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专家访谈】王杰军教授、余慧青教授:支持与姑息使癌症治疗更有效—牵头人和执笔人谈肺癌姑息治疗共识的发表之路和姑息治疗的现状和未来

2022年08月23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2年全球每年有超过5680万人需要接受姑息治疗,而能够获得姑息治疗的患者仅占其中的12%。成人姑息治疗的最大单一疾病组是癌症,占全部需要姑息治疗疾病的28.2%。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肺癌新发病例数和死亡数均位列全球第一。在我国,肺癌是疾病负担最重的肿瘤。近日,《肺癌姑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在《中华医学杂志》公开发表,【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到共识的牵头人和执笔人王杰军教授余慧青教授就共识的发表、姑息治疗的现状与未来进行分享。

王杰军教授专访  

 
               
王杰军
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医学博士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肿瘤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营养专家委员会侯任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CRPC)荣誉主任委员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副会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务理事
中国人民解放军肿瘤专业委员会顾问
上海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上海市防癌抗癌事业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
国家药物食品监督管理局药物审评专家委员会委员

支持与姑息-让更多患者获益是共识发表的初衷

王杰军教授:我们都知道在我国肺癌是一个发病率非常高的肿瘤,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在整个肿瘤治疗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强调医学是有温度的,我们是治疗带肿瘤的人,而不是只针对肿瘤本身。我们希望医疗干预不仅有抗肿瘤的作用,同时还有人文关怀,我们还要关注肿瘤患者除了肿瘤治疗以外的生活质量的各个纬度,所以我们在国内不断的推广姑息治疗、支持治疗。 

以往认为姑息治疗推广的非常多,是因为在国内诊断的早期肿瘤患者非常少,加之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非常低,很多的晚期患者需要关注。但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改进,使更多的早期肿瘤能够被发现,这些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一样会受到影响,这些患者的治疗从定义上讲就不属于姑息治疗,而属于支持治疗。所以这几年在中国,我们推动支持治疗和姑息治疗时,不仅要关心晚期患者,同样也要关注早期的、可以根治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创作《肺癌姑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规范整个肺癌治疗过程中的医疗行为,让肿瘤患者真正从抗肿瘤治疗中获益。每年姑息大会都有同一个主题——支持与姑息使癌症治疗更有效。支持与姑息治疗,是我们在整个抗肿瘤期间非常重要的一个保障和支持,只有把支持和姑息治疗开展好了,才能真正为抗肿瘤治疗的病人带来益处。

疼痛贯穿全程,关爱支持必不可少

王杰军教授:目前为止,肺癌仍然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仍然不高,所以对肺癌患者姑息治疗非常重要,姑息治疗可以让更多的晚期肺癌患者获益。我们当然也希望能够把支持的概念整合到整个肿瘤治疗里面,包括肺癌治疗中,对早期的肺癌患者也能够关注他们的生活质量,他们的身、心、社、灵等各方面的纬度,让他们能够真正健康的生活。

关于疼痛的问题,很多人认为恶性肿瘤只有晚期患者会有痛,实际上恶性肿瘤患者的疼痛是贯穿整个疾病全程的,即使在早期,患者仍然会有疼痛的可能。在早期、根治治疗的患者中,疼痛的发生率约为30%,晚期的患者中,疼痛的发生率为60%到80%,总体来看,肿瘤患者疼痛发生率在60%左右。所以疼痛是一种严重干扰肿瘤患者及其照护者生活质量的疾病,我们始终要关注它。

知行合一,为我国肿瘤患者造福

王杰军教授:在我国,姑息治疗、支持治疗的开展相对比较薄弱,可以说是刚刚起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SCRC)才成立4年多,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CRPC)是94年成立的,一直在推行姑息治疗,推行的过程比较孤单。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姑息治疗、支持治疗已经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进步,但是跟国际上相比,我们仍然非常的落后。2020年英国经济学人智库曾经开展了一个全球的死亡质量调查,中国在全球和亚洲的排名都非常低,可以看到姑息治疗的理念和临床实践仍然是非常欠缺的。我们仍然需要去推动姑息治疗的理念落地,需要去培养一批专家,真正践行姑息治疗的行为和规范,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CRPC和SCRC一直在贯彻“教育教育再教育,规范规范再规范”!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不断推动中国肿瘤支持和姑息治疗的规范和认知,真正把支持和姑息治疗整合到肿瘤标准治疗中去,这是大家共同呼吁的理念。近年来,该理念得到了广泛认可,但是在临床实践中,知、行仍然不够合一,希望在未来有更多的知,有更多的行,能够通过知行合一,为我国的肿瘤患者造福。

余慧青教授专访

 
               
余慧青
教授 硕士生导师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任医师
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
老年肿瘤科主任
临床营养科主任
肿瘤内科学教研室副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安宁疗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慢病康复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委会代谢调节治疗学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老年肿瘤专委会委员
中国肺癌防治联盟重庆分联盟常务委员
国家卫健委医管所临床营养项目专家工作组委员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姑息治疗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CRPCC专委会主任委员
重庆市医学会肿瘤MDT分会副主任委员
重庆市医学会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重庆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常务委员
重庆市卫健委肿瘤质控专委会常务委员

国内首个单病种的姑息治疗专家共识发布,不仅是从业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庭也能从中获益

余慧青教授:《肺癌姑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从全国的横断面的调查到共识的发布,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共识针对的是肺癌,这个中国最大的实体瘤种,所以它的综合治疗是非常有临床意义的。本共识针对肺癌姑息治疗的定义、时机、模式以及不同症状的管理、护理等给出了比较基础、便于广大临床医生实操的建议和推荐。《肺癌姑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的发布,希望能对提高我国肺癌综合治疗的水平,提高我国肺癌患者及照护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本共识的最大亮点是在学会王杰军教授、罗素霞教授及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永忠教授的带领、组织、指导下,发布了国内首个单病种的姑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给这个病种涉及到的姑息治疗、综合治疗的从业医务人员,广大的患者,甚至这些患者的家庭照顾者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指导。

支持与姑息使癌症治疗更有效

余慧青教授:姑息治疗在我国已经发展了30余年,前面王杰军教授回顾了这些年国内姑息治疗的发展历程,以及在CRPC专委会的引领下,全国医务工作者的奋斗进程,我特别有感触。在初期,推行姑息治疗相对来说比较孤独,同行者不多,而在这么多年的坚持下,随着社会的进步,广大从业者、患者、家属和社会各界对姑息治疗具备更广更深度的认识后,姑息治疗在近5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以前很多人认为姑息治疗就是放弃治疗,或是一种简单的临终关怀,其实不然,在5年前我们就提出了要早期姑息治疗,就是在肿瘤确诊时,就要将姑息治疗介入进去,把患者的症状管理好,这些症状包括最常见的疼痛、营养不良、呼吸困难、咳嗽、焦虑、抑郁以及腹胀、腹泻等等,症状管理好后可以给患者提供更多抗癌的机会、生存的机会。

我们在思考如何把临床这些碎片化的症状管理工作学术化、理论化,形成一种体系?后来我们以教学和科研为抓手,创新性提出了一个新的观念—E-warm模型,该模型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经过回顾性及前瞻性研究,得到了理想的结论。于是我们便推出了“E-warm肿瘤姑息治疗的创新治疗技术”,通过教学去传承,到基层推广和宣传这种“卫生适宜技术”,目前已经在重庆广大地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姑息治疗要早期介入,特别是疼痛的控制,这样会给患者带来更多抗癌的机会和生存的机会,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生活质量。用CRPC姑息医学大会的主题来结束今天的采访,“支持与姑息使癌症治疗更有效”!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Daisy