境更深入的研究。

主题三:CAR-T细胞治疗AML临床应用现状及新靶点(CD312)的研究

主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韩为东教授
讲者: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血液科 赵明峰教授

03.png
CAR-T细胞疗法的飞速发展为AML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但相较于ALL、NHL和多发性骨髓瘤MM,AML的CAR-T细胞疗法进展相对较慢,也相对不成熟,仍处于起步阶段。既往报道的临床靶点包括CD33、NKG2D、LeY、CD123、CLL-1等。赵明峰教授表示,目前CAR-T疗法的瓶颈包括抗原逃逸、靶外毒性、缺乏特异性抗原和微环境的免疫抑制等,因此新靶点的发现、CAR-T联合靶向药物、多靶点CAR-T疗法试验等,都在努力攻克上述问题。

对于CD123 CAR-T,目前临床试验结果欠佳,仅有个案报道。赵明峰教授表示,尽管靶向CD123 CAR-T疗法在AML中的疗效结果未能在众多试验中重复出来,但由于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高表达CD123,因此靶向CD123 CAR-T疗法在BPDCN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结果。

关于CLL-1 CAR-T,CLL-1是Ⅱ型跨膜糖蛋白,存在于大多数AML原始细胞中,而正常造血干细胞(HSC)不表达CLL-1。基于既往的研究结果以及赵明峰教授团队2022年在Journal of Hematology Oncology杂志上报道的靶向CLL-1 CAR-T疗法联合利妥昔单抗作为开关在R/R AML成人患者中的疗效结果赵明峰教授表示,靶向CLL-1 CAR-T疗法在R/R AML患者中是相对安全有效的,但由于中性粒细胞表面存在CLL-1,靶向CLL-1 CAR-T疗法后粒细胞缺乏发生率较高;此外多个具体病例表明,桥接HSCT是挽救由于脱靶毒性导致的粒细胞缺乏的有效治疗手段,且能使患者的长期生存获益。

关于靶向其他靶点的CAR-T疗法,siglecs-3(CD33)在正常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上表达,因此靶向CD33 CAR-T疗法毒性相对较大,但后续对靶向CD33 CAR-T产品的不断优化,使其能够用于AML治疗领域。既往研究结果显示,该疗法在特定AML患者中有一定的疗效和安全性表现。除此之外,赵明峰教授表示,目前在研的还有CD7、siglec-6等靶点,期待以后会有更好的研究数据。CAR-T产品的个体化选择在AML治疗中更为重要,例如,尽管CD19是B细胞表现抗原,但肿瘤细胞表达CD19的AML患者接受靶向CD19 CAR-T疗法后,能顺利达到MRD-CR并桥接HSCT。

对于双靶点CAR-T疗法,赵明峰教授也表示其有望为AML患者的疗效带来进一步的提升,目前赵明峰教授团队正在探索CD123和NKG2D双靶点CAR-T疗法在AML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期待有更好的数据结果。

主题四:第四代CAR-T治疗B细胞淋巴瘤无进展生存获益及生物标记物研究

主持: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张曦教授
讲者: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内科 钱文斌教授
04.png近期的研究表明,第二代CAR-T细胞治疗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CR率为40~58%,OS方面,以ZUMA-1研究为例,其5年OS率为42.6%,在R/R DLBCL患者中疗效表现良好,但约有60%的患者仍不能获得CR或在CR后出现复发,只有40%左右的患者能够达到临床治愈的目标。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CAR-T细胞疗法治疗B细胞淋巴瘤和其他血液系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如何克服CAR-T细胞疗法的耐药性,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此,钱文斌教授团队开展了第四代CD19-CAR-T细胞治疗淋巴瘤实验和临床研究。CCL19能趋化癌旁组织的DC细胞,T细胞向肿瘤组织超募。因此在传统的CD19 CAR-T细胞的基础上联合IL-7和CLL19的功能构建新型的四代CAR-T细胞,能促进CAR-T细胞对淋巴瘤组织的浸润,累积和存活,进一步增强传统CAR-T的抗肿瘤作用。携带IL-7/CCL19 CD19 CAR-T(CD19-7×19 CAR-T)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基础研究表明,该四代CAR-T细胞治疗的转染效率与第二代CAR-T细胞治疗的相似,约为50%,但将其转染至T细胞时能够很好表达IL-7和CLL19,促使T细胞的增殖和扩增能力大幅增加,且明显高于第二代CAR-T细胞治疗,同时对CD19+细胞的杀伤能力显著高于第二代CAR-T细胞治疗。此外,在迁移试验中,四代CAR-T细胞治疗能够促进T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迁移。在体外试验中,其抗凋亡能力也明显增强;CD19-7×19 CAR-T细胞免疫活化因子上调和耗竭分子下调;细胞终末分化减少和杀伤能力持久。体内小鼠模型试验也显示CD19-7×19 CAR-T细胞耗竭分子下调偏向干细胞分化发挥持久抗肿瘤作用。

钱文斌教授牵头的携带CD19-7×19 CAR-T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共入组39例NHL/ALL患者,CR率(3个月)为56.41%,ORR(3个月)为79.49%。CD19-7×19 CAR-T治疗大B细胞淋巴瘤中位PFS长达13个月,获得CR患者1年和2年OS分别为95.8%和74.3%。在安全性方面也表现良好。

 主题五:通用型CAR-γδ T产品开发

主持: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唐晓文教授
讲者: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罗敏教授
05.pngγδ T细胞约占外周血T细胞的1%~5%,同时分布于皮肤、肠道、呼吸道以及泌尿生殖道等黏膜和皮下组织。其同时具备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功能,可广谱但选择性的识别和杀伤代谢异常或被感染的细胞。γδ T细胞不同于αβ T细胞,以非MHC限制性的方式识别抗原,不会引起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目前γδ T细胞按δ链结构可分为:Vδ1 T细胞、Vδ2 T细胞和Vδ3 T细胞。既往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免疫细胞中,γδ T细胞的浸润与肿瘤预后呈显著正相关。

目前为止国际范围内已进行了多项γδ T细胞相关的临床试验,但大多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有:不同个体γδ TCR多样性有差异,不能有效控制肿瘤生长,因此对于供着的筛选很重要;免疫耐受,γδ T细胞可以招募免疫抑制的细胞达到肿瘤部位,同时肿瘤细胞也可表达PD-L1等因子抑制γδ T细胞的功能。对此,罗敏教授提到,近年来正在尝试通过CAR进修饰γδ T细胞(CAR-γδ T)来增强γδ T细胞的靶向性和活性。目前国内外已有多家公司正在开发不同的CAR-γδ T细胞产品(如ADI-001、CD20 CAR-γδ T、Century iPSC分化的CAR-γδ T等),以及开展多项相关临床研究以进行深入的探索。

关于CAR-γδ T最新研发进展,罗敏教授提到,除基于γδ2亚型T细胞的扩增和转导而形成的靶向CD19的γδ T-CAR19之外,还有特异性扩增δ1亚型细胞、APC介导的δ1亚型细胞等技术。总体而言,通用型CAR-γδ T在过去两年取得了重大进展,在一些适应症上已经赶超了自体CAR-T的效果。通过采用高剂量回输,增强预处理,CAR-T结构创新等策略,可以解决CAR-γδ T产品在体内扩增和长期存续的问题。展望未来,通用型产品将成为未来细胞治疗的必然趋势,降低生产成本,让更多的患者受惠。 

是否感觉收获良多又意犹未尽?
关注血液肿瘤资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参考文献 

Cohen Adam D,Mateos Maria-Victoria,Cohen Yael C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ilta-cel in patients with progressive MM after exposure to other BCMA-targeting agents.[J] .Blood, 2022, https://doi.org/10.1182/blood.2022015526


责任编辑:Luna  
排版编辑:Luna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

评论
2022年10月10日
孙有泉
大连市金州区中医医院 | 肿瘤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加油
2022年10月10日
颜昕
漳州市医院 | 乳腺外科
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相关热点话题
2022年10月10日
张晓妮
荣成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感谢分享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