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会议报道】精彩回顾丨GI Young 消化道肿瘤激扬俱乐部(第四期)

2022年09月03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图片1.png

8月27日, “GI Young-消化道肿瘤激扬俱乐部”第四期学术活动隆重启动。本期学术活动特别邀请到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邱红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小田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风华教授和河南省肿瘤医院刘莺教授等GI领域知名中青年领袖,携手线上及线下的消化道肿瘤领域同道,围绕肿瘤免疫治疗前沿包括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和疗效预测等相关的热点问题,以“真知、畅言、笃行”三大篇章展开交流分享。【肿瘤资讯】特此整理会议精粹,与各位读者共瞩青年专家的学术风采。

开场致辞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本场会议主持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邱红教授发表热情致辞。邱教授首先对参与本次大会的专家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邱教授介绍道,“GI Young”每期活动都将聚焦青年专家兴趣所在,邀请领域内有突出研究成果的专家来分享,探索免疫治疗的前沿热点问题。希望在这个平台,大家能进行思维的碰撞,激发出更多火花,为消化道的前沿探索发挥更多的光和热。感谢大家积极参与“GI Young”系列学术活动,同时感谢施贵宝公司一直以来对本活动的大力支持。接着邱教授主持了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的“免费午餐”公益项目献爱心仪式,该项目旨在温暖孩子们稚嫩的胃,守护孩子们的简单幸福。截至目前,施贵宝公司代表参与“GI Young”的嘉宾已累计捐赠了1120份爱心早餐。

图片2.png

邱红教授致辞

第一篇章——真知

真知篇章进入学术氛围热烈的专题讲座环节。首先由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邹强教授带来了题为“氧化应激与肿瘤免疫”的分享。邹教授团队研究报告了SENP7感知氧化应激以维持CD8+ T细胞代谢状态和抗肿瘤功能。SENP7缺失的CD8+ T细胞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减少,导致体外增殖能力和体内肿瘤抑制作用减弱。从机制上讲,CD8+ T细胞释放的ROS诱导细胞质中SENP7介导的PTEN去甲基化,从而促进PTEN降解并抑制PTEN依赖的代谢缺陷。重要的是,在人类大肠癌样本中,降低T细胞源ROS可以限制SENP7的胞质移位,抑制CD8+ T细胞代谢和功能活性。邹教授团队的研究发现表明,SENP7是一种氧化应激感受器,参与维持CD8+ T细胞的细胞代谢和功能维持,并揭示了肿瘤浸润CD8+ T细胞中的氧感应机制。

图片3.png

讲者:邹强教授

接着,来自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王斌教授围绕“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享了一些新观点。王教授指出,IM患者3年、5年、10年发生胃癌的概率分别为0.4%、1.1%和1.6%,其中高危肠化的特点包括一级亲属胃癌病史、不完全型、广泛型、OLGIM III-IV期、EGGIM score ≥5 开放型(木村-竹本分级)。IM存在自发缓解,IM进展后发生完全逆转比例降低(OLGIM III-IV 可能是“不可逆转点”),但在NBI放大内镜时代需要重新思考这个结论。王教授强调,针对高危IM建议每1-2年复查胃镜。表观重塑(增强子、抑制子)可能调控IM发生发展,但是目前IM的细胞起源、进展机制仍不清楚,高效阻断IM的药物尚待研发。

图片4.png

讲者:王斌教授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的王维民教授结合自身研究实践,就“IO治疗与免疫微环境的相互作用聚焦在铁死亡和T细胞应答”发表了精彩演讲。王教授首先介绍了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治疗机制,包括抑制性免疫细胞、细胞因子、检查点以及代谢的作用。接着王教授就肿瘤细胞中的铁死亡的分子调节机制及其对免疫治疗的影响等展开详细讲解。王教授强调,T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不仅可以调控肿瘤基质细胞的氨基酸代谢从而调控化疗药物反应性,而且影响肿瘤细胞内的脂质代谢从而调控铁死亡,揭示了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代谢的反向调控通路。而对于脂质代谢通路在肿瘤微环境中的改变,以及如何通过干扰脂质代谢来增强免疫治疗的抗肿瘤效果,王教授表示未来将进一步重点探索。

图片5.png

讲者:王维民教授

前沿研讨

本场的前沿研讨环节,邀请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戴宇翃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彭晋教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王斌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王维民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邹强教授,四位青年专家针对“如何定量或半定量评定免疫微环境变化对免疫治疗疗效的影响?”和“不同形式的细胞死亡如何影响抗肿瘤免疫反应?”问题展开了详细而热烈的讨论。

专家们指出,肿瘤微环境的问题相对复杂,包括器官、细胞、因子和微生态等,因此如何定量或半定量评定免疫微环境变化对免疫治疗疗效的影响难度较大,期望未来能看到更多相关研究进展。

图片6.png

在讨论环节之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施敏教授带来题为“集智共创-欧狄沃引领上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进入‘三全’时代”的分享。施教授指出上消化道  肿瘤是近年来肿瘤领域的研究、讨论热点,在2021年以前,上消化道肿瘤晚期一线、二线标准化疗OS获益有限,且新辅助/辅助治疗仍存未被满足的需求,而免疫治疗的出现和发展,打开了上消化道肿瘤治疗的崭新格局。欧狄沃是首个在中国获批晚期胃癌适应症的免疫治疗药物。CheckMate649研究结果建立了它在晚期胃癌一线全人群治疗新标准的地位。且中国亚组两年生存数据更新,进一步夯实欧狄沃联合化疗为晚期胃癌一线患者带来的生存获益:①CPS≥5的患者mOS较化疗延长半年,2年生存率较化疗翻倍,近40%,所有随机化患者mOS获益4个月,35%生存超过2年;②CPS≥5的患者mPFS近翻倍,近30%在2年内仍未发生疾病进展;③CPS≥5的患者ORR近70%,所有随机化患者ORR近60%,创造更多转化治疗机会;④获益持久,中位缓解持续时间超过1年;⑤中国亚组无治疗相关死亡事件发生。CSCO指南推荐:无论PD-L1表达情况如何,纳武利尤单抗给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带来治疗获益。施教授强调,欧狄沃引领上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进入全部位、全类型和全病程的“三全”时代,我们期待欧狄沃更多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能为更多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讲者:施敏教授

第二篇章——畅言

第二篇章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小田教授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风华教授主持。

主持:张小田教授、王风华教授

第二篇章的学术分享亦精彩纷呈!首先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齐长松教授带来题为“CAR-T治疗在实体瘤中的现状和进展”的分享。齐教授首先回顾了CAR-T治疗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实体瘤中遇到瓶颈,包括瘤灶趋向能力强、肿瘤异质性强、免疫抑制微环境以及中靶脱瘤毒性等,强调靶抗原选择是关键。接着齐教授详细阐述了CAR-T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并提出目前治疗存在的几大问题和自己的思考与观点,包括:靶点选择、桥接化疗与清淋预处理、细胞产品制备时间、静脉回输和局部回输的选择、如何进一步提高生存获益以及安全性等问题。

图片10.png

讲者:齐长松教授

前沿研讨

本场的第一个前沿研讨环节,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黄明主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苏翔宇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王俊江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吴川清教授,围绕“CAR-T治疗在实体瘤中的应用”展开热烈讨论。

专家们指出,CAR-T治疗在胃癌领域的应用价值包括在IO成为一线标准治疗后,为尤其是难治性后线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以及以胃癌为实体瘤突破点,探索pan-tumor治疗策略。另外CAR-T治疗在胃癌应用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肿瘤异质性下特异性靶点的选择、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抗原丢失等介导的耐药、细胞因子风暴和神经毒性管理和患者治疗的全程管理等问题。

图片11.png

图片12.png

其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吕静教授围绕“如何优化胃癌的免疫治疗应用实践”进行了分享,并提出了问题供大家思考。在化疗、免疫的应用顺序中,吕教授详细阐述了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可能机制,以及联合治疗在消化道肿瘤及其他瘤种中的应用探索。在使用周期这一问题中,吕教授结合最新相关研究成果对晚期胃癌一线治疗中如何选择免疫治疗时长加以分析。在免疫治疗进展后的策略问题中,吕教授梳理了目前转移性胃癌二线治疗推荐,并对一线免疫治疗进展后的方案和预后加以总结。

图片13.png

讲者:吕静教授

前沿研讨

本场的第二个前沿研讨环节,邀请到山东省立医院丛蕾教授、四川省肿瘤医院陈小东教授、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李爽教授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刘奎杰教授,围绕“胃癌免疫治疗应用实践优化”展开热烈讨论。

专家们指出,在胃癌免疫治疗中有必要探索化疗、免疫联合的不同用药方式,基于目前证据,化免同步联合或将成为最有价值去探索的用药方式。针对在晚期胃癌患者治疗中如何选定免疫治疗使用时长,专家们表示,持续使用直至疾病进展或不良反应不可耐受或可成为用药时长的考量。此外,在一线使用免疫治疗进展后,后续治疗方案或可选择二线化疗+免疫跨线使用。

第三篇章——笃行

第三环节由河南省肿瘤医院刘莺教授主持。

图片16.png

主持:刘莺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赵磊教授带来一例局部晚期胃癌综合治疗的病例分享。患者为男性,65岁,经腹部CT、胃镜活检病理+免疫组化等检查后诊断为胃腺癌cT4bN+M0,dMMR,HER2(0),EBER(-),PD-L1 TPS评分约20,CPS评分30。于2021.3.27至6.25 SOX*4(第1和4周期口服S1疗程中因消化道出血及自诉不能耐受,未完成全部疗程)。2周期后为PR,4周期为SD。于2021.8.5开始行胃部病灶放疗PTV 45Gy/25F,考虑患者一般情况不满足同步化疗指征(间断腹痛,PS 1-2分),仅行胃部病灶放疗,未同步化疗。2021.9.23复查评估为SD,之后行PD-1单抗+mFOLFOX6*2。经MDT第一次讨论后继续内科治疗,考虑患者为免疫治疗优势人群,于2021.1119~2022.4.16行 PD-1单抗治疗6周期,耐受可,期间患者体重回升10kg,疼痛较前明显改善,疗效评价SD。经MDT第二次讨论后考虑手术探查,行腹腔镜胃窦癌根治术。

针对赵教授的病例分享,会议邀请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何炜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郑永法教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陆意教授和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王巍教授作为研讨嘉宾,基于临床实践对该病例进行复盘。

图片17.png

专家们指出,患者为dMMR,目前已行免疫治疗满1年,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对于后续治疗方案如何选择,目前尚无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但有meta分析显示,对于dMMR的患者术后可能并不能从化疗或辅助治疗中获益,最终治疗方案的选择还需综合考量患者的获益和不良反应,同时需要大家更加细致和个体化的分析和探索。

会议总结

会议尾声,大会主席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邱红教授发表总结陈词。邱教授再次对各分节的主持人、演讲嘉宾和研讨嘉宾表示衷心感谢,期待大家在下一次“GI Young”的活动中再会。


(审批编号:1506-CN-2202633)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Daisy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