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专家采访】深度解读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最新进展

2022年09月22日
来源:肿瘤资讯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2022年学术年会将于9月23日-24日安徽合肥隆重召开。【肿瘤资讯】特约专访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平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陈振东教授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侯炜教授,邀请到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杨教授担任本次采访主持,请各位专家围绕肺癌领域的最新进展作精彩分享。

李平教授:2022年学术年会即将开幕,肺癌中西医协同治疗新进展引发期待

专家简介_14.jpg

李平教授首先介绍了本次大会的亮点内容,即云集了国内各个领域的著名专家。大会邀请到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亲临会场,围绕肿瘤整合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中国抗癌协会的相关举措作精彩分享;邀请到国医大师韩明向教授分享肿瘤诊治的心得体会;邀请到前任主委贾英杰教授分享临床经验;邀请到候任主委侯炜教授分享一系列研究成果。同时本次年会联合了CCO大会的讲者遴选会,来自全国的12位著名专家将角逐大会的7个演讲席位,他们将带来本年度最新学术进展。李教授指出,作为现任主委,他更关注我们的研究特别是在元气化生、内生瘤毒匡扶正气等方面有哪些具体的诊疗方案,还请大家一起期待本次盛会。
对于肺鳞癌尤其是高凝的患者,李教授指出这类患者的治疗困境在于:一,治疗缺乏有效的靶点,无法使用靶向药,且对化疗不敏感;二,老年患者难以接受放疗,因此必须寻找一种中西医协同的诊疗方案。在本年度已有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中药联合阿法替尼,加上恩度及替吉奥,对于老年性肺鳞癌患者具有较高的缓解率,是一种有效的中西医协同治疗方案。希望借本次会议,将安徽的多中心研究拓展到全国。
最后李教授强调,需重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所带来的副作用和探索中医药的缓解作用。尽管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肺癌目前的治疗中不可或缺,但不能忽视其所致的过敏反应、肝脏损伤、心脏损伤和胃肠道损伤等副作用。而中医的介入,能否对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所介导的全身脏器的损害起到减少或者减轻的作用,期待在大会聆听到相关的声音。目前全国尤其是长三角多家医院的真实世界的报道,已揭示中药的参与能明显减少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肺癌治疗中所致的不良反应。所以,关于肺腺癌和肺鳞癌等方面的中西医协同的新进展在本次会议都会有体现。

陈振东教授:肺癌领域新进展盘点

专家简介_15.jpg

围绕肺癌领域的新进展,陈教授主要分享了以下几点:
一,肺癌近几年的进展主要体现在非小细胞肺癌,因为几乎所有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分子靶向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都有所应用。
二,肺癌的指南推荐有所变化。随着研究的进展,从局限在三线的治疗,跨向二线和一线,甚至已经进行到新辅助治疗和术后的辅助治疗,这在其它瘤种非常少见。
三,分子靶向治疗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于敏感的人群其治疗效果可以在复发转移的背景下达到五年甚至十年生存,尤其是肺癌的病人普遍年龄较大,如此许多病人有望达到治愈的水平。
四,肺癌领域的罕见突变研究曙光初现。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除了相对常见的EGFR和ALK突变,对于一些罕见突变,临床上常常没有足够多的病例,根据基因分型的篮子试验和雨伞试验则体现了对于罕见突变的研究探索。
五,肺癌手术和诊断方面均有进步。以往肺癌术后病人的疼痛往往是长期的,随着手术水平的提升,如今病人恢复快,后遗症也较少。在肺癌诊断方面,人工智能和超声波CT等技术用于患者的随访、复查和筛查,大量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被发现,尽管对于患者远期生存的好处尚未可知,但病人的五年生存率会大幅提升。

侯炜教授:中医药的应用可贯穿肺癌治疗的全过程

专家简介_16.jpg

围绕国家中医肿瘤国家医疗中心在中西医治疗肺癌中的经验,侯教授首先指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迄今已建科60多年,在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尤其是肺癌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
侯教授强调,中医药应贯穿于肺癌治疗的全过程。首先在手术前,针对癌前病变、肺结节等可采用活血化淤、软坚散结的药物,根据病人的体质情况也可开展治疗工作。其次在手术后可采用补气养血、扶正固本的方法来治疗。在放化疗过程中,还可用中药来减轻不良反应,如伤及脾胃时,一般采用健脾和胃的方法;在出现口干舌燥、放射性肺炎或是干咳时,可采用滋阴清热的方法。此外,对于靶向和免疫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中医中药也能发挥内治和外治的作用,来改善病人症状和提高耐受性等。而在肺癌病人治疗后病情较稳定时,中医中药还可进行维持治疗,让瘤体长期稳定,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中医中药和西医的治疗并不矛盾,而是可以互相配合,在肺癌的治疗过程中发挥很好的作用。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Da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